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service.libertytimes.com.tw/liveNews/news.php?no=500728&type=%E7%94%9F%E6%B4%BB中央社〕中央大學今天表示,台灣高中生參與「國際天文搜尋聯盟」尋找小行星的活動表現亮眼,在22顆取得暫時編號的小行星當中,有4顆由台灣團隊所發現,未來將擁有命名權。
中央大學表示,「國際天文搜尋聯盟」(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Search Collaboration,IASC)主辦的國際尋找小行星活動,邀請全球7個國家的高中學生,利用最先進的泛星計畫所取得的第一手影像,分析比對找出未知小行星,台灣共10多名學生參加。
參與計畫的指導教師表示,每個星期泛星計畫釋放出尚未經過科學家分析的影像,學生要利用軟體找出移動天體,要是不在國際小行星中心已知天體的資料庫中,便算初步發現。初步找到的疑似小行星,必須經過後續觀測,驗證其軌道,才能取得暫時編號。
台灣泛星計畫主持人、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教授陳文屏表示,主辦單位告訴他,台灣學生在活動期間表現優異,台灣團隊共發現超過20個初步驗證的小行星,同時在整個活動結束後,共有22顆取得暫時編號的小行星,其中有4顆是台灣團隊所發現,未來將擁有命名權。
陳文屏說,台灣學生雖然剛開始因為語言和使用軟體不熟悉,因此較不適應,但中期之後表現漸入佳境,和其他國家相較,表現絲毫不遜色。他也相信,學生很有潛力,只要「告訴孩子跑道在哪,指個方向,他們自己就會跑得又快又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