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cience/916833.htm一颗超大质量黑洞周围可能也有千万颗行星“相伴”。如果发现黑洞周围的行星,有望开辟天文学研究的新领域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鹿儿岛大学教授惠田敬一说:“在适当条件下,即使在恶劣环境中(例如在黑洞周围),也可能形成行星。”惠田敬一主要研究活动的星系核,这是由黑洞激发的发光体。
行星形成理论认为,行星由聚集在一颗年轻恒星周围原行星盘中的尘埃形成。但研究人员指出,年轻恒星并非唯一拥有尘埃盘的天体。惠田敬一以及国立天文台行星形成研究专家久保荣一郎教授,集中研究了星系核超大质量黑洞周围的盘。
他们指出,一些超大质量黑洞周围有大量物质,呈厚重而稠密的圆盘状。一个圆盘可能包含质量为太阳质量10万倍的灰尘,是原行星盘尘埃质量的十亿倍。在原行星盘的低温区域,带有冰幔的尘埃颗粒粘在一起变成蓬松的聚集体,从而形成行星。黑洞周围的尘埃盘也很密集,阻挡了来自黑洞中心区域的强辐射,低温区域也得以形成。
他们将行星形成理论应用到黑洞周围的圆核盘上,发现行星可在几亿年间,在黑洞周围形成。久保荣一郎说:“我们的计算表明,成千上万颗质量约为地球质量10倍的行星可在黑洞周围10光年内形成。在黑洞周围,可能存在规模惊人的行星系统。”
科学界目前还没有检测黑洞周围行星的技术,但研究人员希望这项研究为天文学开辟一个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