spacer.png, 0 kB
首頁 arrow 觀星論壇 arrow 星際大廳、哈拉區 arrow 天文新知 arrow 死星 Death Star 可行性
死星 Death Star 可行性
2024-05-03 14:18:38 *
歡迎光臨, 訪客. 請先 登入註冊一個帳號.
您忘了 啟用您的帳號嗎?

請輸入帳號, 密碼以及預計登入時間
新聞:
 
   首頁   說明 登入 註冊  
頁: [1]
  列印  
作者 主題: 死星 Death Star 可行性  (閱讀 3444 次)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7894



« 於: 2012-07-04 09:45:19 »

土衛一Mimas 和 star war 的死星 Death Star

土衛一  Mimas


赫歇爾撞擊坑
http://zh.wikipedia.org/zh-tw/%E8%B5%AB%E6%AD%87%E5%B0%94%E6%92%9E%E5%87%BB%E5%9D%91_%28%E5%9C%9F%E5%8D%AB%E4%B8%80%29

Death Star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AD%BB%E6%98%9F



 Death Star  2號   第二顆未完工的死星二號則是出現在《星際大戰六部曲:絕地大反攻》裡
 
« 最後編輯時間: 2020-05-07 09:13:32 由 peter »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7894



« 回覆文章 #1 於: 2016-05-06 09:15:56 »



http://tw.aboluowang.com/2016/0505/734042.html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7894



« 回覆文章 #2 於: 2016-12-21 11:43:04 »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569295.htm

科学家探讨死星可行性:可利用戴森球结构和核聚变

马丁-阿切尔介绍说,在《星球大战》中,这个直径约120公里的空间站由一种被称为“quadanium”钢(科幻作品中的一种合金材料)的材料制成,内部可以容纳200万人。那么,在现实世界里这种庞然大物是否有可能建造成功呢?我们先不考虑制造这种庞然大物所需要的大量原材料。因为以现有钢的生产速度,需要182倍宇宙年龄的时间才可以生产足够的钢材。阿切尔表示,他更关注的是如何为如此庞然大物提供动力以及如何产生足够的引力保证空间站上人员的平衡稳定。

很明显,传统的技术可能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在国际空间站内,每立方米需要耗电0.75W。国际空间站主要由8组太阳能阵列供电。即使覆盖“死星”表面的太阳能电池板发表效率高达100%,每单位空间的用电量也将比国际空间站要短缺45倍之多。更不用说,如果“死星”在更加远离太阳的情况下,太阳能电池板能够提供的电量将更加微弱。

在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提到通过离心力制造人造引力的技术。为了复制地球重力,这个空间站需要每3.5分钟旋转一圈。这一说法听起来并不荒唐可笑,因为在《2001太空漫游》中空间站的形状是环形的。离心力与圆形路径半径成比例。当你向空间站的中心走时,半径的减小就意味着人造引力开始逐渐消失。如果这样真的可以人造引力的话,那么问题来了,“死星”的球形设计又该怎么办?

如果在“死星”的中心真的有一颗人造恒星的话,又会怎么样?这又能否真正解决引力问题?如果真的如此,那“死星”就有些像一颗“戴森”球。“戴森”球是由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提出的一种超大型人造结构。戴森认为,先进的外星文明能够制造出这种结构并利用他们那颗恒星的所有能量。但是,“戴森”球通常被认为有环绕太阳的地球轨道那么大。对于个体小得多的“死星”来说,“戴森”球遇到的绝大多数问题都将不再是问题。

直径约13.2公里的反应堆核心质量比月球小370倍。在反应堆核心,钢和钛很难存在于这样的环境中,但石墨烯却可以很容易承受这样的重心引力。其实,在空间站的中心并不需要一颗真正的恒星。未来的核聚变技术将能够提供足够的能量。如果核聚变试验能够成功,未来“死星”生产的能量将是人类能量消耗总量的200万倍。

但是,问题仍然存在。“死星”内部反应堆的压力将极其巨大。这种人造恒星的自身引力并不足以控制聚变等离子体,因此还需要外力。磁场或将是一种。唯一的问题是,我们所需要的磁场将是宇宙中最强大的磁场之一,是目前地球上我们所制造的磁场的100万倍,或与磁星的磁场相当。磁星是一种拥有极其强大磁场的中子星。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7894



« 回覆文章 #3 於: 2016-12-22 09:43:24 »

http://www.ifuun.com/a20161222801213/

「死星」--這個直徑約120公里的空間站由一種被稱為「quadanium」鋼(科幻作品中的一種合金材料)的材料製成,內部可以容納200萬人。

如此強大的「終極武器」究竟該怎麼製造?這種科幻武器在現實世界裡是否可行?英國倫敦瑪麗女王大學太空物理學家馬丁-阿切爾近日撰文,對「死星」的工作原理、製造可行性等進行了探討和分析。這個直徑約120公里的空間站由一種被稱為「quadanium」鋼(科幻作品中的一種合金材料)的材料製成,內部可以容納200萬人。那麼,在現實世界裡這種龐然大物是否有可能建造成功呢?我們先不考慮製造這種龐然大物所需要的大量原材料。因為以現有鋼的生產速度,需要182倍宇宙年齡的時間才可以生產足夠的鋼材。阿切爾表示,他更關注的是如何為如此龐然大物提供動力以及如何產生足夠的引力保證空間站上人員的平衡穩定。

很明顯,傳統的技術可能無法解決這些問題。在國際空間站內,每立方米需要耗電0.75W。國際空間站主要由8組太陽能陣列供電。即使覆蓋「死星」表面的太陽能電池板發表效率高達100%,每單位空間的用電量也將比國際空間站要短缺45倍之多。更不用說,如果「死星」在更加遠離太陽的情況下,太陽能電池板能夠提供的電量將更加微弱。

在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中,提到通過離心力製造人造引力的技術。為了複製地球重力,這個空間站需要每3.5分鐘旋轉一圈。這一說法聽起來並不荒唐可笑,因為在《2001太空漫遊》中空間站的形狀是環形的。離心力與圓形路徑半徑成比例。當你向空間站的中心走時,半徑的減小就意味著人造引力開始逐漸消失。如果這樣真的可以人造引力的話,那麼問題來了,「死星」的球形設計又該怎麼辦?

如果在「死星」的中心真的有一顆人造恆星的話,又會怎麼樣?這又能否真正解決引力問題?如果真的如此,那「死星」就有些像一顆「戴森」球。「戴森」球是由物理學家弗里曼-戴森提出的一種超大型人造結構。戴森認為,先進的外星文明能夠製造出這種結構並利用他們那顆恆星的所有能量。但是,「戴森」球通常被認為有環繞太陽的地球軌道那麼大。對於個體小得多的「死星」來說,「戴森」球遇到的絕大多數問題都將不再是問題。

直徑約13.2公里的反應堆核心質量比月球小370倍。在反應堆核心,鋼和鈦很難存在於這樣的環境中,但石墨烯卻可以很容易承受這樣的重心引力。其實,在空間站的中心並不需要一顆真正的恆星。未來的核聚變技術將能夠提供足夠的能量。如果核聚變試驗能夠成功,未來「死星」生產的能量將是人類能量消耗總量的200萬倍。

但是,問題仍然存在。「死星」內部反應堆的壓力將極其巨大。這種人造恆星的自身引力並不足以控制聚變等離子體,因此還需要外力。磁場或將是一種解決方案。唯一的問題是,我們所需要的磁場將是宇宙中最強大的磁場之一,是目前地球上我們所製造的磁場的100萬倍,或與磁星的磁場相當。磁星是一種擁有極其強大磁場的中子星。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7894



« 回覆文章 #4 於: 2019-09-12 12:47:22 »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3042296105786660&set=p.3042296105786660&type=3&theater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7894



« 回覆文章 #5 於: 2020-05-07 09:27:18 »

具有大隕石坑的小衛星

土衛一(Mimas)

赫歇爾撞擊坑(Herschel Crater)是位於土衛一的一個巨型撞擊坑。這個撞擊坑位於土衛一的前半球赤道上,西經約110°上。該撞擊坑命名是為了紀念在1789年發現土衛一的英國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


Saturn's moon Iapetus  土衛八又稱為「伊阿珀托斯」    土衛八 Iapetus 最大的隕石坑是特吉斯撞擊坑,直徑達580公里
https://solarsystem.nasa.gov/moons/saturn-moons/iapetus/in-depth/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9C%9F%E5%8D%AB%E5%85%AB



土衛三  忒堤斯  (Tethys)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C%9F%E5%8D%AB%E4%B8%89
https://solarsystem.nasa.gov/moons/saturn-moons/tethys/in-depth/
奧地修斯的大隕石坑,和一個名為伊薩卡的大型峽谷系統   奧德修斯撞擊坑(Odysseus),它的直徑為400公里,接近2/5個土衛三的大小

奧德修斯撞擊坑(Odysseus)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5%A7%E5%BE%B7%E4%BF%AE%E6%96%AF%E6%92%9E%E6%93%8A%E5%9D%91

« 最後編輯時間: 2020-05-07 09:32:01 由 peter »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頁: [1]
  列印  
 
前往: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會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觀星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Powered by MySQL Powered by PHP Powered by SMF 1.1.17 | SMF © 2011, Simple Machines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spacer.png, 0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