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r.png, 0 kB
首頁 arrow 觀星論壇 arrow 星際大廳、哈拉區 arrow 天文新知 arrow SpaceX 獵鷹重型運載火箭Falcon-9 Heavy +馬斯克要把他的紅色超跑送上火星
SpaceX 獵鷹重型運載火箭Falcon-9 Heavy +馬斯克要把他的紅色超跑送上火星
2024-04-18 11:29:44 *
歡迎光臨, 訪客. 請先 登入註冊一個帳號.
您忘了 啟用您的帳號嗎?

請輸入帳號, 密碼以及預計登入時間
新聞:
 
   首頁   說明 登入 註冊  
頁: [1] 2 3 4
  列印  
作者 主題: SpaceX 獵鷹重型運載火箭Falcon-9 Heavy +馬斯克要把他的紅色超跑送上火星  (閱讀 34355 次)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7817



« 於: 2015-01-04 12:35:22 »

馬斯克要把他的紅色超跑送上火星


==
 SpaceX 延後 獵鷹重型運載火箭到明年

==
Falcon Heavy  動畫
==
11月首次发射Falcon Heavy  
=
Falcon 9 火箭又再度成功點火了 将尝试海上回收
==
Falcon 9 火箭又再度成功點火了


===


SpaceX大型火箭Falcon Heavy发射时间延至明年春季

==

痛定思痛:SpaceX火箭将彻底排查发射故障

==
俄補給太空船升空  

==

SpaceX火箭凌空爆炸原因初步查明  

===
美“獵鷹九號”火箭發射後爆炸解體

==

 Falcon 9  SpaceX 帶你去太空漂浮

==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359335.htm
SpaceX在2015年的首次发射 回收試驗失敗
SpaceX在2015年的首次发射被定于下周二,美国东部时间1月6日上午6点20分。如果成功,这就将改变可再用火箭技术格局SpaceX最初把发射时间定在去年12月19日,但在火箭的Merlin 1D引擎于12月17日的静态点火测试中,未能运转整个3秒时长后,便将发射时间再次改为2015年初

本次,SpaceX将尝试让火箭在公海平台上垂直着陆,它是制造可再用火箭的巨大障碍。Elon Musk表示此次尝试的成功几率大概有50%。

月6日的发射会把3700磅的科学实验品、食物、饮用水等运至国际空间站,但它最重要环节,不是如何上天,而是怎样“入地”。在Falcon 9火箭从Dragon宇宙飞船分离后,SpaceX此次最令人激动的时刻将来临。Falcon 9将利用GPS技术为其导航,使火箭得以降落在大西洋的一个浮式平台上,但这绝非易事。

SpaceX在一份声明中说:“在之前的尝试中,我们只期望着陆的准确性在10千米以内。但此次,我们则将着陆准确性的目标定在10米以内。这项工作,就好像是你在风暴中用手平衡一支扫帚。”

此前从未有第一级火箭曾经被收回再利用,如果1月6日的发射成功,SpaceX将在太空探索领域建立一个全新的标准,更重要的是会将太空旅行的花销削减到百分之一。建造一支可被多次使用的火箭,是实现载人航天,来往火星极为重要的一步。火箭不仅可以登陆火星,更重要的是,它还能离开火星重返地球。SpaceX去年曾做出多次尝试,试图在大海里实现火箭软着陆,因为软着陆会保持火箭的完整性和可再用性。但2014年4月首次成功实现软着陆之后,火箭还是倒向了公海,造成了无法修复的损失。但这并未阻止SpaceX的决心,既然在水中着陆并不奏效,那么他们随即便转向了其他着陆方式。

SpaceX的新计划是,在海面创建一个能够自我稳定的浮式平台,坐等火箭返回。上个月,Musk还在推特上发布了足球场般大小的平台实图。他们计划使用GPS、Falcon 9火箭最新的X-wings翼面,以及其他技术帮助数百万美元的火箭安全着陆。火箭的展幅大约为70英尺宽,而平台则是这一宽度的3倍,所以着陆的精准度是本次试验的关键。

Musk仍然颇为乐观:“虽然着陆在平台上的几率可能不超过50%,但在接下来的一年中,至少会出现十几次的火箭发射。所以我认为很可能有80%到90%的概率,会有一支火箭能顺利着陆并重新起飞,我们距离目标已经非常近了。
« 最後編輯時間: 2021-01-30 10:45:21 由 peter »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TT
行星
***
文章: 224


« 回覆文章 #1 於: 2015-01-06 14:36:56 »

SpaceX Dragon & Falcon9 今天台灣時間傍晚 19:20 執行 CRS-5 國際太空站補給任務,並將首次嘗試第一節火箭回收...
http://www.nasaspaceflight.com/2015/01/spacex-dragon-crs-5-launch-historic-core-return/


降落平台已經出海前往降落點
http://new.livestream.com/spacex/events/3665355/images/73023282


NASA TV 現場轉播從台灣時間傍晚 18:00 開始
http://www.nasa.gov/multimedia/nasatv/
已記錄
TT
行星
***
文章: 224


« 回覆文章 #2 於: 2015-01-06 19:44:07 »

今日發射取消,週五再試
已記錄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7817



« 回覆文章 #3 於: 2015-01-07 11:15:26 »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360213.htm

但在倒计时进入1分钟时发射任务被紧急中止,SpaceX称由于火箭的“二级推力矢量控制驱动 器发生飘移”使得本次发射任务被紧急终止。由于1月6日的发射窗口期仅有1秒,因此本次发射任务已经取消,下次发射的窗口在本周五,也就是1月9号,预期 发射时间是美国东部时间凌晨5:09。猎鹰9号火箭搭载“龙”号宇宙飞船,“龙”号宇宙飞船将与国际空间站对接。该火箭共装载了为国际空间站运送的2350公斤设备和物品。

“猎鹰9”号火箭原本预计在2014年12月16日发射,但由于发射台上静电防火测试出现问题被迫推迟,好在圣诞节前,所有相关测试已经全部完成。但今天的发射任务在进入1分钟倒计时后被紧急终止。

“猎鹰9号”可回收火箭若能成功试射,对太空探索领域来说将具有跨时代的意义,通过该火箭的自主返回技术,它将大幅缩减太空旅行的花销。若能实现火箭的全面回收,预期发射成本将降低99%。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TT
行星
***
文章: 224


« 回覆文章 #4 於: 2015-01-09 09:38:35 »

新的發射時間公布

http://new.livestream.com/spacex/events/3665355/statuses/73193138

SpaceX's fifth official cargo resupply mission to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is now targeted to launch on Saturday Jan. 10 at 4:47 a.m. EST. http://1.usa.gov/17jvyJ2 A live launch webcast will begin here at 4:30am ET.

發射時間:美東時間1/10 04:47,台灣時間1/10 17:47
現場轉播從台灣時間1/10 17:30開始
已記錄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7817



« 回覆文章 #5 於: 2015-01-10 22:09:20 »

http://www.universetoday.com/118054/spacex-successfully-launches-cargo-ship-to-station-and-hard-lands-rocket-on-drone-ship/

成功了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7817



« 回覆文章 #6 於: 2015-01-11 09:11:39 »

http://news.nationalgeographic.com/news/2015/01/150110-spacex-landing-barge-space-science/

回收試驗失敗 推進器硬著陸損毀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science/2015/01/150110_spacex_ends_in_crash


美國加州SpaceX公司說,以軟著陸的方式收回部分「獵鷹」火箭的試驗計劃未能成功。

「獵鷹」火箭發射升空的任務是將貨物補給艙送到國際空間站,預定火箭的第一階段在完成其任務後,將進行控制返回。

該公司原本計劃,讓「獵鷹」火箭的推進器在海面浮動平台上軟著陸,但是結果未如預期。

該公司首席執行官馬斯克在推特發文說,火箭推進器在海上浮動平台硬著陸並損毀。
未能成功

「很接近,但還是未能成功,不過未來很有希望。」

「推進器本身狀況還好,但是一些支持設備損毀需要更換。」

「因為著陸現場當時黑暗無光,而且海面上有濃霧,因此沒有拍攝到清楚的降落/撞擊的錄像。」

SpaceX公司計劃未來仍會繼續進行試驗,如果未來能成功的話,將大幅度降低火箭發射的成本。

也就是說,通常只能使用一次的火箭發射後,還能回收,重新整修並再次使用,
« 最後編輯時間: 2015-01-11 09:14:13 由 peter »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7817



« 回覆文章 #7 於: 2015-01-11 16:44:37 »

SpaceX首次火箭回收失敗:砸壞回收船設施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50111/KKGK4A1YABNY2.shtml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並綜合其他來源消息報導,美國私營的SpaceX公司首次嘗試火箭第一級返回並回收的目標未能實現。在經過多次延誤和推遲之后,北京時間1月10日傍晚17:47分(美國東部時間10日4:47),SpaceX公司的一枚獵鷹-9火箭搭載“龍”飛船從佛羅里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零窗口準時升空。

此次發射大致可以分為兩大目的:其主要目標是為國際空間站運送補給物資,同時該公司還將首次測試火箭第一級發射后進行回收的做法。1月10日進行的這次發射是“龍”飛船的第7次發射,也是其第5次為國際空間站執行物資運送任務,此次將為空間站送去超過2.3噸的水,食物,衣物以及其他所需物資。而此次發射所使用的則是新型的獵鷹-9型火箭,當其第一級火箭完成任務並分離之后,它將首次嘗試進行受控的精確陸和回收。

發射的過程整體非常順利,“龍”飛船安全入軌,太陽能帆板也正常展開,預計它將於12日19:12分左后追上國際空間站並與其進行對接。

然而第一級火箭的回收似乎出現了一些問題,進行的並不順利,這一點可以從SpaceX公司的CEO埃倫·馬斯克(Elon Musk)連續發出的幾條推特中窺見一斑:

“沒能成功,很可惜,希望未來會更好。(回收)船本身問題不大,但甲板上一些輔助設施可能需要更換。”

很顯然SpaceX公司未來還將繼續進行實驗,因為一旦這項技術被突破並掌握,那將意味大幅降低航天發射成本。這是因為在一般情況下都會被丟棄的一次性火箭將會變得可回收和可重覆利用,同時這項技術背后也隱藏可以讓飛船安全返回地球的嶄新方式,意義重大。

本次任務是自去年10月份另一家私營航天企業——軌道科學公司的火箭在發射時發生爆炸之后,美國首次執行對國際空間站的補給任務。

艱難的火箭重覆使用之夢

統上來,火箭的結構設計決定了它將是一次性使用而不可回收再利用的。當點火升空之后,火箭會拋掉外接引擎,並耗盡其運載的全部燃料以最大限度進行加速,以便將上面級火箭及其搭載的衛星載荷送入軌道。在這一過程中,所有被拋開的組件最後都會以自由落體方式墜落並分崩離析。這樣也就意味每一次執行任務都需要一枚全新製造的火箭。

然而私營的SpaceX公司卻相信他們可以打破這一困境,讓火箭的一些關鍵部件變得可回收。

長期以來,SpaceX公司一直在對新型的第一級火箭發動機進行測試,這種發動機可以實現再點火,從而讓耗盡燃料的火箭在大氣層中下落時可以得以減速,而其特殊設計的側翼則可以幫助其在下降過程中調整航向,另外它還在底部加裝了專用於陸的支架。

但在今天傍晚之前,所有已經開展的都僅僅是模擬測試——將測試用的火箭運到海面上空的預定高度並投下,以便對相關技術進行測試。但由於海面上並沒有放置真正的回收平台,這些測試用的火箭都一個接一個沉入了海底。而今天傍晚進行的則是對這項技術的首次實際測試,在測試中使用了真正的無人海上回收平台。

在試驗之前,SpaceX 公司便已經坦率承認,要實現在這樣一個海面平台上的安全陸將是一項巨大的挑戰。整條回收船寬度不到100米,而所有此前的測試試驗精度誤差水平卻都在10公里上下。不過,這家公司仍然對今天試驗的結果感到振奮,因為至少證明了火箭第一級的落點相當準確。

優勢明顯

事實上SpaceX 公司的這個想法根本算不上新點子,人們早在數十年前便開始思考有否可能實現火箭可重覆使用方面的問題。

喬治·華盛頓大學空間正則研究院教授約翰·羅傑斯頓(John Logsdon)認為,從表面上看這個點子似乎極具吸引力,他:“因為那樣一來每次發射的費用就會降低,人們將更加能夠接受失敗。而這就意味你將可以設計比現在便宜得多的衛星,因為你不必再花費大量資金來確保其長壽命的工作狀態,因為發射費用很便宜,如果它壞了,再發射一個填補空缺便是。”

而英國金斯頓大學火箭實驗室主管亞當·貝克(Adam Baker)博士對此也有同感,他表示:“在當前情況下,太空探索極其昂貴。而如果SpaceX公司能夠將火箭發射費用成功降低50%以上,那麼更多的太空應用將會變得可能——更多的衛星,從太空向地面提供更多的利益和服務,比如空間太陽能技術,當然或許也將有更多宇航員有機會進入太空。將會有更多的太空飛行,飛往月球,火星,或許殖民火星併進入更深遠的太陽系區域。”

然而要想讓這一切變為現實並非易事。

重蹈航天飛機的覆轍?

人們一定還記得,當年設計開發航天飛機的初衷便是希望能夠部分實現可重覆使用航天器的夢想,然而航天飛機技術和維護的極度複雜性讓這種成本節約的初衷完全成了泡影。SpaceX公司不能重蹈覆轍。

另外他們還必須設法服衛星運營方,讓后者能夠放心地將他們珍貴的衛星資交給SpaceX公司,要知道這家公司用於發射這些衛星的火箭很有可能是此前已經使用過的二手火箭。

瑞秋·維蘭(Rachel Villain)供職於空間信息公司Euroconsult,她指出:“火箭發射市場的客戶們並不關心火箭的可重覆使用性,他們要的是在盡可能便宜的情況下實現高可靠的發射服務。”她:“可重覆使用性是服務提供方面臨的問題,而不是客戶面臨的問題。衛星運營方一般而言只有三個大的要求:按時,保質,價格合理。”

但不管SpaceX公司所開展的這些實驗最終結果如何,這家總部設在美國加州的私營企業至少已經成功地攪動了火箭工業界。

類似SpaceX這樣的私營航天企業近年來在市場上如黑馬般異軍突起,為科幻提供商業級的服務和極具競爭力的價格。這讓一些傳統火箭發射的供應商感到威脅,如歐洲人便已經要求相關企業和部門研發下一代的新型阿里安火箭並在2020年前投入市場並能夠提供具有競爭力的價格。不過按照設計,歐洲人的這種設想中的新型火箭仍將是一次性使用而不可回收的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7817



« 回覆文章 #8 於: 2015-01-12 11:01:55 »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361473.htm

1月10日进行的这次发射是“龙”飞船的第7次发射,也是其第5次为国际空间站执行物资运送任务,此次将为空间站送去超过2.3吨的水,食物,衣物以及其 他所需物资。而此次发射所使用的则是新型的猎鹰-9型火箭,当其第一级火箭完成任务并分离之后,它将首次尝试进行受控的精确着陆和回收。

发射的过程整体非常顺利,“龙”飞船安全入轨,太阳能帆板也正常展开,预计它将于12日19:12分左后追上国际空间站并与其进行对接。

然而第一级火箭的回收似乎出现了一些问题,进行的并不顺利,这一点可以从SpaceX公司的CEO埃伦·马斯克(Elon Musk)连续发出的几条推特中窥见一斑:

“没能成功,很可惜,希望未来会更好。(回收)船本身问题不大,但甲板上一些辅助设施可能需要更换。”

很显然SpaceX公司未来还将继续进行实验,因为一旦这项技术被突破并掌握,那将意味着大幅降低航天发射成本。这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都会被丢弃的一次性火箭将会变得可回收和可重复利用,同时这项技术背后也隐藏着可以让飞船安全返回地球的崭新方式,意义重大。

本次任务是自去年10月份另一家私营航天企业——轨道科学公司的火箭在发射时发生爆炸之后,美国首次执行对国际空间站的补给任务。

统上来说,火箭的结构设计决定了它将是一次性使用而不可回收再利用的。当点火升空之后,火箭会抛掉外接引擎,并耗尽其运载的全部燃料以最大限度进行加速,以便将上面级火箭及其搭载的卫星载荷送入轨道。在这一过程中,所有被抛开的组件最后都会以自由落体方式坠落并分崩离析。这样也就意味着每一次执行任务都需要一枚全新制造的火箭。

然而私营的SpaceX公司却相信他们可以打破这一困境,让火箭的一些关键部件变得可回收。

长期以来,SpaceX公司一直在对新型的第一级火箭发动机进行测试,这种发动机可以实现再点火,从而让耗尽燃料的火箭在大气层中下落时可以得以减速,而其特殊设计的侧翼则可以帮助其在下降过程中调整航向,另外它还在底部加装了专用于着陆的支架。

但在今天傍晚之前,所有已经开展的都仅仅是模拟测试——将测试用的火箭运到海面上空的预定高度并投下,以便对相关技术进行测试。但由于海面上并没有放置真正的回收平台,这些测试用的火箭都一个接一个沉入了海底。而今天傍晚进行的则是对这项技术的首次实际测试,在测试中使用了真正的无人海上回收平台。

在试验之前,SpaceX 公司便已经坦率承认,要实现在这样一个海面平台上的安全着陆将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整条回收船宽度不到100米,而所有此前的测试试验精度误差水平却都在10公里上下。不过,这家公司仍然对今天试验的结果感到振奋,因为至少证明了火箭第一级的落点相当准确。

优势明显

事实上SpaceX公司的这个想法根本算不上新点子,人们早在数十年前便开始思考有否可能实现火箭可重复使用方面的问题。

乔治·华盛顿大学空间正则研究院教授约翰·罗杰斯顿(John Logsdon)认为,从表面上看这个点子似乎极具吸引力,他说:“因为那样一来每次发射的费用就会降低,人们将更加能够接受失败。而这就意味着你将可以设计比现在便宜得多的卫星,因为你不必再花费大量资金来确保其长寿命的工作状态,因为发射费用很便宜,如果它坏了,再发射一个填补空缺便是。”

而英国金斯顿大学火箭实验室主管亚当·贝克(Adam Baker)博士对此也有同感,他表示:“在当前情况下,太空探索极其昂贵。而如果SpaceX公司能够将火箭发射费用成功降低50%以上,那么更多的太空应用将会变得可能——更多的卫星,从太空向地面提供更多的利益和服务,比如空间太阳能技术,当然或许也将有更多宇航员有机会进入太空。将会有更多的太空飞行,飞往月球,火星,或许殖民火星并进入更深远的太阳系区域。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7817



« 回覆文章 #9 於: 2015-01-16 21:14:36 »

成功了一半:Elon Musk放出“猎鹰9号”火箭着陆失败现场图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363189.htm

大家没能从直播中看到的是,在火箭发射几分钟后,SpaceX就立即开始了一级火箭的回收。遗憾的是,虽然它“顺利”地砸到了回收平台上,但是没停稳。由于当时是夜间,外界无法获得一手的现场图。



好消息是,在“保密”了几天之后,SpaceX CEO终于决定向外界公布当时的现场照片了。Elon Musk在发给《Doom》创始人兼Oculus VR首席技术官的消息中说到:“既然大家求着说想看这些照片...”(It's kinda begging to be released)。



14层楼高的猎鹰9号在回收着陆过程中没停稳(45°角),原因是四个稳定鳍(stabilizing fins)中的一个耗尽了液压油。
尽管火箭试图调整姿势,但为时已晚  接着,它就因为失去平衡而砸到了甲板上(砸坏了回收船上的部分设施)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TT
行星
***
文章: 224


« 回覆文章 #10 於: 2015-01-18 21:30:25 »

降落平台的影片放出來了
https://vine.co/v/OjqeYWWpVWK

著地時的姿態已經整個45度傾斜了  Shocked

本月底再試!
« 最後編輯時間: 2015-01-18 21:35:15 由 TT » 已記錄
TT
行星
***
文章: 224


« 回覆文章 #11 於: 2015-01-19 21:51:40 »

http://www.spaceflight101.com/re-entry-of-falcon-9-second-stage-observed-over-eastern-russia.html
http://www.satobs.org/seesat/Jan-2015/0122.html

第二節火箭已經重返大氣燒毀,俄國遠東地區於 Jan 17 21:48 UTC 目擊大氣重返
已記錄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7817



« 回覆文章 #12 於: 2015-01-21 21:19:22 »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364359.htm

火箭着陆为什么这么难:需调整各方向推力

月球着陆并不难

在阿波罗任务中,有好几架飞船通过月球着陆器登上了月球。游戏公司还推出了一款名为“月球着陆器”的街机游戏,你如果想玩的话,还有个在线版本(https://phet.colorado.edu/en/simulation/lunar-lander)。游戏的目标是通过调整着陆器的角度和推力,使它安全地着陆在月球表面。

“月球着陆器”游戏网页版的截图

当然,现实中的月球着陆器并不是如此简单——但还是比SpaceX的猎鹰9号火箭着陆容易多了。它们的区别在哪里?月球着陆器在底部有个火箭,可以随侧面的推进器旋转;猎鹰9号火箭的底部有一个火箭发动机,通过它来进行推进和旋转两个任务。这使得猎鹰9号操作起来更有难度。另一方面,月球的重力较小,使月球着陆器更易操纵。

火箭的三种动作

利用主推进器,猎鹰9号火箭可以做三件事:

1、垂直加速:这在火箭下降的时候特别有用,可以减缓速度,避免坠毁。

2、水平加速:用来改变火箭的水平速度。在改变火箭的水平位置时起着重要作用,使火箭能降落在海洋中的平台上。

3、角加速:改变航天器相对于质心的旋转运动,确保火箭能以垂直的姿态降落在平台上。


猎鹰9号火箭在降落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推力的大小和方向,以确保最终能安全着陆。

举个例子来说明或许更清晰一些。假设猎鹰9号火箭正要着陆,而它在水平方向有一定的速度。为了减缓速度,保证安全着陆,火箭必须向相反的方向推进。如第二张图表示的,为了向右加速,火箭调整了一点角度,朝向右边;然而,由于这一推力作用的方向并不完全经过质心,火箭会受到一个扭矩,导致旋转运动的变化。与此同时,你还要调整推力的大小,使火箭进行上下运动。

拿根长木棍来,你就可以体验火箭在下降时保持平衡的难度。

操纵这样一个火箭进行着陆实在有点难度。实际上,你也可以自己体验一下。找一把扫帚或长木棍,走到不会打到人的户外空地上,然后一边走一边把扫帚的一头竖在手掌上,保持扫帚的平衡。你怎样才能停下脚步呢?你或许可以让扫帚静止下来,但在火箭着陆过程中,你要使它最终保持垂直的状态。

为何不使用另一种火箭设计?



两种不一样的火箭设计。左为猎鹰9号火箭的设计,右为更容易操作的着陆器设计。

这纯粹只是猜测,但我们还是可以对这两种火箭设计进行一下对比。首先是猎鹰9号的设计,与之相对的是更加扁平、类似月球着陆器的火箭设计,这样的设计应该更容易着陆。

首先,这种火箭设计不像猎鹰9号那么瘦长,其质心更加靠近主推进器,因此不会产生太大的扭矩,从而改变旋转运动。在此基础上,你还可以依靠多台推进器的共同作用,使扭矩降至最低,甚至不产生扭矩。最后,这种设计还具有侧面推进器。你可以在不旋转火箭的情况下,改变着陆器的水平运动。看来这似乎真的是一个更好的火箭设计,是这样的吗?

尽管这种火箭能够很容易地着陆,但它并不比猎鹰9号更具优势。猎鹰9号并不是为了在海洋平台上着陆而设计的,它的目的是向国际空间站运送货物。这是它的主要功能,而前述更加容易操作的着陆器并不能胜任这样的任务。火箭呈瘦长形,是为了在穿过大气层时减少空气阻力。如果采用容易着陆的设计,要将货物送上太空,那就需要更多的燃料来补偿多出来的空气阻力;而更多的燃料就意味着火箭的体积要更大,但这就要求燃料需要更多。在发射火箭时,即使一点点的质量都关系重大。

当然,以上这些都仅仅是猜测。无论采用何种设计,要让火箭在完成运送货物到达地球轨道的任务之后,又能安全地着陆地面,实在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為何火箭下端不伸出長長的緩衝用的腳
降低重心..而且腳拉開點著陸面會更大 .

 或是降落到最後面火箭全關後噴出一個大氣球來緩衝 . 降落火箭只須要減低速度到某程度

不過應該還有其它問題吧 .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TT
行星
***
文章: 224


« 回覆文章 #13 於: 2015-01-22 01:08:51 »

那個看起來很大很重的燃料槽... 其實幾乎是空的
降落時的質量其實集中在滿滿都是發動機的底部

F9降落時只有中央的一具發動機在作用

至於降落腳,越大就越重呀
我其實覺得現在的腳已經很大了
已記錄
TT
行星
***
文章: 224


« 回覆文章 #14 於: 2015-02-04 10:34:29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Ca6x4QbpoM

SpaceX F9H 的預想動畫,可以很清楚到重返流程與腳架比例
已記錄
頁: [1] 2 3 4
  列印  
 
前往: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會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觀星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Powered by MySQL Powered by PHP Powered by SMF 1.1.17 | SMF © 2011, Simple Machines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spacer.png, 0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