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r.png, 0 kB
首頁 arrow 觀星論壇 arrow 星際大廳、哈拉區 arrow 天文新知 arrow 解密太陽系形成的關鍵–存在大量的類冥王星天體
解密太陽系形成的關鍵–存在大量的類冥王星天體
2024-05-05 22:04:16 *
歡迎光臨, 訪客. 請先 登入註冊一個帳號.
您忘了 啟用您的帳號嗎?

請輸入帳號, 密碼以及預計登入時間
新聞:
 
   首頁   說明 登入 註冊  
頁: [1]
  列印  
作者 主題: 解密太陽系形成的關鍵–存在大量的類冥王星天體  (閱讀 1230 次)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7903



« 於: 2014-03-02 15:46:30 »

解密太陽系形成的關鍵–存在大量的類冥王星天體
http://tamweb.tam.gov.tw/v3/tw/content.asp?mtype=c2&idx=1203

一項由行政院國科會補助的國際合作計畫,包括探高計畫(TANGO)與台加合作計畫,日前於太陽系外圍找到一顆直徑約為300公里的天體(幾乎等同台灣總長度)。這個關鍵結果加上至今所有觀察統計的比較,可以估計這樣大小的天體至少有上萬個。比以前的估計上修十倍,這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結果。
 
  為追尋太陽系的形成過程和生命的起源,歐洲太空局(ESA)的羅西達(Rosetta)太空計畫經過多年的準備及歷經10年的太空飛行,將在今(103)年11月以登陸艇登陸67P彗星(Comet 67P/Churyumov-Gerasimenko)彗核,進行前所未有的科學測量工作。而去年底艾松彗星飛掠太陽的熱潮,亦提醒我們,除了這奇妙的天文現象,更深一層的科學問題便是想藉由彗星的化學成份和來源試著解開太陽系是如何演化。從艾松彗星的軌道參數來看,它應該是來自太陽系最外圍的奧特雲。這個離太陽距離逾2萬天文單位(一個天文單位是從地球到太陽的距離)並且成圓殼狀的空間,其中藏有數千億小物體。它們都是在太陽系初期,當天王星和海王星尚在形成的時候,給外行星彈射到遠處的太陽系原始物質,再經銀河的潮汐作用和恆星的重力擾動而演變成奧特雲。有趣的是這個過程的一個重要結果,便是引起天王星和海王星從原來的位置外移到現在的軌道,同時木星的軌道則會略為為內移。這個在1984年首次由理論工作發現的行星軌道遷移現象,被廣泛應用在解釋奧特雲和海王星外物體結構的來源,以及冥王星和海王星的共振作用。但我們在整個太陽系架構的瞭解中有一個盲點,這便是在海王星軌道外側到奧特雲之間,可能存在大量小物體,自成一格的「內奧特雲」。但因為距離太遠,直接用望遠鏡觀察相當有難度,而又缺乏恆星或其它行星擾動機制,使它們進入內太陽系變成彗星而被偵察,所以「內奧特雲」一直是個謎團。
 
  第一個內奧特雲物體是在2002年發現,接著美國加卅理工學院的一個大型巡天計劃在2003年,發現一個名為賽特那(Sedna)的矮行星,其最接近太陽的距離為76天文單位,非常遠離海王星軌道。終於確立內奧特雲的存在,但全部數目有多少,則是未知數。
 
2010GB174  陳英同博士在中央大學天文所修讀期間,得到國科會台加合作計畫的資助出國進修,與加拿大國家天文台Herzberg天文物理硏究所J.J. 卡法勒爾斯(J.J. Kavelaars)博士組成的合作團隊,利用在夏威夷的加法夏3.6米望遠鏡(CFHT)的觀察資料,作出詳細影像分析工作。他們刊登在天文物理期刊通訊的論文報導,除了九十多個新發現的海王星外物體外,還找到一個編號為2010GB174的內奧特雲物體,其大小與距離僅次於賽特那矮行星。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頁: [1]
  列印  
 
前往: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會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觀星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Powered by MySQL Powered by PHP Powered by SMF 1.1.17 | SMF © 2011, Simple Machines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spacer.png, 0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