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r.png, 0 kB
首頁 arrow 星際大廳、哈拉區 arrow 星星教室 arrow 請問天文這一方面有哪先可以當成科展研究主題?
請問天文這一方面有哪先可以當成科展研究主題?
2024-12-12 15:01:37 *
歡迎光臨, 訪客. 請先 登入註冊一個帳號.
您忘了 啟用您的帳號嗎?

請輸入帳號, 密碼以及預計登入時間
新聞:
 
   首頁   說明 登入 註冊  
頁: [1] 2
  列印  
作者 主題: 請問天文這一方面有哪先可以當成科展研究主題?  (閱讀 30377 次)
joemou
流星
*
文章: 12


« 於: 2015-02-23 15:51:46 »

我最近想參加一個Google science fair的比賽
想說以天文為主題~
去google查了一些這方面的科展~
結果發現幾乎都沒有!
沒有例子的我想說來此一問,不知各位有何建議小弟~

此比賽https://www.googlesciencefair.com/zh-TW/?utm_source=Google&utm_medium=desktophpp&utm_campaign=gsflaunch
« 最後編輯時間: 2015-02-23 16:45:41 由 joemou » 已記錄
cuteip
星團
*****
文章: 3216



個人網站
« 回覆文章 #1 於: 2015-02-23 16:01:21 »

木衛測光速如何?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E%85%E9%BB%98%E6%B8%AC%E5%AE%9A%E5%85%89%E9%80%9F

月掩星也是不錯的選項

可以一起討論看看

最近比較有同好在玩光譜了

這些應該都可以不用大望遠鏡就能做的
已記錄

cuteip天文台
paramount MX
GSO RC10+Pyxis+PDF+OAG(ST-I)+FW8+SBIG st8300
CCDAutoPilot 5.0 CCDStack2.0 MaximDL5 THE SKYX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417



« 回覆文章 #2 於: 2015-02-23 16:26:05 »

GOOGLE FIND
http://www.experiland.com/html_browse/earth_1.htm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gfrCTg85fc&hd=1

http://www.sciencebuddies.org/science-fair-projects/project_ideas.shtml

http://curious.astro.cornell.edu/privacy-policy/145-people-in-astronomy/careers-in-astronomy/general-questions/894-what-are-some-astronomy-science-fair-projects-beginner

我是很想知道 先前有科學家說冥王星外還有天體
 是軌道 或某些原因
到底是如何知道 ?

http://www.guokr.com/article/439834/

古柏斷崖  Kuiper cliff
http://en.wikipedia.org/wiki/Kuiper_belt#.22Kuiper_cliff.22
圖示為古柏帶天體與太陽距離的數量關係。

1:2共振之外已知的數量非常少,看起來是個邊界,但還不能確定這是傳統古柏帶外側的邊界,還是只是一個寬闊的空隙。觀測到2:5共振的距離大約在55天文單位,被認為在傳統古柏帶之外;然而,預測上在傳統古柏帶與共振帶之間的大量天體尚未被觀測到。早期的古柏帶模型認為在50天文單位之外的大天體數量應該增加二個數量級,因此,這突然的數目下降,被稱為"古柏斷崖",是完全未被預料到的,並且它的原因至今仍不清楚。伯恩斯坦和屈林(Trilling)等人發現直徑在100公里或更大的天體在50天文單位的距離上確實突然減少的證據,並不是觀測上造成的偏差。可能的解釋是在那個距離上的物質太缺乏或太分散,因此不能成長為較大的天體;或者是後續的過程摧毀了已經形成的天體。日本神戶大學的向井正和帕特里克·莱卡维卡(Patryk Lykawka)則主張一個大小有如地球而尚未曾被看見的行星與此有關,並且可能在未來的10年內發現這個天體

« 最後編輯時間: 2015-02-23 16:35:23 由 peter »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joemou
流星
*
文章: 12


« 回覆文章 #3 於: 2015-02-23 16:33:28 »

木衛測光速如何?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E%85%E9%BB%98%E6%B8%AC%E5%AE%9A%E5%85%89%E9%80%9F

月掩星也是不錯的選項

可以一起討論看看

最近比較有同好在玩光譜了

這些應該都可以不用大望遠鏡就能做的
謝謝大大的建議!!
但我想了一下如果我同樣如此方法測量豈不是就沒有創新了?
所以若要做此,我就必需以此為引尋找另外個測定光束方法??
已記錄
joemou
流星
*
文章: 12


« 回覆文章 #4 於: 2015-02-23 16:34:54 »

謝peter大,
這英文……讓我看的一個頭兩個大@@
哈哈~我會研究看看的,但還有兩顆行星那篇!
假如我研究出來,我就出名啦@@
« 最後編輯時間: 2015-02-23 16:56:38 由 joemou » 已記錄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417



« 回覆文章 #5 於: 2015-02-23 16:38:28 »

我是很想知道 先前有科學家說冥王星外還有天體 是軌道 或某些原因 到底是如何知道 ? 

http://www.guokr.com/article/439834/

古柏斷崖  Kuiper cliff




http://en.wikipedia.org/wiki/Kuiper_belt#.22Kuiper_cliff.22
圖示為古柏帶天體與太陽距離的數量關係。

1:2共振之外已知的數量非常少,看起來是個邊界,但還不能確定這是傳統古柏帶外側的邊界,還是只是一個寬闊的空隙。觀測到2:5共振的距離大約在55天文單位,被認為在傳統古柏帶之外;然而,預測上在傳統古柏帶與共振帶之間的大量天體尚未被觀測到。早期的古柏帶模型認為在50天文單位之外的大天體數量應該增加二個數量級,因此,這突然的數目下降,被稱為"古柏斷崖",是完全未被預料到的,並且它的原因至今仍不清楚。伯恩斯坦和屈林(Trilling)等人發現直徑在100公里或更大的天體在50天文單位的距離上確實突然減少的證據,並不是觀測上造成的偏差。可能的解釋是在那個距離上的物質太缺乏或太分散,因此不能成長為較大的天體;或者是後續的過程摧毀了已經形成的天體。日本神戶大學的向井正和帕特里克·莱卡维卡(Patryk Lykawka)則主張一個大小有如地球而尚未曾被看見的行星與此有關,並且可能在未來的10年內發現這個天體


英文可以使用 GOOGLE 翻譯   國外應該有前人做過類似 project 可參考.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cuteip
星團
*****
文章: 3216



個人網站
« 回覆文章 #6 於: 2015-02-23 17:00:11 »

木衛測光速如何?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E%85%E9%BB%98%E6%B8%AC%E5%AE%9A%E5%85%89%E9%80%9F

月掩星也是不錯的選項

可以一起討論看看

最近比較有同好在玩光譜了

這些應該都可以不用大望遠鏡就能做的
謝謝大大的建議!!
但我想了一下如果我同樣如此方法測量豈不是就沒有創新了?
所以若要做此,我就必需以此為引尋找另外個測定光束方法??

你沒仔細看

羅默怎樣計算出這數值,詳盡細節可惜已不存在。

在那年代,羅默的理論頗具爭議性,他無法讓那時在巴黎天文台擔任主任的喬凡尼·卡西尼完全接受他的理論。

許多古時候的想法
可以利用現今較新的儀器重現
畢竟科技是比想法進步的快

我是有想要做做看啦!!!
已記錄

cuteip天文台
paramount MX
GSO RC10+Pyxis+PDF+OAG(ST-I)+FW8+SBIG st8300
CCDAutoPilot 5.0 CCDStack2.0 MaximDL5 THE SKYX
joemou
流星
*
文章: 12


« 回覆文章 #7 於: 2015-02-23 17:16:31 »

木衛測光速如何?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E%85%E9%BB%98%E6%B8%AC%E5%AE%9A%E5%85%89%E9%80%9F

月掩星也是不錯的選項

可以一起討論看看

最近比較有同好在玩光譜了

這些應該都可以不用大望遠鏡就能做的
謝謝大大的建議!!
但我想了一下如果我同樣如此方法測量豈不是就沒有創新了?
所以若要做此,我就必需以此為引尋找另外個測定光束方法??

你沒仔細看

羅默怎樣計算出這數值,詳盡細節可惜已不存在。

在那年代,羅默的理論頗具爭議性,他無法讓那時在巴黎天文台擔任主任的喬凡尼·卡西尼完全接受他的理論。

許多古時候的想法
可以利用現今較新的儀器重現
畢竟科技是比想法進步的快

我是有想要做做看啦!!!
嗚~謝謝你得回復
這的確是個好主題,就算不是比賽也可以試試看
但這些過程想必相當的複雜,而且我對於那軌道根數完全無法理解
« 最後編輯時間: 2015-02-23 17:21:44 由 joemou » 已記錄
joemou
流星
*
文章: 12


« 回覆文章 #8 於: 2015-02-24 00:02:52 »

我是很想知道 先前有科學家說冥王星外還有天體 是軌道 或某些原因 到底是如何知道 ? 

http://www.guokr.com/article/439834/

古柏斷崖  Kuiper cliff




http://en.wikipedia.org/wiki/Kuiper_belt#.22Kuiper_cliff.22
圖示為古柏帶天體與太陽距離的數量關係。

1:2共振之外已知的數量非常少,看起來是個邊界,但還不能確定這是傳統古柏帶外側的邊界,還是只是一個寬闊的空隙。觀測到2:5共振的距離大約在55天文單位,被認為在傳統古柏帶之外;然而,預測上在傳統古柏帶與共振帶之間的大量天體尚未被觀測到。早期的古柏帶模型認為在50天文單位之外的大天體數量應該增加二個數量級,因此,這突然的數目下降,被稱為"古柏斷崖",是完全未被預料到的,並且它的原因至今仍不清楚。伯恩斯坦和屈林(Trilling)等人發現直徑在100公里或更大的天體在50天文單位的距離上確實突然減少的證據,並不是觀測上造成的偏差。可能的解釋是在那個距離上的物質太缺乏或太分散,因此不能成長為較大的天體;或者是後續的過程摧毀了已經形成的天體。日本神戶大學的向井正和帕特里克·莱卡维卡(Patryk Lykawka)則主張一個大小有如地球而尚未曾被看見的行星與此有關,並且可能在未來的10年內發現這個天體


英文可以使用 GOOGLE 翻譯   國外應該有前人做過類似 project 可參考.




剛剛看到這篇,我就發覺我可以不用比了。。。。
https://www.googlesciencefair.com/projects/zh-TW/2014/4fcf553653061ece67aefd428ae0165d6c764bb9ad0001eb3d000122661e5a9b
這太變態了@@
已記錄
大瘋起嘻
星系團
*******
文章: 16638



個人網站
« 回覆文章 #9 於: 2015-02-24 06:19:43 »

研究是這樣子的~~~~

有時候你看到的結果是座山

你會認為你根本爬不到那麼高

但當你試著想爬看看,而且你也確實試了

每個高度都會吸引你往更高的高度爬上去的美景

不知不覺地,你回頭看看時

那座你認為高不可攀的高山,其實只是你腳下的小丘陵
« 最後編輯時間: 2015-02-24 06:21:35 由 大瘋起嘻 » 已記錄
joemou
流星
*
文章: 12


« 回覆文章 #10 於: 2015-02-24 13:23:58 »

研究是這樣子的~~~~

有時候你看到的結果是座山

你會認為你根本爬不到那麼高

但當你試著想爬看看,而且你也確實試了

每個高度都會吸引你往更高的高度爬上去的美景

不知不覺地,你回頭看看時

那座你認為高不可攀的高山,其實只是你腳下的小丘陵
THANKS
已記錄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417



« 回覆文章 #11 於: 2015-03-08 09:55:29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eb4903a01014s5i.html

 第一個成功地進行光速測量的是丹麥天文學家羅默。他觀察木星時發現每隔一定周期會出一次衛星食,而衛星食的時間間隔卻有長短,他以光傳播速度有限來解釋這個現象。所謂衛星食就是木星的衛星繞木星公轉時,當木星位處於衛星和太陽中間時,會發生木星的衛星食(就像月亮有月食一樣),木星的衛星繞木星公轉一周會消失在木星的影内一次,二次消失所經歷的時間即為衛星的公轉周期。木星衛星公轉周期不是恆定不變的,當地球遠離木星運行時周期略長;反之,地球接近木星運行時周期略短。地球並不能影響木星衛星的運動,地球上的人觀察木星衛星公轉周期之所以有變化,乃因當地球背離木星運行時,從木星衛星發出的光要多走一段路程,因此光不是瞬間傳播的,而是需要時間。羅默對木星衛星食周期進行了長期觀察,求得的光速為2.15×108公尺/秒,即每秒21.5萬公里。雖然這個數值並不精確,但得出光速是有限的結論是一個重大的貢獻。

....................................................................................

1672年羅慕爾到巴黎,在新的皇家天文臺工作。這期間他注意到木星掩木衛經歷的時間,在地球距木星近時時間較短,距離遠時時間較長。他正確的推算出,這是穿過地球和木星間增大的距離所需時間延長引起的。1676年宣佈,根據觀測,光速是每秒215000公里。

1675年某一天的夜晚,羅默在巴黎用望遠鏡看著木星的衛星:伊奧(Io)、歐羅巴(Europa)、甘尼米德(Ganymede)、卡利斯多(Callisto),這四顆西元1610年由伽利略發現的衛星。他同時留下記錄,伊奧環繞木星一次需要的時間是四十二個小時;半年後的某一天,他又看著伊奧,結果發現了不可思議的現象:伊奧環繞木星一圈需要的時間居然是四十二個小時又二十分鐘。


羅默推論:地1到木1的距離和地2到木2的距離約差了二個天文單位,光線走這段路程約需20分鐘吧!西元1675年的時候,人們以1億2千萬公里為地球到太陽的距離,所以每秒光速是:1億2千萬公里×2÷20分÷60秒=21萬公里。

  用現今的天文軟體回溯到1675年6月21日的時候,地球離木星有4.3086天文單位(35.84光分),12月20日的時候地球離木星的距離是6.2082天文單位(51.63光分);6.2082-4.3086=1.8996(天文單位),相當於地1到地2的距離;51.63-35.84=15.79(光分) 相當於地1到地2的距離以光速來計算。若以現今的資料1天文單位的距離是1億4959萬公里來計算,可以算出光速每秒約是1.4959億公里×1.8996÷15.79÷60=29萬公里,果然和現今的數據每秒30萬公里,相距不遠。


FROM
投稿類別:物理類篇名: 光速測量歷史淺談作者: 李建勳


* 1.jpg (251.07 KB, 638x833 - 已被閱讀 648 次.)

* 2.jpg (154.35 KB, 631x812 - 已被閱讀 685 次.)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417



« 回覆文章 #12 於: 2015-03-08 10:00:53 »

http://www.astronomy.com/news-observing/ask%20astro/2009/06/who%20first%20measured%20the%20speed%20of%20light%20what%20method%20was%20used



http://relativityoflight.com/Chapter6.html



http://www.ux1.eiu.edu/~cfadd/1160/Ch23RR/Speed.html


* 1.jpg (236.52 KB, 441x795 - 已被閱讀 638 次.)
« 最後編輯時間: 2015-03-08 10:02:45 由 peter »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417



« 回覆文章 #13 於: 2015-03-08 10:04:43 »

WIKI
http://en.wikipedia.org/wiki/One-way_speed_of_light

List of eclipses of the Jupiter moon Io that formed the basis of Ole Rømer's discovery of the finite speed of light.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417



« 回覆文章 #14 於: 2015-03-08 10:06:36 »

http://www.speed-light.info/speed_of_light_12000.htm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頁: [1] 2
  列印  
 
前往: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會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觀星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Powered by MySQL Powered by PHP Powered by SMF 1.1.17 | SMF © 2011, Simple Machines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spacer.png, 0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