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ispace月球登陸器韌性號Resilience可能由於著陸前減速不足可能在月球表面硬著陸。
https://tw.news.yahoo.com/%E6%8C%91%E6%88%B0%E5%8F%97%E6%8C%AB-%E6%97%A5%E6%B0%91%E9%96%93%E7%99%BB%E6%9C%88%E5%99%A8-%E9%9F%8C%E6%80%A7%E8%99%9F-%E5%A2%9C%E6%AF%80-%E5%A4%B1%E6%95%97%E5%8E%9F%E5%9B%A0-035225462.html(NHK)報導,由東京創投公司「ispace」開發的月球登陸器,於日本時間今凌晨3時左右開始下降至月球表面,原計劃約1小時後、即凌晨4時17分,在月球北半球一處平坦、無隕石坑的區域著陸。然而在凌晨4時30分左右,即已過預定著陸時間,該公司宣布無法與月球著陸器建立通信,並隨後證實登月失敗。
而該公司約500人出席應援活動,許多人屏息凝視著螢幕顯示月球著陸器發回的高度和速度數據,然而當預定著陸時間已過,宣布「通訊未建立」時,會場氣氛瞬間凝重,每個人臉上寫滿失望。
該公司執行長袴田武史召開記者會,證實失敗消息,他表示,失敗原因很可能是「無法減速,墜毀在月面上。」報導指出,該公司2年前也曾登月失敗,這次在重新審視控制系統和著陸地點等措施後,再次嘗試,豈料再度失敗,袴田說,「這是我們第二次失敗,我們對此非常重視。希望根據目前發現的情況,找出原因。」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3&SerialNo=231942該公司繼兩年前首次嘗試登月失敗後,第二次嘗試仍以失敗告終。
根據路透,ispace希望能加入美國公司Intuitive Machines及 Firefly Aerospace等美國航太企業的行列,完成商業性登陸月球計畫。目前中國及印度是由政府出資支持月球登陸計畫,如果ispace成功,將會成為第一家登陸月球的非美國企業。
6日出發的是韌性號(Resilience)是ispace第二架月球登陸器。根據ispace聲明,韌性號在接近月球時,減速不夠快,最後克能硬著陸,最後與地球失聯。根據實況轉播,韌性號在預計登陸前不到2分鐘,就已經失去飛行數據。韌性號原本預計登陸在距離月球北極900公里的「冷海」(Mare Frigoris),從月球軌道到著陸估計要1小時。
韌性號包含由盧森堡分公司製造的四輪漫遊車,還有五個外部酬載,總價值1600萬美元,其中包括來自日本公司和台灣中央大學的科學儀器。2023年,ispace第一架月球登陸器因為高度辨識不佳,墜落在月球表面。該公司表示,後來已經修正軟體,但登月器的硬體設計並沒有改變。
ispace及合作夥伴三井住友銀行邀請逾500名股東、員工、贊助商和政府官員觀賞登月過程,登陸失敗後,全場鴉雀無聲,大失所望。ispace 的股票一度停牌,拋售訂單氾濫,股價跌至當日最低價,下跌29%。截至5日收盤,ispace市值已超過1100 億日圓(約 7.66 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