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r.png, 0 kB
首頁 arrow 觀星相簿 arrow 觀星工具 arrow 儀器介紹 arrow 關於HEQ6赤道儀 +PEM PRO
關於HEQ6赤道儀 +PEM PRO
2024-11-25 13:11:12 *
歡迎光臨, 訪客. 請先 登入註冊一個帳號.
您忘了 啟用您的帳號嗎?

請輸入帳號, 密碼以及預計登入時間
新聞:
 
   首頁   說明 登入 註冊  
頁: 1 2 [3] 4 5 ... 13
  列印  
作者 主題: 關於HEQ6赤道儀 +PEM PRO  (閱讀 196463 次)
peter
區域板主
星系團
*****
文章: 49333



« 回覆文章 #30 於: 2010-10-14 11:49:33 »

希望 wyk 和 文益兄 post 的可以出書 ..

話說 星野攝影 好像有說要出第 2版 .

不過 赤道儀準度 會不會和車的油耗測試一樣 , 可以參考 但非絕對 ..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惺芸大濕
王家貓奴
銀河系
******
文章: 6682


觀星會是個培育飛羽攝影人才的專業網站


« 回覆文章 #31 於: 2010-10-14 11:57:00 »

本會因該最有資格因該是老貓
去以前BBS站留言板搜一搜整理一下
就可以出貓語錄了 Grin
« 最後編輯時間: 2010-10-14 13:51:57 由 WYK » 已記錄

eagleeagle
恆星
****
文章: 640


« 回覆文章 #32 於: 2010-10-14 13:09:55 »

我認為很多東西必須從金錢能力上去談,尤其以推廣天文為目的時。

別說學生或是初入社會者,即使是入門已久的人,要或願意花到10萬買望遠鏡+赤道儀的有幾人?
一個有能力買FSQ106+EM200的人過一年叫他再買EM400甚至再多買幾支F2.8大砲通常不難,
但是一個現在只能買得起15公分牛頓的人叫他去買EM11難度就很高,這兩者是非常不一樣的事情。

站在推廣天文立場,高價格功能比的產品是最有效的天文風氣推廣員;
站在技術訓練提升的立場,這類產品也是最有效的強迫學習工具﹝更何況很多人是有就很爽了﹞。
所以如果每個資深者都只建議買高橋、AP產品,那99.99%的人都會停步在天文大門的門檻前觀望。
已記錄
蔡逸龍
恆星
****
文章: 561


« 回覆文章 #33 於: 2010-10-14 14:05:17 »

3、至於極望準度我不知道,問題在於,大家都喜歡導星,既然有導星,而且根據我所看到的全球網頁來看,
      新的EQ5、6系列導星後精度是可以信賴的,那剩下的問題就是極望準度稍差加上長時間曝光是否會導致假極現象?
      如果會,那要想辦法解決。
=> 花時間的飄移法, 熟練一點, 平均半小時有機會ok
       
         DSLR要做dither我是認為將相機旋轉180度拍攝就可以增加很多效果。   => Yes
         而如果您做dither是要高度效果的去除噪訊與還原資訊,那還是不要用DSLR,
         因為那不是DSLR該玩的東西,直接買SBIG CCD與高貴的APO或RC來做才會省時間又有真實與完美的效果。
 => 不認同, dither額外花的功夫很少(單張作4次平移共5個取景就很夠了), 如果上面說法成立, 那用DSLR拍攝天體, 是否也不需花時間減dark除平場?

我認為很多東西必須從金錢能力上去談,尤其以推廣天文為目的時。

別說學生或是初入社會者,即使是入門已久的人,要或願意花到10萬買望遠鏡+赤道儀的有幾人?
一個有能力買FSQ106+EM200的人過一年叫他再買EM400甚至再多買幾支F2.8大砲通常不難,
但是一個現在只能買得起15公分牛頓的人叫他去買EM11難度就很高,這兩者是非常不一樣的事情。
=> 大致上同意!

站在推廣天文立場,高價格功能比的產品是最有效的天文風氣推廣員;
站在技術訓練提升的立場,這類產品也是最有效的強迫學習工具﹝更何況很多人是有就很爽了﹞。
所以如果每個資深者都只建議買高橋、AP產品,那99.99%的人都會停步在天文大門的門檻前觀望。
=> 個人覺得這樣說有點以偏概全, 買器材的確應該依照自己的經濟能力/使用需求來決定, 自家後院的(最常使用的)望遠鏡總是最好的, 那怕只是一台雙筒望遠鏡. 大家只不過是提醒一些該注意事項, 免得購買後有些地方不合原先預期. 有很多電子機械外行的, 碰到設備故障就沒轍, 萬一又沒有方便協助的設備商提供好的售後服務, 有時可能更浪費.

已記錄
eagleeagle
恆星
****
文章: 640


« 回覆文章 #34 於: 2010-10-14 14:20:56 »

說到器材大家最愛了,也是最好蓋大樓的版
但是說道實拍90%都龜縮掉了....天文攝影不好搞
也不好玩純粹只是燒錢跟燃燒熱情


我認為後續花掉的時間、精力、油錢的成本遠超過設備費用,還要天氣、家人配合,這些是真正的難題;
否則以現在的天文攝影方式來說,超高精度赤道儀已經不是必要,600、800mm焦長的攝影比以前已經輕易太多,
如果不是要求高檔望遠鏡或鏡頭,那需要的整體費用是可以很低的。

能忍受寒風刺骨的有多少人?
光這一點就殺掉很多想拍深空的人了,有設備也不見得會上山,買高檔設備仍然可能一樣燒光熱情。
已記錄
eagleeagle
恆星
****
文章: 640


« 回覆文章 #35 於: 2010-10-14 17:08:18 »

不認同, dither額外花的功夫很少(單張作4次平移共5個取景就很夠了), 如果上面說法成立, 那用DSLR拍攝天體, 是否也不需花時間減dark除平場?

一、
我不是說dither需要花很多時間,而是文益大哥提到的「拍攝出現假極剛好可以做dither用」時,
這時候肯定要花很多時間。

為何這樣說?
如果長時間拍攝拍攝疊圖後會出現假極,那麼必須旋轉每一張圖片再疊圖,那問題就來了:
1、雖然有導星,但是因為極軸對不準導致疊圖到會出現假極,那也要花很久時間,而且拍很多張。
2、因為有很多張,而每一張都要分別旋轉處理才能準確疊圖,此時無法自動疊圖,所以很花時間。
3、因為要旋轉後疊圖,那外圍旋轉大、中心旋轉小,有大有小,不是單純平移就可以解決。
      為了準確疊合這細小的誤差,      務必要放大圖檔後再疊合,否則難以對準;
      因為一兩個畫素之差的東西可能怎樣旋轉都對不到精準,
      所以一定要放大檔案,這樣才會出現可對準的移動空間,否則無法疊合,那就更花時間。


二、
但是仍然要問一點........dither的目的為何?

1、
如果是因為CCD缺陷,所以做這種混合來平衡每一個CCD缺陷以達到每一單點都儘可能是更精準的資訊,
那用在DSLR幫助大嗎?
這應該是單色冷卻CCD才需要,因為目的是每個單點CCD都儘可能準確,
這也是超職業用家才會想要做的事。

DSLR的每一單點資訊都會經過混合換算才出現,那些資訊早已經不是完整與最正確的,
除非將相機精準地上下左右移動一個畫素進行四次曝光,讓每一單點各得到R、G、B、G四次資訊,
再扣除一個G,這樣才能媲美單色CCD的解像力與精準的資訊,而且軟體必須重新寫過。


問題是現今DSLR的畫素密度太高,哪一台赤道儀能夠精準控制望遠鏡這樣的指向天體來移動,
那個移動角度太細了;即使可以,會要求這種程度的人早就買冷卻黑白CCD來用了,不會用DSLR。

2、
用DSLR做dither,如果是要平衡噪訊,那實驗後幫助真的很大嗎?
要做幾張效果才會很明顯?

3、
雖然只是平移一點點,但是如果鏡頭較差的狀況會怎樣?
鏡頭變形、慧差、場曲.....等等,這時候這些差異會造成疊圖時的更大問題,難度會增加許多。
而且既然設備已經不是最佳,那是否用用家會用這種較細的處理方式?




所以我個人認為dither當然有幫助,但是真正的幫助是在有極高端要求的專業者,
對一般連冷卻都沒有的DSLR用戶來說,不可能要求修正到單點CCD缺陷,因為要求也沒有用。
DSLR要平衡的比較可能是相機內部計算的缺陷,就是GRGB 排列CCD天生的缺陷,
dither法對這個缺陷平衡當然還是有幫助,但是對低階用戶反而可能成為疊圖時的困擾。
« 最後編輯時間: 2010-10-14 17:12:48 由 eagleeagle » 已記錄
蔡逸龍
恆星
****
文章: 561


« 回覆文章 #36 於: 2010-10-14 18:05:39 »


一、
我不是說dither需要花很多時間,而是文益大哥提到的「拍攝出現假極剛好可以做dither用」時,
這時候肯定要花很多時間。

為何這樣說?
如果長時間拍攝拍攝疊圖後會出現假極,那麼必須旋轉每一張圖片再疊圖,那問題就來了:
1、雖然有導星,但是因為極軸對不準導致疊圖到會出現假極,那也要花很久時間,而且拍很多張。
2、因為有很多張,而每一張都要分別旋轉處理才能準確疊圖,此時無法自動疊圖,所以很花時間。
3、因為要旋轉後疊圖,那外圍旋轉大、中心旋轉小,有大有小,不是單純平移就可以解決。
      為了準確疊合這細小的誤差,      務必要放大圖檔後再疊合,否則難以對準;
      因為一兩個畫素之差的東西可能怎樣旋轉都對不到精準,
      所以一定要放大檔案,這樣才會出現可對準的移動空間,否則無法疊合,那就更花時間。
=> Registar九成可以解決, 不過這軟體不便宜, 所以對於多數初學者若又要拍長焦, 的確有可能是問題

二、
但是仍然要問一點........dither的目的為何?

1、
如果是因為CCD缺陷,所以做這種混合來平衡每一個CCD缺陷以達到每一單點都儘可能是更精準的資訊,
那用在DSLR幫助大嗎?
這應該是單色冷卻CCD才需要,因為目的是每個單點CCD都儘可能準確,
這也是超職業用家才會想要做的事。
=> 我不是超職業用家, 但我拍的作品多數會作, 不過我承認受Aloha影響很大, 他說國外很多玩家老早就這樣玩! 時代進步, 作法也要精進!

DSLR的每一單點資訊都會經過混合換算才出現,那些資訊早已經不是完整與最正確的,
除非將相機精準地上下左右移動一個畫素進行四次曝光,讓每一單點各得到R、G、B、G四次資訊,
再扣除一個G,這樣才能媲美單色CCD的解像力與精準的資訊,而且軟體必須重新寫過。
=>你在講bayer drizzle, 的確拍時要dither事後才有機會做drizzle, 但不做drizzle也可以需要做dither阿, 不要把dither跟drizzle兩者混為一談

問題是現今DSLR的畫素密度太高,哪一台赤道儀能夠精準控制望遠鏡這樣的指向天體來移動,
那個移動角度太細了;即使可以,會要求這種程度的人早就買冷卻黑白CCD來用了,不會用DSLR。
=> 如果有適合的軟體其實很容易, 我幾年前就試過了, 聽某超級大老說免費的PHDGuding(更正Guide Master才對)就有耶, 有沒有人要試試?

2、
用DSLR做dither,如果是要平衡噪訊,那實驗後幫助真的很大嗎?
要做幾張效果才會很明顯?
=> 平衡噪訊? 這是那邊的說法?? 我會講提高SNR, 平移四次共5個取景, 已經很夠了, 當然做更多就像增加曝光一樣, 不是壞事

3、
雖然只是平移一點點,但是如果鏡頭較差的狀況會怎樣?
鏡頭變形、慧差、場曲.....等等,這時候這些差異會造成疊圖時的更大問題,難度會增加許多。
而且既然設備已經不是最佳,那是否用用家會用這種較細的處理方式?
=> 移動量<5%, 目前用免錢的DSS還沒碰過, 或許我的17~50mm變焦鏡頭還不夠廣或不夠爛 Grin

所以我個人認為dither當然有幫助,但是真正的幫助是在有極高端要求的專業者,
對一般連冷卻都沒有的DSLR用戶來說,不可能要求修正到單點CCD缺陷,因為要求也沒有用。
DSLR要平衡的比較可能是相機內部計算的缺陷,就是GRGB 排列CCD天生的缺陷,
dither法對這個缺陷平衡當然還是有幫助,但是對低階用戶反而可能成為疊圖時的困擾。

=> 有空一起上山來拍拍玩玩吧(不一定要自己花錢買器材), 您已研究得夠多了, 似乎只差一些些實務經驗.

« 最後編輯時間: 2010-10-14 21:59:20 由 蔡逸龍 » 已記錄
星空旅者
西斯大君撲殺兔
正式會員
星團
******
文章: 2812



« 回覆文章 #37 於: 2010-10-14 18:23:29 »

問題是現今DSLR的畫素密度太高,哪一台赤道儀能夠精準控制望遠鏡這樣的指向天體來移動,
那個移動角度太細了;即使可以,會要求這種程度的人早就買冷卻黑白CCD來用了,不會用DSLR。
=> 如果有適合的軟體其實很容易, 我幾年前就試過了, 聽某超級大老說免費的PHDGuding就有耶, 有沒有人要試試?

不是PHD Guding啦, 是Guidemaster, 除了做dither之外也可以控制相機~~~
已記錄
蔡逸龍
恆星
****
文章: 561


« 回覆文章 #38 於: 2010-10-14 18:31:55 »

問題是現今DSLR的畫素密度太高,哪一台赤道儀能夠精準控制望遠鏡這樣的指向天體來移動,
那個移動角度太細了;即使可以,會要求這種程度的人早就買冷卻黑白CCD來用了,不會用DSLR。
=> 如果有適合的軟體其實很容易, 我幾年前就試過了, 聽某超級大老說免費的PHDGuding就有耶, 有沒有人要試試?

不是PHD Guding啦, 是Guidemaster, 除了做dither之外也可以控制相機~~~

感謝指正, 果然不能只用"聽的" ; 後來查了一下, 文益2008 PO文就提到了, 居然沒留意到:P

之前QHY5升版後就沒法用Guidemaster, 看來要再花時間找一下問題了.
« 最後編輯時間: 2010-10-14 22:00:34 由 蔡逸龍 » 已記錄
eagleeagle
恆星
****
文章: 640


« 回覆文章 #39 於: 2010-10-14 18:59:48 »

=>你在講drizzing, 的確拍時要dither事後才有機會做drizzing, 但不做drizzing也可以需要做dither阿, 不要把dither跟drizzing兩者混為一談



我沒有混為一談啦!
仔細看我寫的,我是後續導引到drizzing。

但是為何要提到drizzing?

因為我看過一篇文章,該文提到dither的最高目的是要修正單一CCD缺陷,
除了做DARK修正過以外,利用dither使每個CCD達到更高等級的資訊平衡與正確資訊。

既然如此,那對DSLR效果並不大,不對!
應該說當目標是要修正單一CCD差異時,那對DSLR可以說是無太大效果的。


如果要提高SNR那就沒問題,但是我更建議將相機反轉180度也拍一次。
我仔細看過DSLR曝光的天文作品,例如林孝雲前輩上次某一張照片,
每個色版檢查時會發現形狀接近並以幾乎固定順序排列的不均勻狀態,
如果只移動5%,我認為移動量還是不夠彌補掉那些東西,
如果反轉180度或許更有效率。
已記錄
eagleeagle
恆星
****
文章: 640


« 回覆文章 #40 於: 2010-10-14 19:12:45 »

不是PHD Guding啦, 是Guidemaster, 除了做dither之外也可以控制相機~~~

要做drizzing而採用控制相機方式是不可能的,至少目前DSLR沒有這個機構,
能上下左右移動CCD一個畫素位置的目前只有數位機背,是用壓電陶瓷控制位移,
DSLR的壓電陶瓷都拿來當超音波震盪清洗用,沒有設計drizzing功能。

如果用Guidemaster導向也是會出問題,因為即使能控制移動一個畫素,
也無法確定是與CCD排列方向呈平行與水平移動,這樣會導致畫素子無法合併;
要合併惟有放大影像再進行,但是旋轉時一定會造成計算上的混合而使資訊有些微誤差,那就沒用了。
所以,業餘天文攝影目前要做drizzing是不可能的,至少移動望遠鏡指向這方式的精準度我不能信賴。

至於dither我就沒意見,反正能提高SNR都是好事,只是做法上的不同與成效的問題而已。
« 最後編輯時間: 2010-10-14 19:22:39 由 eagleeagle » 已記錄
蔡逸龍
恆星
****
文章: 561


« 回覆文章 #41 於: 2010-10-14 21:57:34 »


要做drizzing而採用控制相機方式是不可能的,至少目前DSLR沒有這個機構,
能上下左右移動CCD一個畫素位置的目前只有數位機背,是用壓電陶瓷控制位移,
DSLR的壓電陶瓷都拿來當超音波震盪清洗用,沒有設計drizzing功能。

如果用Guidemaster導向也是會出問題,因為即使能控制移動一個畫素,
也無法確定是與CCD排列方向呈平行與水平移動,這樣會導致畫素子無法合併;
要合併惟有放大影像再進行,但是旋轉時一定會造成計算上的混合而使資訊有些微誤差,那就沒用了。
所以,業餘天文攝影目前要做drizzing是不可能的,至少移動望遠鏡指向這方式的精準度我不能信賴。

至於dither我就沒意見,反正能提高SNR都是好事,只是做法上的不同與成效的問題而已。


我10/11 PO M31說測試版沒完成, 其中一個缺角就是還沒做bayer drizzle, 而這個東西, 我兩三年前試DSS就work了.

撇開我不談, Aloha前陣子PO M42,M33好圖, 都有drizzle喔
http://www3.asiaa.sinica.edu.tw/~whwang/gallery/picutres/M42_2010.html
http://www3.asiaa.sinica.edu.tw/~whwang/gallery/picutres/M33-2010.html
« 最後編輯時間: 2010-10-14 22:09:00 由 蔡逸龍 » 已記錄
蔡逸龍
恆星
****
文章: 561


« 回覆文章 #42 於: 2010-10-14 22:05:25 »

回到HEQ6, 我對這個赤道儀也有興趣, 但對極軸望遠鏡不太滿意, 是否有third party或其他較優選項?
老貓之前改GPD?或ST3新版極軸望遠鏡, 有可能套用在這台上嗎?
« 最後編輯時間: 2010-10-14 22:09:37 由 蔡逸龍 » 已記錄
技安
把星空還給寶貝
銀河系
******
文章: 8117



個人網站
« 回覆文章 #43 於: 2010-10-14 22:21:27 »

看來天文攝影的領域我還有得學習哩!  Grin


先來看看EQ6 相關的影片吧!  Wink

拆裝換油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4oGszYcfIY

游隙維修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8G-gpCpQ20&feature=related

齒輪卡卡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8X5RjFJDDGs&feature=relat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VhwlclQLGE&feature=relat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Cx9G6Cv9yg&feature=relat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hJoxketPWw&feature=relat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8nU4HNmnh4&feature=relat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XOI_Lk6UhM&feature=more_related

這位老兄最神 .......... Wii 無線把手玩EQ6.......... Grin Grin Grin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nmkygmGNiM&feature=related
已記錄

技安的星空  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giantstar.tw
eagleeagle
恆星
****
文章: 640


« 回覆文章 #44 於: 2010-10-14 22:29:52 »

全錯. 我10/11 PO M31說測試版沒完成, 其中一個缺角就是還沒drizzle, 這個兩三年前, 我試DSS就work了.

撇開我不談, Aloha前陣子PO M42,M33都有drizzle喔
http://www3.asiaa.sinica.edu.tw/~whwang/gallery/picutres/M42_2010.html
http://www3.asiaa.sinica.edu.tw/~whwang/gallery/picutres/M33-2010.html


這部分如果是真的,那非常不容易,應該是非常非常非常不容易,但是我仍有所懷疑。

drizzle法需要極度精準的四次畫素子完全對齊才有意義,才能得到每單一畫素確定都是完整正確的RGB。
否則每一畫素都會吸收到旁邊的色彩,使資訊不夠正確,或許影響對整體畫面來說是完全看不出的,
但是既然會要求到用drizzle,那就是要精準才有意義。
而且不使用數位機背靠壓電陶瓷移動CCD的方式,而靠赤道儀或是導星系統移動望遠鏡指向,
我很難相信『移動方向與距離』能完全符合『畫素子寬度與排列方向』。

其次,要用drizzle法必須是先知道出感應器的色彩排列位置,這要先行測試,
然後要另寫軟體做合併,軟體難度不高,但是不寫就不能做真正的RGB合併,
除非解RAW檔的軟體已經提供支援。

現在畫素子越來越細小,drizzle法難度會與日俱增,有人能用DSLR做到是極不容易的。
我只能說希望是真的做到。



補充:蔡前輩用的是5DII吧?如果drizzle法真的成功,那解析度我很難想像,
那是真正2100萬畫素解析度,望遠鏡解析度也要到才行,不然不需要drizzle,
因為5DII畫素夠細了,很希望是真的成功。
« 最後編輯時間: 2010-10-14 22:41:38 由 eagleeagle » 已記錄
頁: 1 2 [3] 4 5 ... 13
  列印  
 
前往: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會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觀星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Powered by MySQL Powered by PHP Powered by SMF 1.1.17 | SMF © 2011, Simple Machines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spacer.png, 0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