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r.png, 0 kB
首頁 arrow 觀星論壇 arrow 校園天文 arrow 星際大廳、哈拉區 arrow 天文新知 arrow 黑洞 GW190521 去年無法解釋的雙黑洞合併 實際可能是暗物質構成的雙玻色子星合併
黑洞 GW190521 去年無法解釋的雙黑洞合併 實際可能是暗物質構成的雙玻色子星合併
2024-11-16 22:22:41 *
歡迎光臨, 訪客. 請先 登入註冊一個帳號.
您忘了 啟用您的帳號嗎?

請輸入帳號, 密碼以及預計登入時間
新聞:
 
   首頁   說明 登入 註冊  
頁: [1]
  列印  
作者 主題: 黑洞 GW190521 去年無法解釋的雙黑洞合併 實際可能是暗物質構成的雙玻色子星合併  (閱讀 3624 次)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267



« 於: 2020-09-03 14:27:30 »

去年無法解釋的雙黑洞合併,實際可能是暗物質構成的雙玻色子星合併
==
確認迄今已知最大型黑洞合併 質量為太陽 142 倍

https://hk.news.yahoo.com/%E5%A4%A9%E6%96%87%E5%AD%B8%E5%AE%B6%E9%A6%96%E5%BA%A6%E7%A2%BA%E8%AA%8D%E4%BA%86-%E4%B8%AD%E7%AD%89-%E5%A4%A7%E5%B0%8F%E7%9A%84%E9%BB%91%E6%B4%9E%E7%9A%84%E5%AD%98%E5%9C%A8-130027188.html

天文學家所發現的黑洞會落入兩個類別當中的一個:恆星黑洞(由恆星塌縮而成)及構成星系核心的超巨型黑洞。前者一般質量在太陽的五倍到數十倍之間,而超巨型黑洞則是太陽的數百萬到數十億倍。然而問題是,至今為止在這兩個天差地遠的類別之外,天文學家還沒有發現介於其中的黑洞大小。

這在今天迎來了改變 —— 一個國際合作的團隊宣佈使用了分佈在美國和義大利的三個 LIGO 儀器,觀測到了一個太陽 142 倍質量的黑洞形成時所產生的重力波。這個重力波源被命名為 GW190521,在數據上僅是歷時 1/10 秒的四條扭動的線條,但卻代表著一種本以為不存在的星體。據分析,這次的事件最有可能是源自於兩個質量分別為太陽 85 倍和 65 倍的黑洞的對撞,這兩個黑洞本身也在所謂的「中等大小」的範疇內。事件發生地距離地球約 60 億光年(即 60 億年前)處,撞擊約釋出了等同於 8 個太陽質量的能量,以重力波的形式傳導到四方,最後留下了 142 倍太陽質量的新黑洞。

當然,發現了中等大小黑洞之後,接下來的問題是它們是否真的這麼罕見?還是只是我們沒有好的方法發現它們?由此次的觀測,我們至少知道了兩件事:其一是撞擊似乎是它們形成的方法之一,且中等大小的黑洞似乎並不是那麼稀有 —— 畢竟 GW190521 自身的兩個撞擊源頭,也都不是傳統方法能產生的大小。不過話雖如此,這個發現依然還是打破了一些我們對黑洞原有的預設立場,並且目前科學家的推算是中等大小的黑洞的產生頻率,比恆星黑洞或超巨型黑洞都要小 500 倍。

當然,由於目前只有這唯一一個案例,科學家還是不能完全下斷定論。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中等大小的黑洞非常罕見,並且還要再找到幾個類似的例子,才能有更加清楚的理解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RmwtL6lvIM


https://skyandtelescope.org/astronomy-news/record-breaking-signal-reveals-new-population-of-black-holes/

http://hk.crntt.com/doc/1058/6/8/6/105868660.html?coluid=0&kindid=0&docid=105868660&mdate=0903105302
« 最後編輯時間: 2021-03-02 21:32:11 由 peter »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267



« 回覆文章 #1 於: 2020-09-03 18:11:11 »

https://technews.tw/2020/09/03/gw190521-intermediate-mass-black-hole-collision-ligo-virgo-gravitational-wave/

讓科學家摸不著頭緒、理論上確信存在但始終找不到直接證據的中等質量黑洞,終於現身了!LIGO 與 Virgo 重力波天文台證實於去年 9 月探測到有史以來最大的雙黑洞合併事件,兩者質量分別為太陽的 66 和 85 倍,並且最終融合成太陽質量 142 倍的黑洞,正落在中等質量黑洞範圍內。
中等質量黑洞(Intermediate-mass black hole)是質量介於太陽 100~1,000,000 倍的一種理論黑洞,比恆星黑洞(數十倍太陽質量)大,但遠小於超大質量黑洞(數十萬倍太陽質量),它們是上述 2 種黑洞之間謎一般的缺失環節,天文學家肯定中等質量黑洞一定存在(畢竟超大質量黑洞形成的其中一個理論就是透過恆星黑洞不斷合併變大,代表過程一定會有中等質量黑洞這個過渡期),但迄今為止,我們只有寥寥數個無直接證據的「候選」對象。

2019 年 5 月 21 日凌晨,LIGO 與 Virgo 接收到持續約 0.1 秒的重力波訊號 GW190521,起源於 70 億光年以外,研究成員表示,這次訊號聽起來不像我們平常認識的啁啾聲(chirp,指頻率隨時間而增加或減少的訊號),反而更像「爆炸(bang)」,同時也是 LIGO與 Virgo 目前接收過最大的訊號。

研究人員使用了 4 種不同算法來確定黑洞合併的質量、以及釋放出多少能量,計算結果驚人表明,在不到 1 秒鐘時間內,70 億光年外的 2 個黑洞合併釋出之能量約太陽能量 8 倍,並且 2 個黑洞質量分別為太陽的 66 和 85 倍,融合成一個太陽 142 倍的中等質量黑洞,這裡立下 2 大里程碑:第一,天文學家第一次握有清晰的中等質量黑洞重力波數據;第二,發現質量介於「灰色地帶」的黑洞。根據愛因斯坦方程,黑洞可以具有任意質量,但宇宙只有透過天體物理學過程才能製造出一定質量的黑洞,大質量恆星崩潰是形成黑洞的一條關鍵途徑,卻也對黑洞質量設下了一些限制:根據恆星演化學,來自恆星核心光子與氣體的向外壓力會與向內推動的重力相抗衡,使恆星維持穩定,一旦這兩股力失衡,恆星就會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塌縮引發超新星爆炸,視恆星本身質量可能變成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

一顆質量高達太陽質量 130 倍的恆星可直接塌縮成 65 倍太陽質量的黑洞,但更大一點的恆星卻會開始存在「不穩定對」現象,由此產生的爆炸足夠強大,不會留下任何東西(不會形成中子星或黑洞),直到質量超過太陽 200 倍的恆星,才會又直接塌陷成 120 倍太陽質量的黑洞。也就是說,質量介於 65~120 倍之間的黑洞是塊灰色地帶,理論上,不會發現單顆恆星直接塌縮成質量介於 66~120 倍的黑洞。

而 GW190521 事件證明了現有模型的出入,天文學家不只發現 2 個質量都落在灰色地帶的黑洞,它們還進化成讓科學家遍尋無果的中等質量黑洞。研究人員考慮了其中一種可能性是「分層合併」:這 2 個黑洞也許不是來自恆星直接塌縮,而是來自另外 2 個更小黑洞的合併,如下圖所示。




雖然還有另一種解釋認為重力波可能來自宇宙弦,不過這解釋起來就複雜了,研究團隊退回奧卡姆剃刀(Occam’s Razor)法則:最簡單的假設也許最正確。

又如果,中等質量黑洞真的來自其他恆星黑洞一步一步合併,也許可再說明超大質量黑洞周圍的氣體盤中,確實藏有很多小黑洞。

兩篇新論文分別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與《天文物理期刊通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 最後編輯時間: 2020-09-03 18:13:33 由 peter »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267



« 回覆文章 #2 於: 2020-09-05 18:45:07 »

https://www.thestandnews.com/cosmos/ligo-%E8%88%87-virgo-%E7%A2%BA%E8%AA%8D%E8%BF%84%E4%BB%8A%E5%B7%B2%E7%9F%A5%E6%9C%80%E5%A4%A7%E5%9E%8B%E9%BB%91%E6%B4%9E%E5%90%88%E4%BD%B5-%E8%B3%AA%E9%87%8F%E7%82%BA%E5%A4%AA%E9%99%BD-142-%E5%80%8D/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267



« 回覆文章 #3 於: 2021-03-02 21:33:00 »

去年無法解釋的雙黑洞合併,實際可能是暗物質構成的雙玻色子星合併
https://technews.tw/2021/03/02/boson-star-dark-matter-black-hole-gw190521-mass-gap/

目前我們發現的黑洞只能歸類為兩大類:一種是恆星黑洞,質量介於太陽質量的 5~數十倍;另一種則是超大質量黑洞,質量為太陽的數百萬甚至數十億倍。而恆星黑洞與超大質量黑洞之間形成了「空白地帶」,科學家找不到質量落在這段間隙的黑洞,僅能假設這段地帶潛伏著中等質量黑洞(IMBH),其質量介於 100~10,000 太陽質量之間。

雖然過去也有發現一些中等質量黑洞線索,但它們存在的證據還待確認。去年 9 月,LIGO 與 Vergo 宣布了重力波訊號 GW190521,根據分析,這道訊號來自 2 個質量分別為太陽 85 倍與 66 倍的黑洞,兩者合併形成一個質量為太陽 142 倍的新黑洞,在當時是首個被確認的中等質量黑洞。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267



« 回覆文章 #4 於: 2021-04-03 16:37:40 »

https://technews.tw/2021/04/01/goldilocks-black-hole-grb-950830-imbh-gravitationally-lensed-gamma-ray-burst/

作為黑洞演化缺失的關鍵,發現一個中等質量黑洞會比發現超大質量黑洞還更讓科學家興奮,而最近一個澳洲團隊便在分析伽馬射線暴閃光時,間接觀測到光芒被半路的中等質量黑洞以重力透鏡效應扭曲了路徑。

在外太空,目前只有 2 種黑洞廣為人知,一種是大質量恆星爆炸後就地坍縮形成的恆星黑洞,質量通常為太陽的 3~10 倍;另一種則是位於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質量達數百萬~數十億倍。

大家都看得出 10 倍與數 10 億倍之間的差距,但我們尚不了解超大質量黑洞如何隨時間流逝成長得如此巨大,目前理論認為它應該透過吞食周遭物質緩慢成長,也就是說,宇宙中應該存在介於恆星黑洞與超大質量黑洞之間的中等質量黑洞(IMBH),質量約太陽 100~100,000 倍,如果說恆星黑洞是幼年,超大質量黑洞是成年,那麼中等質量黑洞就是少年。

天文學家估計過銀河系附近應該有約 46,000 個中等質量黑洞,然而搜索至今,中等質量黑洞竟意外成為缺失的一環,四處都找不到它們。

2019 年 5 月 21 日,LIGO 與 Virgo 接收到來自 70 億光年外的重力波訊號 GW190521,計算出來自質量分別為太陽 66 倍和 85 倍的雙黑洞合併,且最終融合成太陽 142 倍的中等質量黑洞,是第一次透過重力波掌握中等黑洞證據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頁: [1]
  列印  
 
前往: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會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觀星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Powered by MySQL Powered by PHP Powered by SMF 1.1.17 | SMF © 2011, Simple Machines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spacer.png, 0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