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phys.org/news/2019-04-chemical-evidence-dwarf-galaxy-contributes.html==
LAMOST 銀河系「吞噬」矮星系之謎
https://kknews.cc/science/r5o5g3o.html銀河系的形成和演化一直是天文學家探究的熱門問題,天文界普遍認為宇宙中一開始有很多小分子雲,這些分子雲各自形成很小的包含恆星和氣體的矮星系,這些矮星系不斷碰撞合併形成更大的星系,也就是銀河系的雛形,這個初始的銀河系通過不斷「吞噬」周圍的矮星系逐漸形成了現在規模的銀河系,而且,銀河系還在持續演化的過程之中。
天文學家們一直在努力尋找矮星系被銀河系「吞噬」的證據,以分辨銀河系現有恆星中,哪些是「原住民」,哪些是來自於近鄰矮星系的「外來移民」?從而推動銀河系形成與演化的研究。
依託目前世界上光譜獲取率最高的天文望遠鏡LAMOST巡天7年所獲取的逾千萬條光譜數據,研究團隊在銀河系中發現了一顆快中子俘獲過程元素含量超高的重金屬恆星,這顆恆星的銪相對於鐵的比率是太陽的10倍之多,大大超出同類恆星的平均值,同時,它攜帶大量包括金、鈾等在內的重元素,堪稱銀河系中的「金庫」,目前,天文學家在銀河系中僅發現30餘顆該類恆星。
最新發現的這顆特殊恆星來自哪裡?研究團隊決定對這顆身份可疑、重金屬元素含量超高的恆星開展阿爾法(Alpha)元素(包括鎂、矽、鈣和鈦等元素)含量的DNA鑑定,經測量,其阿爾法元素含量異常低,僅為同類恆星的1/5,而具有類似化學成分的恆星在銀河系近鄰矮星系中卻普遍存在,因此初步斷定,這顆恆星是銀河系併合矮星系時帶來的「外來移民」。
為進一步確認其「外來移民」身份,研究團隊又通過日本國立天文台8米光學望遠鏡進行高解析度光譜觀測,確定了該恆星24種元素的含量,並分別與矮星系恆星和銀河系恆星進行細緻比較,對比發現這顆恆星的化學成分與矮星系恆星高度吻合,明顯不同於銀河系恆星。進一步分析還發現,該恆星超高的重金屬元素含量是由於其原屬的矮星系經歷了非常稀有的中子星併合事件。至此,這顆「低調」藏身於銀河系外圍的恆星真實身份被揭曉:是一個來自於近鄰矮星系,攜帶「重金」投奔銀河系的「外來移民」。
邢千帆表示,銀河系現有數千億顆恆星,目前初步估算在銀河系靠外的區域「外來移民」恆星占比可達20%以上。下一步,研究團隊將以此次最新發現及研究成果為模本,通過恆星化學成分分析,對銀河系恆星進行「人口普查」,為人類進一步研究、認知銀河系的形成與演化奠定基礎。
破解銀河系「吞噬」矮星系之謎,LAMOST的作用至關重要。作為論文通訊作者,趙剛研究員指出,LAMOST光譜巡天已成為目前世界上天區覆蓋最完備、巡天體積和採樣密度最大、統計一致性最好、樣本數量最多的天文光譜數據集,將為研究銀河系的形成與演化提供強有力的基礎性數據。利用LAMOST千萬條光譜,天文學家將在銀河繫結構、恆星物理、河外天體等研究領域取得更多重要研究成果。
他還透露,中科院國家天文台科研團隊近期正在利用LAMOST數據開展對恆星級黑洞的研究,「讓我們期待在不久的未來,上演LAMOST與黑洞的『傳奇故事』」。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science/r5o5g3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