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technews.tw/2019/09/27/planet-supermassive-black-hole-agn-smbh/偶爾會有一些行星受其他天體引力影響而被拋出原本系統,或者在行星系統形成期間便被彈出來,以致於最後流浪在宇宙之中,不再圍繞恆星公轉或只圍繞星系公轉,稱為星際行星(Interstellar planet)或流浪行星(Rogue planet)、遊牧行星(nomad planet)、自由浮動行星(free-floating planet)、孤兒行星(Orphan planet),天文學家估計星際行星的數量比恆星高 2 倍。
此前,天文學家曾提出行星可能圍繞較小黑洞運行的想法,但超大質量黑洞不在探討範圍內,因為後者質量太大。因此,日本鹿兒島大學 Keiichi Wada 團隊將行星形成模型應用到黑洞身上,想了解會發生什麼。
研究結果發現,這些聚集在恆星周圍塵埃盤的氣體分子雲,在超大質量黑洞周圍也有相同行為。此外,雖然超大質量黑洞會以奇怪方式扭曲周遭時空,但行星可以在 10~30 光年外的遙遠距離繞行超大質量黑洞公轉,受到黑洞巨大引力的影響幾乎微不足道,不用擔心會被黑洞吸引撕裂。
和一般天體系統的最大差異在於,繞行超大質量黑洞的行星質量可能比地球還要大 10 倍,並且可能有多達 10,000 個行星繞著同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公轉。
由於黑洞距離我們太遠,目前很難直接探測到這類行星,但也許我們有機會利用間接證據證明,比如以紅外光觀測原行星盤。新論文可以在《Arxiv》網站上預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