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終於把MX系統稍微搞清楚了
http://cuteip.blogspot.com/2012/03/tpoint-pec.html大概可分成兩部份
Tpoint 及PEC
Tpoint
手動對完六顆星(或以上)後
會出現調整水平及仰角調整建議值
調整完之後
應該可以出現下圖 表示應該不用再做調整
但並不表示就很完美
接下來就做automated calibration
這裡就可以指定需要做的天區數量及哪一區及角度等等
下圖為選擇天頂處27個分區的路線圖
當然還可以做得更多
下回要挑戰200個分區
這裡就有一個重點
主鏡一旦換了
這些資料就沒用了
底下是正在截取資料的畫面
還有天氣太差做起來也不會有好結果
不過如果只有天區偏離太多
倒是事後可以做移除 以免加了不正確的天區資料而影響整體的精確度
其實這個工作可一直下去
直到做到非常完整為止
當然我目前的主鏡還沒到
所以就只做了大概37個分區資料
goto大致已經很準了
目前用的Tpoint資料
不過追縱就有待加強
底下這一張就是M51 10min脫線的樣子
進一步就要做PE的修正
可參考MX說明書
照著做就沒問題
我是利用ST8300來充當導星
紀錄星點移動資料
底下這一張就是做完之後的圖
中間為fit完的曲線
下面則是對應成赤道儀的修正圖
將這個功能啟動後
赤道儀就會根據這個表來做修正
結果出爐了
10min不導星 結果還是蠻讓人期待的
不過殘酷的事實又會擺在眼前
還是有小脫線
PE大致上修正就到這樣
接下來還是要把Tpoint資料建全之後才能再達到更好的追蹤狀態了
包括Tpoint裡的super modle
要進行到這裡 天區的資料要有一定的數量
而且要開多CPU程序
如果只有單CPU可能要算很久
期待下次再進步了
附註一點
當拍攝天體超過Tpoint資料範圍時
誤差會差更多
結論就是Tpoint的modle影響超過PE的影響
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