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
|
|
« 回覆文章 #29 於: 2008-12-16 20:09:24 » |
|
純學理上,樓上阿民就分析的很好,可是要知道,不是所有的赤道儀都是高橋做的,製造過程的QC....
同一個人,同樣的工具母機,相同的加工操作流程,甚至相同的工作習慣(比如說銑個多少就會拿卡尺或分厘卡做校正等..),做出來的東西,每一個多半不會差太多,在這個條件下,產出的東西,如有誤差也多半會相似,故上述條件下成立下,對齒數多的整體誤差,通常會較齒數少的誤差要來的好,這是要在加工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才成立的.
但一個機工廠老師傅,手工去製作一個齒數少的物件,通常呎吋沒差太多時,絶對會比高工機工科的學生要做的漂亮(技能競賽的選手除外),那怕學生是做齒數少的物件,不過這樣比沒有意義.
不過有許多變數遷就加工精度,有可能日本人本就要求到非常小,在齒數144就可達到(在那時)所要的追蹤要求,那為何還要浪費多餘成本去製成144以上的,除非需要更高的精度,就好像沒有人會為了看時間而要弄一台銫原子鐘放在家,只為了要精確到0.000多少,根本100元的石英電子錶就够了,但石英錶沒有銫原子鐘準吧!.
廠商在製作任何產品時(不光赤道儀,任何其它產品也是),功能不是全然考量,要合乎加工成本,生產時間,當然也要合乎使用者需求,如果高橋的工藝水準,在當時製作144齒的赤道儀就可滿足絶大多數追踪精度,它又何必再花工時與成本再研發其它替代方案,當產品不能滿足現況時,才開始設計新替代方案.
Meade的加工水準(指機械加工)整體上本就不如日系,但它以電子方式去補足它機械精度的不足,在某些情形下,還是有一定的成效.
要如何加工,我是覺得方便做的出來比較重要啦!尤其最好有現成的經驗值最好,不用走冤枉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