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r.png, 0 kB
首頁 arrow 觀星論壇 arrow 星際大廳、哈拉區 arrow 天文新知 arrow 人類為何至今仍未抵達木星 ???
人類為何至今仍未抵達木星 ???
2024-05-04 22:03:55 *
歡迎光臨, 訪客. 請先 登入註冊一個帳號.
您忘了 啟用您的帳號嗎?

請輸入帳號, 密碼以及預計登入時間
新聞:
 
   首頁   說明 登入 註冊  
頁: [1]
  列印  
作者 主題: 人類為何至今仍未抵達木星 ???  (閱讀 1065 次)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7900



« 於: 2018-04-11 10:34:42 »

人類為何至今仍未抵達木星  
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cience/715407.htm
50年前的4月2日,一艘前往木星的載人飛船上一臺名叫HAL的人工智慧電腦在掀起了一場大破壞。這是作家亞瑟·克拉克創作的科幻小說《2001太空漫游》中的情節。同名電影更成了航天時代早期的開山之作。  《2001太空漫游》上映時,美國正在加班加點、努力將人類送上月球。僅僅一年之后的1969年7月20日,美國便達成了這一成就。但木星仍只是望遠鏡中的遠景。直到1973年,人類才開展首次飛往木星的航天任務,先驅者10號探測器成功飛越木星。當然,此次任務并無人類參與。
在此之后,又有幾枚探測器先后飛越木星,其中有兩枚在木星軌道周圍停留了較長時間。首先是NASA的伽利略任務,探測器在1995年至2003年間圍繞木星旋轉。如今,探索木星的任務由NASA的朱諾號探測器負責,該探測器于2016年抵達木星軌道。

但是人類呢?人類為何至今仍未抵達木星?

首先是太空任務資金和優先級排序的問題:目前NASA的重點在於ISS國際太空站,同時還忙著開展人類重返月球任務和火星載人任務。
除此之外,還有人類健康這一重大問題:木星的輻射環境極不利於人類生存。朱諾號JUNO在重重保護之下還能僥幸存活,但即使這樣也難保長久。

NASA目前的輻射指導方針規定,太空人累積受到的輻射劑量只能使其一生中罹患癌癥的概率增加3%。
而此前由NASA好奇號探測器提供的測量數據表明,為時860天的火星任務(包括180天去程,500天火星停留時間,以及180天返程)
 將使太空人總共接收1.01西弗的輻射,可能使患癌幾率增加5%。

但木星的輻射環境可能比火星更為糟糕。2016年的一項研究指出,要想最大程度地避免輻射,太空人也許需要在木衛二的冰層中工作,
這樣每年接收的輻射劑量可能只有0.3西弗。(前文火星任務的年輻射劑量可能為0.43西弗。)
但無論是在木衛二表面,還是在木星輻射極強的輻射帶中 環境都要嚴苛得多。

人類受到高劑量輻射時,會出現嘔吐、眩暈、脫發等急性癥狀,嚴重者甚至可能死亡。但若為避免輻射、
為宇宙飛船加裝保護層,又會大大增加飛船重量,提高飛船發射難度。要打造合適的飛船防護層,也許還需運用更先進的技術。
朱諾號首席科學家、美國西南研究所的斯科特·博爾頓(Scott Bolton)指出,科學家從上世紀60年代末或70年代開始研究木星輻射帶的危險性。
“1968年的時候,我們已經知道木星周圍存在輻射和磁場,但沒人想到那里的環境如此嚴苛。”
甚至到了上世紀80年代,工程師在設計伽利略號探測器時,仍低估了木星的輻射環境強度。
“那里的環境非常嚴酷,”NASA戈達德航天飛行中心高級行星大氣科學家艾米·西蒙(Amy Simon)表示,
“我們在開展伽利略號任務時發現,每當探測器靠近木衛二或木星,探測器都會運作不靈。
它還沒有對那里的環境做好準備。這也改變了我們設計宇宙飛船和電子元件的理念。”

輻射只是太空人面臨的眾多挑戰之一。他們還要帶上足夠的水、想好怎么處理廢物、應對與地球通訊時的延遲問題等等。
有些技術也許能起到一定幫助,例如,將尿液處理成飲用水的技術目前正在國際空間站上接受測試。
對通信延遲解決方案的測試或許也將于不久后開展。此前在NASA極端環境任務行動中,太空人們已經在水下嘗試了一些有助于解決上述問題的技術。

“非常出色,極具想象力”
博爾頓從孩提時期就是克拉克的粉絲,他還記得自己觀看《2001太空漫游》的經歷。在成為太空物理學家之前,
博爾頓高中時曾是一名狂熱的科幻小說愛好者,也是一個科幻小說讀書俱樂部的成員。
”克拉克是我最喜歡的作家之一。他用語精當,非常出色,極具想象力。他的作品中有很多對物理學的思考,我為此深深著迷。“博爾頓回憶道。
克拉克在2008年以90歲的高齡逝世。博爾頓曾在太空活動和NASA活動中與他數次會面。
博爾頓最念念不忘的一次見面之一,是克拉克在2001年真正到來時、為他在《2001太空漫游》小說上簽字,并且簽上了2001這個年份。
博爾頓將此次會面稱為“一次有趣的巧合”,因為當時沒人能預見到,博爾頓日后將成為一次木星探索項目的帶頭人。
而克拉克簽名的書中描寫的恰恰是一次木星任務。但博爾頓記得自己向克拉克表達了深深的崇敬之情。“我對他說,他影響了我的一生。”

西蒙也記得自己童年觀看這部電影的經歷,只不過當時該電影已經上映幾年了。“當時我一點都沒看懂。
”她說道。但由于這部電影復雜的情節十分引人入勝,她之后又看了好幾次,也讀了同名小說。

不斷改變的認知
木星環境十分復雜,直至今日,太空科學家仍在努力研究它的真相。西蒙每年一次,通過哈伯望遠鏡“外行星大氣遺產計劃”(OPAL)觀察這顆行星
該計劃每年都會收集對太陽系外層行星的觀測結果。(不過對土星的觀測今年剛剛開始,因為負責土星觀測的卡西尼號任務去年方告結束。)
“就我們對木星系統的了解而言,該系統十分多變。”西蒙指出。
1992至1994年間、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與木星大氣相撞后的變化便是一個有力的例證。“這讓我們意識到,
太陽系仍在不斷變化之中,絕不是一個已經塵埃落定、一成不變的系統。”

西蒙指出,對木星的進一步觀測顯示,該行星的大氣也發生了變化。著名的風暴“大紅斑”正在縮小,顏色也在改變,
也許不久之后便會徹底消失。云層會移動,木星的帶狀斑紋也因此不斷變幻。西蒙補充道,科學家仍在努力研究木星的天氣,
但由于OPAL計劃每年只觀測木星一次,這一點便很難實現。西蒙打了個比方:因為木星的公轉周期為12個地球年,
這就像每月觀察一次地球、然后以該數據為基礎進行天氣預報一樣。

博爾頓表示,朱諾號探測器觀察木星的時間雖短,卻也有許多驚喜的發現。比如,木星大氣的深度似乎極深。
科學家還對木星極光和極地氣旋有了更多了解。木星的內部結構似乎也和科學家之前的猜想有所不同。

“我們原以為木星可能有一個很小的巖質內核,或者根本沒有內核。”博爾頓解釋道,“但如今我們發現,
它的內核非常大,并且部分內核可能并不是固體。”

2020年之后還將開展其它木星探索任務。這些任務將以另一條線為重點:木星被冰雪覆蓋的衛星們。
一直到1979年旅行者1號和2號飛越木星時,研究人員才意識到木衛二的冰層下方可能存在海洋。
如今,科學家認為木衛三和木衛四可能也擁有海洋。近幾年,哈伯望遠鏡甚至在木衛二上發現了一些可能由水形成的噴流。

歐空局的木星冰月探測器(JUICE)預計將于2022年發射,并于2029年抵達木衛三、木衛四和木衛二。
與此同時,NASA也在加緊開展“木衛二快艇任務”(Europa Clipper)預計發射時間為2020至2030年間。

===

2001太空漫游 2001: A Space Odyssey
https://zh.wikipedia.org/wiki/2001%E5%A4%AA%E7%A9%BA%E6%BC%AB%E9%81%8A_(%E9%9B%BB%E5%BD%B1)
2001: A Space Odyssey   1968年4月3日
2010太空漫遊(2010: Odyssey Two,1982年)
2061太空漫遊(2061: Odyssey Three,1987年)
3001太空漫遊(3001: The Final Odyssey,1997年
« 最後編輯時間: 2018-04-11 10:39:58 由 peter »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7900



« 回覆文章 #1 於: 2018-04-11 10:38:00 »

https://www.sciencefriday.com/segments/50-years-ago-the-odyssey-to-craft-2001/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頁: [1]
  列印  
 
前往: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會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觀星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Powered by MySQL Powered by PHP Powered by SMF 1.1.17 | SMF © 2011, Simple Machines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spacer.png, 0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