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245294【聯合報╱記者蔡永彬/台北報導】
「小朋友對科學都有興趣,為什麼長大後興趣就減少了?」台灣師範大學圖書館館長陳昭珍統計圖書館的科普書籍借閱,發現國小、社會大眾借閱科普書都算頻繁,但中學裡借科普書的人卻不多。
陳昭珍參考美國研究指出,兒童對科學的興趣在8、9歲時達到高峰,她統計台北市萬興國小、萬華國中、市立圖書館的借書類別排名,發現萬興國小的科普書籍借閱率很高,支持這項研究。然而,萬華國中借閱率高的書則是文學、藝術類;對象為一般大眾的市圖,應用科學類書籍借閱排名第3(前兩名是語言文學和藝術)。
陳昭珍猜想,小學生對科普應該有興趣、大人若工作需要也會參考科學書籍,但台灣出版的科普書或許不夠好、不夠多,讓中學生成為科普領域「失落的族群」。缺乏科學知識更可能造成不良影響,台北醫學大學校長邱文達指出,目前社會上有些離譜的醫藥「知識」,以訛傳訛之下,亂吃藥、吃假藥反而更傷身。
目前台灣本土科普著作也不算多,以《科學月刊》40周年紀念活動推薦的100種科普好書為例,台灣原創的著作只有27本,翻譯著作則有73本。
昨天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的「世界閱讀日」(World Book &Copyright Day),《科學月刊》推動今年成為「台灣科普閱讀年」,多所國內大、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