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長焦拍行星 短焦拍深空跟彗星 這樣子的觀念不曉得對不對... :
看了見晴兄在瑪家拍得鹿林彗星也很漂亮 用E-180拍的 原本以為它是18公分的折射鏡...
後來查了之後得知是高橋的特殊機種 是ed鏡 樣子像牛頓鏡 很特別的鏡筒 不曉得是什麼種類的鏡筒 會不會是折反射鏡... :
高橋的產品應該也不便宜... :
PS. 路邊天文 從來沒看過見晴兄帶這支出來過... :
嗯~~可以說對也可以說不對,建議你還是先弄本「星野攝影」來瞧瞧吧,
長焦短焦看你是指什麼,可能是焦距,那沒個準,一些小不拉雞的彗星和星雲星系等要用長焦才拍的到,
拍整顆月亮用長焦拍的話會爆框。
一般也指的是焦比(F值),類似像機光圈的概念,數字越小影像越亮,所需曝光時間越短,
不過也並非F值小的才能拍深空跟彗星,F值大的才能拍行星,沒那回事~~
先不管視相的影響,因為那要看你平常有沒有做好事。也不管赤道儀追的準不準,因為那又是另一個功夫。
你拍行星重視的是對表面的解析,而且行星通常很小,所以要增加解析度就增加焦距吧,
又因為行星很亮(天王星6等,海王星8等,也比大部份深空亮),所以可以比較不必去在意F值的大小,
而鏡片精度、一些望遠鏡光學上的色差、像差也同樣會影響影像的解析度,
F值大的系統對製作精度要求較低,這些缺陷所造成的影響較小。
拍深空則相反(先不算彗星,因為每顆都長不一樣),因為這些天體大多很暗,且在天空佔的範圍較大,
如果要在一張照片內把它們包進來,所需的焦距就不必太長,對解析度的要求也沒那麼高,又因為暗,
所以我們會要求用F值小的系統可以省掉一些曝光時間以提高成功率,曝光時間越長失敗的機率也會跟著增加。
回到你說的,長焦拍行星 短焦拍深空跟彗星,反過來也是可以,只是滿意度、爽度和費工程度不同而已,
E-180是不折不扣的牛頓鏡,只是高橋給它做了一些改良,後面加的ED是指它的修正鏡是用ED材質的,
是不便宜啊,也不好掌握,它的定位是攝星鏡, 用在路邊天文不會比一台DOB好用的。
大至如此,希望對你有點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