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小行星ʻOumuamua的真實面貌是暗紅而扁長的大石塊
http://tamweb.tam.gov.tw/v3/tw/content.asp?mtype=c2&idx=1750天文學家前陣子剛確認發現了第一顆來自太陽系以外的小行星。後續利用歐南天文台(ESO)位在智利的超大望遠鏡(Very Large Telescope,VLT)和世界各天文設施進行聯合觀測研究後,顯示這顆獨特的小行星進入太陽系之前,已經在太空中旅行了數百萬年之久。而整顆小行星是色調偏暗紅色,外型極扁長,含有金屬含量極高的岩質天體,如右方藝術家筆下的想像圖。
由於ʻOumuamua已經通過軌道近日點,現在已經處在遠離太陽系內側,航向太陽系外的旅程上,遠離速度相當快,因此天文學家們把握機會,趕緊對ʻOumuamua進行亮度、顏色和運動等各方面的觀測研究。結果發現ʻOumuamua的亮度在7.3小時的自轉一週時間內,變化得相當劇烈劇烈,相差可達10倍左右。這意味著這顆小行星的形狀極為扁長,長度是寬度的10倍左右,整體形狀相當複雜,而長度估計至少有400公尺。此外,它的色調大致呈現暗紅色,與在太陽系外圍區域的天體們近似,並確定這個暗紅色是ʻOumuamua本質顏色,並非因表面覆蓋的塵埃所造成。
這些特徵都顯示ʻOumuamua是個高密度天體,很可能是岩質或是含有極高含量的金屬成分,沒有明顯的水或冰的訊號,而它的表面之所以呈現暗紅色是因為過去數百萬年間不斷遭受宇宙線發出的輻射衝擊的結果。
初步軌道計算建議這顆天體是從天琴座北邊的方向朝太陽系飛來,大概接近天琴座主星織女的方向。然而,即使以時速95,000公里的速度奔馳,它在太空中耗時數百萬年才抵達太陽系,但因受到地球自轉進動的影響,回溯天體位置時,大約在30萬年前,織女的位置並不在ʻOumuamua來的方向。天文學家估計,ʻOumuamua在偶然機會下進入太陽系之前,大約數億年的時間,應該都不曾遭遇過其他恆星系統。
天文學家估計:平均大約每年會有一顆類似ʻOumuamua這樣的星際小行星進入太陽系內側,但是因為太暗,很難捕捉到這些小天體的蹤跡。直到近期像泛星望遠鏡這樣的巡天望遠鏡功能愈來愈強,才有機會發現它們的蹤跡。
目前天文學家還在加緊觀測ʻOumuamua,希望弄清楚這顆小行星究竟來自何處,未來將去向何方。而他們也真切的表示在發現ʻOumuamua之後,這些天文學家們已經準備好發現下一顆星際天體了,所以,星際小行星們就放馬過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