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technews.tw/2020/08/04/mars-megaripple-structures-hirise-dust-storm/ 在衛星觀測下,我們知道火星某些地方覆蓋巨大的波浪狀結構,過去科學家認為該形狀數十萬年前形成後便定型了。但一篇新研究指出,這種稱為巨漣痕(Megaripple)的結構並非停滯不前,而是每年都在移動,速度大概……比頭髮生長速度再快幾倍。
巨漣痕波紋結構在地球沙漠也能發現(雖然比火星的巨漣痕波紋小),這種結構就像漣漪放大版,波與波之間距離可長達數十公尺,但與沙丘不同的是,火星多數沙丘由較粗砂粒組成,沙漣(sand ripple)波紋由較細砂粒組成,而巨漣痕波紋由又粗又細的砂粒混合組成,通常底部為細粒砂、頂部為粗粒砂,因此微弱的火星風幾乎吹不太動巨漣痕結構,這也導致科學家以為巨漣痕波紋自數十萬年前形成後就原地定型。
然而義大利國家天文物理研究所(義大利語:Istituto Nazionale di Astrofisica,INAF)行星科學家 Simone Silvestro 團隊最近新論文發表在《Geophysical Research: Planets》期刊,研究人員分析 NASA 火星偵察軌道衛星(Mars Reconnaissance Orbiter,MRO)高解析度成像科學設備(HiRISE)拍攝的圖像時,發現一些巨漣痕波紋事實上極其緩慢地蠕動。
團隊集中觀察火星赤道附近 2 個區域:麥克勞克林撞擊坑(McLaughlin crater)內約 1,100 個巨漣痕波紋 7.6 年,以及尼利槽溝(Nili Fossae)內約 300 個巨漣痕波紋 9.4 年,確認這 2 個區域的巨漣痕波紋每年約移動 10 公分。
Simone Silvestro 團隊接下來準備擴大搜索範圍,他們認為巨漣痕結構可當作火星風強度的指標之一,如果連巨漣痕結構都能吹動,可能代表會發生沙塵暴,可提早預警正在火星執行任務的探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