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亿年前,月球距离地球仅6万公里 地球的自转周期也比现在短得多,那个时候地球上一天只有差不多17个小时。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JDQG10U0512KFEI.htmlhttp://finance.people.com.cn/BIG5/n1/2022/1014/c1004-32545145.html1972年,澳大利亞地質學家A.F.特倫德爾提出,這些古老岩層的周期性模式可能與所謂的“米蘭科維奇周期”導致的過去氣候變化有關,這種周期是每40萬年、10萬年、4.1萬年和2.1萬年變化一次,對氣候、動植物遷徙和進化都造成影響。這些變化的特征可通過沉積岩中的周期性變化來解讀。
米蘭科維奇周期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7%B1%B3%E8%98%AD%E7%A7%91%E7%B6%AD%E5%A5%87%E5%BE%AA%E7%92%B0https://zh.wikipedia.org/zh-hant/%E5%9C%B0%E7%90%83%E8%87%AA%E8%BD%ACWIKI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7%A0%E8%81%8A%E5%8D%81%E4%BA%BF%E5%B9%B4無聊十億年(Boring Billion)是古生物學家馬丁·布拉西爾提出的從18億年前至8億年前的地球歷史時期。屬於元古宙,表現為環境、生物進化、岩石圈異乎尋常的穩定
開始時間可能從24億年前至18億年前,結束時間從8億年前至5億年前。這段地球歷史時期也稱為「貧瘠十億年」(Barren Billion)
地球曾經歷日長無甚變化的枯燥 10 億年,一天僅 19 小時 當時月球距離比現在更近
https://technews.tw/2023/06/16/earth-one-day-moon-milankovitch-cycles/那段時間地球一切幾乎停滯不前,板塊構造活動緩和,最簡單形式的生命進化也不明顯,最重要的是月球軌道離地球很近,導致地球一天平均時長僅 19 小時,隨著時間推移,月球獲取地球的旋轉能量並被推至離地球更遠的更高軌道,地球自轉速度隨之減慢,才讓太陽照射地球的日子稍微延長了些。
至於研究團隊如何測量地球過去日長?研究沉積層序內由米蘭科維奇週期引起的氣候循環,稱為旋回地層學(Cyclostratigraphy)。米蘭科維奇週期與地球自轉軸在太空的擺動、傾斜有關,因此,過去較短的歲差與傾角可以得知早期地球更快的自轉速度。
通常來說,月球潮汐力是決定地球一天長度的最關鍵因素,地球自轉速度變快會使月球引力變弱,但與月球引力不同的是太陽潮汐力會推動地球,因此當月球減緩地球自轉,太陽反其道加快地球自轉速度,這兩種相反的力如果相等,潮汐共振便會導致地球日長停滯在一個恆定值,並在一段時間內保持不變,也就是那枯燥無聊的 10 億年。
不過地球史上 2 次氧氣含量激增時期就在這段日子前後,表明這 10 億年內日長停止變化,可能反有助讓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進而產生大量氧氣。
新論文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