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不是說dither需要花很多時間,而是文益大哥提到的「拍攝出現假極剛好可以做dither用」時,
這時候肯定要花很多時間。
為何這樣說?
如果長時間拍攝拍攝疊圖後會出現假極,那麼必須旋轉每一張圖片再疊圖,那問題就來了:
1、雖然有導星,但是因為極軸對不準導致疊圖到會出現假極,那也要花很久時間,而且拍很多張。
2、因為有很多張,而每一張都要分別旋轉處理才能準確疊圖,此時無法自動疊圖,所以很花時間。
3、因為要旋轉後疊圖,那外圍旋轉大、中心旋轉小,有大有小,不是單純平移就可以解決。
為了準確疊合這細小的誤差, 務必要放大圖檔後再疊合,否則難以對準;
因為一兩個畫素之差的東西可能怎樣旋轉都對不到精準,
所以一定要放大檔案,這樣才會出現可對準的移動空間,否則無法疊合,那就更花時間。
=> Registar九成可以解決, 不過這軟體不便宜, 所以對於多數初學者若又要拍長焦, 的確有可能是問題
二、
但是仍然要問一點........dither的目的為何?
1、
如果是因為CCD缺陷,所以做這種混合來平衡每一個CCD缺陷以達到每一單點都儘可能是更精準的資訊,
那用在DSLR幫助大嗎?
這應該是單色冷卻CCD才需要,因為目的是每個單點CCD都儘可能準確,
這也是超職業用家才會想要做的事。
=> 我不是超職業用家, 但我拍的作品多數會作, 不過我承認受Aloha影響很大, 他說國外很多玩家老早就這樣玩! 時代進步, 作法也要精進!
DSLR的每一單點資訊都會經過混合換算才出現,那些資訊早已經不是完整與最正確的,
除非將相機精準地上下左右移動一個畫素進行四次曝光,讓每一單點各得到R、G、B、G四次資訊,
再扣除一個G,這樣才能媲美單色CCD的解像力與精準的資訊,而且軟體必須重新寫過。
=>你在講bayer drizzle, 的確拍時要dither事後才有機會做drizzle, 但不做drizzle也可以需要做dither阿, 不要把dither跟drizzle兩者混為一談
問題是現今DSLR的畫素密度太高,哪一台赤道儀能夠精準控制望遠鏡這樣的指向天體來移動,
那個移動角度太細了;即使可以,會要求這種程度的人早就買冷卻黑白CCD來用了,不會用DSLR。
=> 如果有適合的軟體其實很容易, 我幾年前就試過了, 聽某超級大老說免費的PHDGuding(更正Guide Master才對)就有耶, 有沒有人要試試?
2、
用DSLR做dither,如果是要平衡噪訊,那實驗後幫助真的很大嗎?
要做幾張效果才會很明顯?
=> 平衡噪訊? 這是那邊的說法?? 我會講提高SNR, 平移四次共5個取景, 已經很夠了, 當然做更多就像增加曝光一樣, 不是壞事
3、
雖然只是平移一點點,但是如果鏡頭較差的狀況會怎樣?
鏡頭變形、慧差、場曲.....等等,這時候這些差異會造成疊圖時的更大問題,難度會增加許多。
而且既然設備已經不是最佳,那是否用用家會用這種較細的處理方式?
=> 移動量<5%, 目前用免錢的DSS還沒碰過, 或許我的17~50mm變焦鏡頭還不夠廣或不夠爛
所以我個人認為dither當然有幫助,但是真正的幫助是在有極高端要求的專業者,
對一般連冷卻都沒有的DSLR用戶來說,不可能要求修正到單點CCD缺陷,因為要求也沒有用。
DSLR要平衡的比較可能是相機內部計算的缺陷,就是GRGB 排列CCD天生的缺陷,
dither法對這個缺陷平衡當然還是有幫助,但是對低階用戶反而可能成為疊圖時的困擾。
=> 有空一起上山來拍拍玩玩吧(不一定要自己花錢買器材), 您已研究得夠多了, 似乎只差一些些實務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