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technews.tw/2020/06/18/milky-way-exoplanet-earth-like-g-type-star/放眼全宇宙,光一個銀河系的恆星數量就夠我們探索一輩子,而在銀河系內成千上億顆行星中,應該有多少顆是類地行星呢?一篇新研究計算表明,至少有 60 億個行星就跟地球一樣,有水有大氣。
銀河系有多達 4,000 億顆恆星,過去認為其中 7% 是跟太陽一樣的 G 型主序星(G-type star,即黃矮星),也就是說,位於這些恆星系統內的行星或許有機會出現類地行星。
根據定義,類地行星的大小必須大約等於地球、位於母恆星系統的可居住區域內,以讓行星可維持地表液態水並具有孕育生命的潛力。然而像地球這樣的行星,通常比其他類型的行星更容易被忽略,因為它們如此之小且離恆星有點遙遠,目前我們只發現約 4 千多顆系外行星,且其中大部分都是類似木星或海王星的巨型星,比如熱木星。
為了合理估計類地行星顆數,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天文學家 Michelle Kunimoto 團隊使用一種新算法,重新分析克卜勒太空望遠鏡過去發現的系外行星總數,將類地行星定義為地球質量的 0.75~1.5 倍,以0.99~1.7 天文單位(AU)的距離(即地球與太陽之距離)圍繞 G 型主序星運行。
在此限制下,團隊得出銀河系內約有 60 億顆類地行星。當然實際數字應該小得多,且不能保證這些行星也擁有生命、甚至可以居住,畢竟看看我們的火星,距離太陽只有 1.5 天文單位,但它是那麼的空虛荒涼,連根草都沒有。
新研究的方法可以約束行星演化模型,使其搜索系外行星時更加精準,目前凌日系外行星巡天衛星(TESS)正接替退役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工作中。新論文發表在《天文期刊》(The Astronomical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