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A0%91%E8%8E%93%E6%B4%BE3代
Broadcom BCM2837(CPU,GPU DSP和SDRAM、USB
ARM Cortex-A53 64位元 (ARMv8系列) 1.2GHz (四核心)
树莓派4代的消息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5337762/answer/149915770 内存:2G
CUP:博通BCM4908 64bit处理器
主频: 1.8GHz
USB: USB3.0
价格:£32.95
https://technofizi.net/raspberry-pi-4-release-date-specs-rumours/Raspberry Pi 4 Release Date,
===
http://makerpro.cc/2017/02/taiwanese-raspberry-pi-alternatives/華碩推Tinker Board
2017年1月23日,華碩(ASUS)推出單板電腦Tinker Board,
Tinker Board屬於類樹莓派的開發板,亦即過去與各位談過的替代板(Raspberry Pi Alternative)。
Tinker Board是以第三代樹莓派(RPi 3)為設定的替代對象理由在於內建Wi-Fi與Bluetooth無線通訊,運算力與記憶體也與RPi 3相仿或更高;
而RPi 3為4核1.2GHz(Cortex-A53核心) 記憶體容量RPi 3為1GB
Tinker Board則為4核1.8GHz(Cortex-A17核心) ;至於記憶體容量則為2GB。
Tinker Board與其他樹莓派替代板相同,訴求比正宗樹莓派更為高規、
因為樹莓派Model B約35美元,Pi Zero甚至只要5美元。Tinker Board強調更多記憶體、更好的3D繪圖效能、支援4K視訊、支援HDMI 2.0,以及可彈性換替Wi-Fi天線等。Tinker Board自然可以訂價高一些約為68美元即約2000元台幣)
鴻海主導開發的Banana Pi
談到樹莓派替代開發板,Banana Pi(香蕉派)算是老牌子了從2014年4月推出第一版M1後,至今已推出11款產品,包括Banana M1+、M2、M2+、M2 Ultra、M3、M64、G1、D1、R1、Pro等(參考連結)。這個系列一直以Allwinner為主控CPU,功能表現相當不錯,
且一貫維持與Raspberry Pi相容,支援的作業系統包括NetBSD、Android、Ubuntu、Debian、Arch Linux、Raspbian等。
在去(2016)年11月推出的M64,是一款內建64 bit四核心CPU及雙核GPU的強大單板電腦(Single Board Computer, SBC)開發板。
64位元四核心的Banana Pi M64開發板
一個有趣的議題是,Banana Pi到底是誰開發的?
在網路找答案的話,會找到SinoVoip這家在深圳註冊成立的公司,但熟悉Banana Pi發展歷程的圈內人都知道,其實Banana Pi的創始者是鴻海,
至今也仍是各版本開發板的定義及功能維護者,但限於代工本業的定位,無法站上第一線來推展這款產品。
研揚的UP Board
另外是2016年9月華碩集團旗下的工控電腦業者研揚(AAEON)的UP Board,主控晶片是英特爾的Atom處理器。
研揚應是在微軟(Microsoft)宣佈其物聯網閘道器作業系統Windows 10 IoT Core支援第二代樹莓派後,才投入UP Board的發展,
在其官網的產品分類中,屬於物聯網閘道器解決方案中的物聯網閘道器主機板。UP Board也不是研揚唯一的一款物聯網閘道器主機板,
另有一片AIOT-X1000,是以Intel的夸克(Quark)處理器為主的主機板。研揚也有五款物聯網閘道器系統,屬於成品,而非半成品的主機板。
UP Board之後有新款,稱為UP Squared,規格更高採行Intel的Celeron、Pentium處理器,不過原初的第一代UP Board(也稱UP Gen 1)仍持續供應,兩者分屬高低階定位。
揚智的Tiger Board
此外,2015年9月揚智也在其GoWarrior平台旗下推出了Tiger Board開發板,同樣強調與Raspberry Pi相容。
其主控晶片為揚智(ALi)的M3733,由於原主要訴求為機上盒晶片因此本來打算主打影音串流方面的應用。
GoWarrior提供成套的軟體支援,包含對應支援Tiger Board的GoDroid作業系統(修改自Android 4.4.4版)、GoBian作業系統(修改自Debian Linux)、GoTDS(修改自FreeRTOS),另也提出對應的CloudQ Web Services(簡稱CWS)雲端服務等。
不過,這塊開發板對Maker而言是「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至今仍是相當陌生的。
本文提到的幾款台廠推出的Raspberry Pi開發板,就功能面來與RPi比的話,大多都是勝出的,但事實上若問Maker會選哪一款開發板,多數還是會以RPi為首選吧,因為RPi已建立起完整的開發者生態系,只要「混」在其中,很容易可以找到需要的資源與支援(社群)。
類似的,南韓的Hardkernel Co., Ltd.也推出以ODROID為名的系列板卡
,如ODROID-U2、X2、U3、XU、XU3、XU3 Lite、W、C1、C1+、XU4、C2等,甚至與樹莓派一樣推出自己的專屬雜誌。
由此看來,台灣在樹莓派風格的技術生態系統發展經營上,仍有許多努力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