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r.png, 0 kB
首頁 arrow 星際大廳、哈拉區 arrow 天文新知 arrow L 矮星 W1906+40 也有類似木星上大紅斑 可以吞噬三个地球
L 矮星 W1906+40 也有類似木星上大紅斑 可以吞噬三个地球
2024-05-03 19:30:26 *
歡迎光臨, 訪客. 請先 登入註冊一個帳號.
您忘了 啟用您的帳號嗎?

請輸入帳號, 密碼以及預計登入時間
新聞:
 
   首頁   說明 登入 註冊  
頁: [1]
  列印  
作者 主題: L 矮星 W1906+40 也有類似木星上大紅斑 可以吞噬三个地球  (閱讀 1496 次)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7895



« 於: 2015-12-14 09:03:55 »

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5/12/151212075710.ht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1jJ_0pwI8


小恒星也有类似木星的“大红斑
http://tech.qq.com/a/20151212/009920.htm

这颗代号为“W1906+40”的小型恒星拥有类似木星红斑的“大暗斑”,位于它的北极附近


在太阳系,木星大红斑被认为是剧烈的反气旋旋涡,这股风暴比木星其他云层海拔要高出很多,目前木星大红斑直径约为地球直径的两倍。

这颗代号为“W1906+40”的小型恒星是一颗位于天琴座,光谱类型为L的褐矮星,距离地球约53光年。褐矮星是一种质量介于气体巨行星与恒星之间的次恒星,其个头并不比木星大多少。而“W1906+40”表面的“暗斑”风暴也与木星大红斑尺寸接近,科学家持续观测这个风暴已有两年,并认为它或许在很久前就已经存在。

虽然此前在木星或土星这样的气体巨行星上观测到类似的风暴,但在恒星上发现这样长期存在的巨型风暴尚属首次。早些时候,斯皮策太空望远镜曾在其他褐矮星上发现过巨型风暴,但它们往往只存在数小时至数天。

研究发现褐矮星“W1906+40”表面温度约为3500℃,这样的温度比起太阳表面近6000℃要“凉爽”的多。也正因为这样的温度,“W1906+40”的大气层可以形成云层与风暴,科学家们认为褐矮星的一些云层由矿物质微粒组成。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457133.htm
如果是天文爱好者,提到超大暴风大家肯定会想到木星上的大红斑。这个永不停歇的暴风气旋直径足足是地球的两倍。如果你觉得大红斑够神奇了,科学家最近发现了更加离谱的存在。
W1906+40 是一颗于 2011 年被发现的恒星。天文学家很困惑,这颗恒星呈现出亮度变化。更奇怪的是,它的亮度变化并非因为附近的行星,也不是磁场活动的结果,像太阳黑子那样。
经过斯皮策太空望远镜更加细致的观察,科学家们最终确认,W1906+40 上存在着一个巨型风暴,能够吞噬三个地球。天文学家对其观察了两年,风暴一直未停歇。据推测,
它可能从很久以前开始就长期存在着。

W1906+40 是一颗位于天琴座的褐矮星,表面温度仅为 3500 摄氏度。正因为如此,W1906+40 上才能够存在云层和风暴。然而,它表面上的风暴为什么会持续那么久,
科学家目前还不清楚,因为褐矮星上的风暴一般只能持续数小时至数天。

« 最後編輯時間: 2015-12-15 07:40:42 由 peter »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7895



« 回覆文章 #1 於: 2015-12-17 19:43:01 »

http://tamweb.tam.gov.tw/v3/tw/content.asp?mtype=c2&idx=1440

美國達拉威大學(University of Delaware)天文學家John Gizis等人,利用史匹哲(Spitzer)和克卜勒(Kepler)等太空望遠鏡,在一顆小型恆星表面發現一個巨大而多雲的風暴系統,類似木星的大紅斑(Great Red Spot)。這顆小型恆星的大小與木星差不多,其表面的風暴系統的大小也與大紅斑差不多。這個風暴系統至少持續2年,甚至可能更久。天文學家向來知道行星擁有這樣的多雲風暴系統,但這卻是首度在一顆恆星上偵測類似的景象。

  這顆恆星,編號為W1906+40,屬於表面溫度很低的L型矮星(L-dwarf)。有些L型矮星被視為恆星,因為它們像我們太陽這樣的正式恆星一樣,能進行核融合反應而產生光與熱;但另外一些則缺乏這樣的核融合反應,這些「失敗的恆星」被稱為「棕矮星(brown dwarf)」。

  一般認為L型矮星愈老的話,是恆星的可能性愈高;Gizis等人估計W1906+40的年齡後,認為它應該是顆恆星而非棕矮星。W1906+40的表面溫度約絕對溫度2,200度;聽起來溫度不低,但與其他恆星相較之下則遠遠不及。正因其表面溫度夠低,所以才能在其大氣中形成雲朵。Gizis表示:L型矮星的雲乃是由微小礦物所組成。

  天文學家以前也曾利用史匹哲太空望遠鏡觀察其他棕矮星的雲系,發現可能有維時甚短的風暴系統,時間僅能持續數小時到數天而已。

  在Gizis等人的這篇最新研究中,他們研究W1906+40的大氣變化,監測時間長達2年。W1906+40最初由廣角紅外巡天探測器(Wide-field Infrared Survey Explorer,WISE)於2011年發現的。後來Gizis等人察覺到這顆天體恰好位在克卜勒太空任務的狩獵系外行星的觀測目標區內。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是利用行星經過恆星前方使恆星亮度稍微下降的方式來偵測系外行星。在W1906+40的案例中,天文學家經過分析後,認為這顆恆星的亮度降低並不是因為有系外行星的關係,而是因為類似太陽黑子的「星斑(star spot)」。太陽黑子或星斑都是因集中的強磁場因扭曲至於太陽或恆星表面局部區域溫度下降,與周遭沒有降溫的區域相較之下,亮度會比較低。

  這些天文學家後續利用史匹哲太空望遠鏡,以紅外波段進行觀測,結果顯現這塊暗斑並不是磁場引起的,而是富有色彩且雲量頗多的風暴系統,其直徑相當於3倍地球直徑。這個風暴系統隨恆星自轉,使恆星亮度約每9小時下降一次。史匹哲的紅外觀測主要使用兩個紅外波段,因此可探測不同高度的大氣層,再加上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可見光資料,因而得以清楚地呈現這個風暴系統的狀況。雖然這個風暴系統在不同波段之下看起來不一樣,不過這些天文學家仍認為如果我們能駕著太空船親臨W1906+40的話,會發現這個風暴系統就像是罩在恆星極區附近的暗色標誌。

  Gizis等人目前計畫要利用史匹哲和克卜勒等太空望遠鏡,繼續尋找其他恆星或棕矮星上是否有類似的風暴系統,以便確定這樣持續時間很長的恆星風暴系統究竟是獨一無二的,還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頁: [1]
  列印  
 
前往: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會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觀星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Powered by MySQL Powered by PHP Powered by SMF 1.1.17 | SMF © 2011, Simple Machines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spacer.png, 0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