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r.png, 0 kB
首頁 arrow 觀星論壇 arrow 星際大廳、哈拉區 arrow 天文新知 arrow 第2代 星族 +SMSS J160540.18–144323.1
第2代 星族 +SMSS J160540.18–144323.1
2024-04-27 18:51:28 *
歡迎光臨, 訪客. 請先 登入註冊一個帳號.
您忘了 啟用您的帳號嗎?

請輸入帳號, 密碼以及預計登入時間
新聞:
 
   首頁   說明 登入 註冊  
頁: [1]
  列印  
作者 主題: 第2代 星族 +SMSS J160540.18–144323.1  (閱讀 2780 次)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7872



« 於: 2014-11-24 15:54:53 »

第2代 星族

==

解不開的星團誕生之謎

http://www.astronomy.com/news/2014/11/hubble-observations-cast-further-doubt-on-how-globular-clusters-formed



解不開的星團誕生之謎
http://www.ngtaiwan.com/9704

哈伯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於11月20日回傳在附近星系拍攝到的最新巨大星團影像,讓天文學者苦思其起源。

許多像這樣內部充滿了成千上百顆宇宙最老星體的球狀星團(globular cluster),散布在我們的銀河系和其他星系中。但它們是如何及為何誕生,長久以來都是個謎。

天文學家根據對銀河系的觀察,認為球狀星團一定是在充滿古老恆星的銀河區裡生成的。但哈伯望遠鏡對天爐座矮星系(Fornax dwarf galaxy)的觀察則推翻了這個想法,天爐座矮星系是銀河的小衛星,距離地球約46萬光年。一份發表在《天文物理》期刊(Astrophysical Journal)的天爐座星系研究報告指出,它是四個球狀星團的誕生地,但星系中並沒有很多古老恆星。

「天文界目前導出的生成理論還有問題,」丹麥奧胡斯大學(Aarhus University)的天文學家法蘭克‧葛蘭達爾(Frank Grundahl)在聲明中表示,他是這份報告的共同作者之一。  科學家認為銀河的球狀星團包含了兩代恆星,而新生代占多數。在天文學家的假設中,許多古老恆星會在某個時間點被星系拋出,然後加入垂垂老者的行列。

如果這個理論是正確的,那麼我們應該會在天爐座星系看見一堆老行星在球狀星團旁,但事實又非如此。

「如果這些被踢出去的恆星留在那裡,我們會看得見,可是我們沒有!」葛蘭達爾說。「天爐座沒有地方藏這些被拋出來的恆星,所以顯然星團在過去並沒有比較巨大。」

 現在,天文學家必須回到原點思考新理論來解釋這些美麗的星團到底是麼一回事。

親眼見證

這對天文物理學家真是個壞消息,但觀星族依然可以欣賞球狀星團的迷人風采。天爐座矮星系和球狀星團只有透過大型望遠鏡或長曝影像才能看到。不過我們自己的銀河系中就有一個美麗的球狀星團「梅西爾15」(Messier 15,或稱M15),現在就在夜空中閃耀。普通民眾以雙眼望遠鏡或小型觀測器就能看到它。

M15就位在飛馬座(constellation Pegasus)的鼻尖,是整片星空裡最美麗的球狀星團之一,所以很好找。

從飛馬座的「秋季四邊形」(Great Square)開始找,往西邊天空的方向看過去,也就是在飛馬的脖子上,會看見橘色微亮的「危宿三」(Enif),M15就在危宿三右下方約4度的位置(差不多是八個滿月並排的距離),它們可以在雙眼望遠鏡的同一個視野中觀測到。

M15的亮度是6.2,在雙眼望遠鏡中看起來像顆模糊的燈泡。但若以小型望遠鏡觀測,它就會個閃閃發亮的星團。這個球狀星團距離地球約3萬4000光年,星團橫跨170光年,估計內有40萬顆恆星。

錢卓觀測衛星(Chandra Observatory)最新拍攝M15高密度核心的X光觀測影像,顯示了它釋出大量輻射。這表示它藏在美麗外表下的中心或許是個黑洞。
 
« 最後編輯時間: 2020-05-21 12:14:16 由 peter »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7872



« 回覆文章 #1 於: 2014-11-24 16:25:25 »

2013-11-18 哈柏望遠鏡拍攝古老謎樣的球狀星團M15
http://tamweb.tam.gov.tw/v3/tw/content.asp?mtype=c2&idx=1139



 天文學家最新研究揭示銀河系球狀星團老化之謎/圖
2012-12-29
http://big5.gmw.cn/g2b/tech.gmw.cn/2012-12/29/content_6190681.htm
據報道﹐球狀星團是恆星的球狀集合體﹐通過他們相互的引力緊密的結合在一起。他們是宇宙形成最初幾年的殘跡﹐年齡大概在120億年至130億年之間﹐我們的銀河系大概有150個球狀星團﹐這些星團中包含了我們星系的許多古老恆星。  天文學家們於是通過NASA和ESA的哈勃太空望遠鏡以及MPG和ESO的2.2米天文望遠鏡在ESO的拉西拉天文臺觀測﹐他們發現許多古老星團的中心位置依然很年輕。這一研究發現刊登在今年12月20日的《自然》雜誌上。  通過對觀測數據的研究﹐小組發現較少的一些顯得年輕的星團中﹐藍離散星在整個星團都有分佈。較多的﹑顯老的星團中藍離散星成群的集結在星團的中心。第三組是正在老化的星團﹐核心附近的恆星首先向內遷移﹐然後更外面的逐步向中心靠攏。  由於星團中質量最大的恆星向中心聚集﹐星團最終會經歷核心坍縮﹐星團的中心會極度緊密的聚在一起。然而﹐這一過程發生的速率直到現在才被瞭解﹐該項研究為調查這種不同速率的星團老化提供了第一手的經驗方法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7872



« 回覆文章 #2 於: 2014-11-24 16:29:11 »

星系內的黑洞一說是不斷合併下越來越大的 ,  不知道星系內的黑洞有沒有可能 被甩出去? 

 
整個星團被M87雙黑洞「彈弓」甩出?
http://tamweb.tam.gov.tw/v3/TW/content.asp?mtype=c2&idx=1254
若說天文學家發現了「落跑」恆星,那沒啥稀奇,但這是第一次找到了一整個離家出走的星團,它被命名為HVGC,意思即為「超高速的球狀星團」:hypervelocity globular cluster。球狀星團,是早期宇宙的殘骸,裡頭通常有幾千個恆星(呈球狀)擠在一團,整個大小約有幾十光年寬。算一算,銀河系本身有150個球狀星團,反觀M87星系裡面則有成千上萬個球狀星團,差別相當明顯。  雖然說找得到「HVGC一號」沒有點兒好運是不行,不過這群專家在發現這個「HVGC一號」以前,確實花了多年時間在M87星系周圍空間做了很仔細的觀察。第一步先用顏色分了類,把恆星、星系、球狀星團個別分類。然後接下來再用MMT望遠鏡(位在美國亞利桑那州)上的HECTOSPEC儀器仔細檢查了數目將近幾百個的球狀星團。接下來又用電腦來自動分析數據,並計算每個星團的個別速度,任何形跡可疑者再以人工個案處理。  經過這個步驟,多數疑點都獲證實只是誤判,但唯獨「HVGC一號」很不一樣,它驚人的高速已經證實是如假包換的,關於這點,連發現「HVGC一號」的研究團隊也詫異不已。  究竟「HVGC一號」為什麼會以如此高速從M87星系裡彈出來呢?坦白說,天文學家們也還不很確定原因,但有一種說法是,M87星系核心裡搞不好應該是有一對超大質量黑洞。這次被甩的星團可能就是離雙黑洞太近了。很多位於星團外圈的恆星都是直接遭到剝離的,星團內核部份則仍完好如初。位於M87星系核心的那對雙黑洞接下來聯手演出了一場強力「彈弓」祭,以極高速把星團甩了出去。  由「HVGC一號」運動速度之快看來,它是注定將會脫離M87星系勢力範圍的。事實上,它現在有可能確實已離開了M87星系,並開始它在星系際空間裡的太空慢遊。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7872



« 回覆文章 #3 於: 2014-11-27 11:59:01 »

VIDE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Ix-DIdvhjw&feature=em-subs_digest&hd=1

先前科學家對球狀星團 1/2 代恆星解釋是說, 一些老的恆星被拋出
可能 銀河系內, 但是天爐座年輕恆星來估質量應該是 x10 , 但是這矮星系沒有如此多恆星, 所以可能先前科學家想的不太對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7%91%E5%B1%AC%E9%87%8F
金屬量是天文學和物理宇宙學中的一個術語,它是指恆星之內除了氫和氦元素之外,其他的化學元素所佔的比例(這個術語不同於一般所認知的「金屬」,因為在宇宙中氫和氦的組成量佔了壓倒性的大數量,天文學家將所有更重的元素都視為金屬


http://www.ck.tp.edu.tw/~jychen/globalcluster.htm

先前說法
在人們知道銀河系球狀星團包含至少兩代的恆星。當前的恆星演化模型認為,絕大部分“團星”演化到達對低質量恆星來說的核燃燒最後階段
http://www.natureasia.com/zh-tw/nature/highlights/44214/
http://big5.gmw.cn/g2b/tech.gmw.cn/2013-06/24/content_8050093.htm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7872



« 回覆文章 #4 於: 2016-12-08 13:21:14 »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6/12/161206155638.htm


 Carbon-Enhanced Metal-Poor (CEMP) stars



https://read01.com/BoLzdL.html
宇宙最早潛在孕育生命的行星可能是富碳「鑽石」星
CEMP恆星缺少鐵和其它重元素,但是這些恆星擁有更多的碳,遠超出科學家對這一時期恆星的預期。相對豐富的碳元素將影響行星形成,蓬鬆的碳灰塵微粒聚集在一起形成黑色焦油狀星球。
 


wiki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8%9F%E6%97%8F

觀察銀河系內的恆星,可以將她們分為第一星族和第二星族兩大類(在理論上還有第三星族,但在銀河系內未曾發現)。做為分類標準的是年齡、化學成分、在星系內的位置、和空間速度。

第一星族星(亦稱星族Ⅰ星)包含相當數量比氦重的元素(天文學中通稱為「金屬」)。這些重元素的來源是上一代恆星經由超新星爆炸,或來自行星狀星雲物質擴散的過程散布出來的,通常都散布在銀河系旋臂中。我們的太陽是屬於第一星族的恆星。

第二星族星(亦稱星族Ⅱ星)的恆星在大霹靂之後形成,迄今仍活動的恆星,因此只含有少量的金屬

假想的第三類恆星是第三星族星(亦稱星族Ⅲ星),迄今仍未被發現。推測它們誕生於大爆炸後不久,是不含金屬的恆星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7872



« 回覆文章 #5 於: 2019-08-06 09:40:14 »

SMSS J160540.18–144323.1 很老的紅巨星 第二代恒星

http://familystar.org.tw/index.php?option=com_smf&Itemid=45&topic=32838.0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頁: [1]
  列印  
 
前往: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會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觀星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Powered by MySQL Powered by PHP Powered by SMF 1.1.17 | SMF © 2011, Simple Machines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spacer.png, 0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