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wicky Transient Facility
==
https://technews.tw/2019/02/11/rare-asteroid-sun-2019-aq3-solar-system-zwicky-transient-facility/天文學家第一次發現了軌道位於金星內側的稀有小行星 2019 AQ3,它的存在告訴我們,可能有大量尚未發現的太空岩石躲在這片極度靠近太陽的未知地區。 2019 AQ3 被歸類進阿波希利型小行星(Apohele asteroid)族群,它的軌道週期僅 165 天,是目前所有小行星紀錄中「年份天數」最少的小行星,也比金星的公轉週期 225 天還要短,但沒超越水星的公轉週期 88 天。阿波希利型小行星為一特殊分類,該類別底下的小行星軌道皆位於地球軌道內側,在迄今約 80 萬個已知小行星中,大概只有 20 個屬於阿波希利型小行星,由於這類別小行星移動速度非常快,天文學家在尋找它們時面臨嚴峻挑戰。
但受益於擁有超廣視野的史維基瞬變探測器(Zwicky Transient Facility,ZTF),加州理工學院團隊幸運地發現了 2019 AQ3 小行星。
史維基瞬變探測器安裝在帕洛馬山天文台(Palomar Observatory)的塞繆爾·奧斯欽望遠鏡(Samuel Oschin Telescope),擁有 47 平方度視野的超廣角相機(一張影像可同時容納 213 個月亮),觀測效率與預計數據量將比前任儀器高出 10 倍之多,自 2017 年 11 月 8 日開光後投入檢測,每隔 3 天就能巡視整個北天 1 次。
史維基瞬變探測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發現超新星、引發重力波的黑洞吞食恆星事件,成果迄今已發現近 60 顆小行星(包括 2018 年時發現 2 顆悄悄掠過地球的近地小行星 2018 NX、2018 NW)、逾 1,100 顆超新星,並觀測銀河系中超過 10 億顆恆星。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90209001429-260405?fbclid=IwAR1OQftFu_AgZUEZcrYcABPpwTRbKMvqN_B6nLUwaRIopb3Kf9Y9h4BFcis中央大學與清華大學兩校天文所共組的「探高」團隊參與美國加州理工學院主導之「史維基瞬變設備」(ZTF),透過廣視野觀測捕捉動態夜空,近一年來,發現1100多個超新星,50個近地小行星,其中近地小行星2019AQ3的公轉周期只有165天,是迄今最短者。
ZTF在2018年3月開始進行科學觀察,核心儀器是一部有47平方度超廣角視野的相機,讓天文觀測如虎添翼。目前初步成果的論文,已被國際天文期刊《PASP》接受刊登,其中2篇便由台灣天文學工作者參與。
台灣「探高」計畫的主持人中央大學天文所教授葉永烜表示,他相當贊同ZTF總計畫主持人SriKulkarni教授的說法,認為ZTF每三晚便將整個可視北天巡察一次,能發現很多有趣、甚至前所未見的天文瞬變現象,並使時域天文學獲得極大的發展。
「探高」團隊的主要科學目標在於太陽系小物體、變星、超新星和重力波的光學對應體的追蹤觀察。中央大學天文所教授饒兆聰主持的GROWTH國際合作計畫便是將鹿林天文台與全球十多個天文台連結,成為一個很重要的重力波天文學觀察網。
中大天文所博士後研究員俞伯傑曾參與重力波源GW20170817的搜尋認證工作,他與其ZTF合作者非常期望鹿林天文台的相關觀測資料能在該領域有所貢獻,能夠幫助未來更多重力波源的辨識與認證工作。
中大天文所博士章展誥也說,ZTF是前所未有的廣視野觀測,能非常有效率的收集時序天文資料,這是天文學中亟待開發的領域,對於小行星的時序學習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
中大研究團隊感謝國科會/科技部在ZTF構想階段便已經支持這個重要天文計畫,成為台灣與加州理工學院長期合作的一個成功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