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r.png, 0 kB
首頁 arrow 觀星論壇 arrow 校園天文 arrow 星際大廳、哈拉區 arrow 天文新知 arrow 大滅絕 + EPME +37.5億年前 已出現多種生命
大滅絕 + EPME +37.5億年前 已出現多種生命
2024-11-08 23:32:14 *
歡迎光臨, 訪客. 請先 登入註冊一個帳號.
您忘了 啟用您的帳號嗎?

請輸入帳號, 密碼以及預計登入時間
新聞:
 
   首頁   說明 登入 註冊  
頁: [1]
  列印  
作者 主題: 大滅絕 + EPME +37.5億年前 已出現多種生命  (閱讀 10511 次)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210



« 於: 2008-07-03 12:05:00 »

==
37.5億年前 已出現多種生命
==

2.5億年前的大滅絕似乎有多種原因
==
小行星撞擊地球只是導火線 這些物質才是讓恐龍滅絕的關鍵
==

二億年前火山活動導致大滅絕開啟侏羅紀恐龍時代
==
http://familystar.org.tw/index.php?option=com_smf&Itemid=45&topic=28287.0

==
http://familystar.org.tw/index.php?option=com_smf&Itemid=45&topic=28287.0

===

地球上生物發生過大滅絕有 5大  稱為 Big Five
(1) 奧陶紀與志留紀之間4.44億年前
(2) 泥盆紀晚期3.6億年前造成70%無脊椎動物滅絕
(3) 二疊紀與三疊紀之間2.51億年前約有95%的物種滅絕為地球發生最嚴重的滅絕事件
(4) 三疊紀與侏羅紀之間 2億年前 海洋中無脊椎動物約有20%滅絕
(5)白堊紀與第三紀之間 6500萬年 約有50%的物種滅絕.白堊紀結束時的事件是陸地上的恐龍和海洋中的菊石在這個時期滅絕了,科學家在全球許多不同地點的白堊紀與第三紀的 KT分界地層中均發現含有異常高濃度的銥沉積層。因此推測此種銥元素的異常富集可能和隕石的撞擊有關。隕石衝撞到地球後,大氣中持續數年充滿大量的氮氧化物,導致全球性酸雨污染及臭氧層枯竭全球性的惡劣環境,使得當時陸地和海洋中的許多物種在數十年到數十萬年之間快速地完全滅絕。
現在又發現 寒武紀大滅絕 約是 石炭紀和奧陶紀間4.8億年前 也有一次  

但是科學家比較想知道是 , 為何  二疊紀與三疊紀之間大滅絕會如此嚴重 ,  因為約有95%的物種滅絕為地球發生最嚴重的滅絕事件 ,
先前科學家懷疑是   為2.526億年前,前後誤差僅20萬年,這正是西伯利亞火山大爆發的時候  , 但是後來科學家認為光如此
, 不可能滅絕如此嚴重 , 後來懷疑隕石撞擊 , 但是其他地區都沒有找到 , 大家都 知道  6500萬年那次 是 撞擊猶加敦半島  , 導致恐龍時期結束了但是哺乳類活下來  , 有科學家要尋找隕石,但是要毀滅地球上 95% 的生物 , 該隕石要有曼哈頓大小  , 後來在南極找到 480Km 隕石坑, 但研究顯示 南極隕石坑大小 可能還是無法引發大滅絕 .  最後科學家找到一種理論 , 就是不只一個原兇導致 二疊紀與三疊紀之間大滅絕

跟據 新研究  BBC  movie , 在 2億5千萬年發生大滅絕 發生時間只有 8萬年內間 ,  殺手有 2個  ,  至於  南極的 480Km 隕石坑 不是主因
step1. 西伯利亞一堆火山暴發 大滅絕開始後約4~4.5萬 年 , 時間長達 4萬多年期間
  -> 一開始是寒冬 部份生物滅絕
 -> 隨後全球變暖氣溫上升 4~5度  ,   陸地一些生物滅絕    
step2 -> 大滅絕開始後 5~6萬年間  ,  換 海底生物全滅絕  -> 海水溫度變高
->  溫暖海水導致 甲烷冰釋出,   讓海溫又增加 4~ 5度  時間只有 2萬年
step3  最後地球溫升 10度  ,  地球溫度增加10度就足以讓所有生物滅絕  ,  
   大滅絕開始 6~8萬年 約 3萬,  連陸地植物都滅絕了
地球上 95% 生物滅亡了

這事件又過了 10萬年後 ,  地球才恢復復生機, 而且 恐龍時代由此開始


地質年代地層系與生物演化
http://www.bamboo.hc.edu.tw/~sts/course-2003/course/textbook/text05/ch04/index.html

誰殺了恐龍?—K/T界線的滅絕事件
http://hcc.mygeotravel.org/earth/dinoroom/bluesdino.htm


歷史上的生物大滅絕與生物大暴發
http://news.epochtimes.com/b5/4/7/22/n603759.htm
有些科學家已經提出有生物大滅絕周期,大約每二千六百万年就有一次絕大多物种死亡的生物大滅絕發生。這就意味著自從寒武紀時期以來已有二十三次生物大滅絕發生,這一數字也是所有估計的上限。然而我們并不确切知道總數,目前普遍接受的是有六次生物大滅絕發生。
« 最後編輯時間: 2022-04-15 10:43:22 由 peter »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210



« 回覆文章 #1 於: 2015-08-31 20:58:24 »

重金属中毒或导致奥陶纪大灭绝
http://www.ikexue.org/archives/35269


发生在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志留纪灭绝事件,也称奥陶纪大灭绝,论规模在地球历史上发生过的五次大灭绝事件中排名第二。研究者们一直认为气候变冷导致了这次大灭绝,但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海洋化学环境改变造成的重金属中毒或许才是真正的“凶手”。

研究人员选取了一种名为几丁石(chitinozoan)的化石作为研究对象。这种化石在奥陶纪至泥盆纪这一地质时期很常见,一般宽几百微米,形状像一个烧瓶。目前研究人员尚不能肯定这种化石到底属于哪种生物,但一般认为它是一些海洋生物的卵。研究人员发现,在奥陶纪大灭绝发生前,几丁石化石中出现畸形的比例非常高。与此同时,这一时期的岩石中铁、铅、钼、砷等重金属的含量也明显偏高。这些重金属进入海洋生物后会导致发育异常,而研究人员在化石中观察到的畸形也与现代生活在重金属严重污染的水域中的海洋生物的畸形颇为相似。

研究人员认为,在这一地球历史时期,由于海洋中氧气含量降低,原本存在于海底沉积层中的重金属变得更容易进入海水中。氧含量降低和重金属含量增加导致的中毒可能共同造成了海洋生物的灭绝。这一研究也为分析地球历史上环境的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注:

1)五次大灭绝依照时间先后分别是奥陶纪-志留纪灭绝事件、泥盆纪后期灭绝事件、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和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

2)砷属于类金属,但由于其对生物明显的毒性,经常被列在重金属中

3)迄今发现的最早的陆生动物和植物都要到奥陶纪之后的志留纪才出现


新說法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210



« 回覆文章 #2 於: 2017-06-22 21:39:59 »

http://technews.tw/2017/06/21/mass-extinctions-during-triassic-jurassic-pave-the-way-for-jurassic-dinosaurs/


二億年前異常的火山活動導致大滅絕,開啟侏羅紀恐龍時代

侏羅紀之前的三疊紀,恐龍還不是主宰世界的動物,直到二億年前生物大滅絕之後,恐龍才變成地球霸主。如今科學家找到導致恐龍崛起的生物大滅絕原因了,那就是劇烈的火山運動。科學家分析古代岩石成分,發現二億年前三疊紀-侏羅紀生物滅絕時,地球曾有相當高濃度的火山氣體存在,顯然當時有相當頻繁且規模相當大的火山活動,造成三疊紀-侏羅紀的生物滅絕事件。

劍橋大學地球科學系學者分析分佈在四個大陸的岩石樣本,找出是否有伴隨火山活動的高濃度水銀。結果發現二億年前的岩層中有高濃度水銀,時間上與三疊紀-侏羅紀的生物滅絕事件是同一段時間,證明二億年前的生物滅絕事件與劇烈的火山活動有關。

儘管再大的火山活動,噴發時不會立即影響全球。但是火山氣體會四處流動,導致遠方生物因火山氣體阻絕陽光,以及增加大氣層的二氧化碳濃度,生存環境變得相當惡劣。這事件的時間跨度長達好幾十年,異常而時久的火山活動也就造成三疊紀-侏羅紀生物滅絕事件。三疊紀時,世界由類似現代鱷魚的鑲嵌踝類主龍主宰整個陸地。但三疊紀-侏羅紀生物滅絕事件導致大型鑲嵌踝類主龍,連同早期兩棲類動物以及長得像爬蟲類的類哺乳類動物一起滅絕。存活下來的恐龍佔據滅絕生物遺留的生態區位,再加上盤古大陸還未分離,因而成為侏羅紀世界的主宰生物。

此次研究的主要作者──劍橋大學地球化學研究生 Lawrence Percival 表示,過往研究聚集在當時的碳濃度,但這次研究鎖定與火山活動密切相關的水銀。

未來學者打算察看不同時間的大滅絕事件,看看有沒有類似的水銀濃度,來推測該次大滅絕時是否有伴隨劇烈的火山活動。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210



« 回覆文章 #3 於: 2017-06-22 21:42:42 »

https://kknews.cc/science/q2rlx28.html

小行星實際上只是一個導火索而已,真正讓恐龍滅絕的並非是直接被隕石砸死,而是隕石撞擊帶來的一系列生態環境的改變

根據考古學家們在上個世紀30~40年代的考古發現,他們曾挖掘出一些距今只有30萬年的史前恐龍骨架化石,而這時間明顯與6500萬年前恐龍全部毀滅不相符合,那麼這些恐龍為何在當時存活了下來,但是又沒有活到最後呢?這或許與一種物質有關!

科學研究人員在這些恐龍骸骨的附近發現了一座活火山,這個火山出現的時間與恐龍滅絕的時間十分的相近,科學家們認為,同時期的時候曾有一顆比較小型的隕石撞擊到了這片火山附近,強大的撞擊力令火山內部的結構被徹底擊潰,大量的岩漿和氣體從火山口噴涌而出,導致很長的一段時間,該地區附近的地面都被一種粉塵所覆蓋,而這些粉塵才是殺手恐龍的「兇手」!

這些十分粘稠並且有毒的粉塵令地球表面的植物無法進行正常的光合作用,不但氧氣減少而且地表的溫度也不斷下降,沒有了食物且又十分寒冷的恐龍必將都要被餓死,除此之外,細小的粉塵能夠進入恐龍的鼻腔內導致其呼吸困難,最後也難逃一死。有些朋友可能會問這些粉塵到底是什麼東西,實際上,用如今的話來說,就是大量的「霧霾」!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science/q2rlx28.html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210



« 回覆文章 #4 於: 2017-11-26 13:22:38 »

http://technews.tw/2017/11/26/the-asteroid-that-killed-the-dinosaurs-probably-caused-a-30-year-winter/


大約 6,600 萬年前,一顆直徑長約 10 公里的小行星撞上地球上墨西哥東南部的猶加敦半島,造成生物史上影響相當重大的第 5 次生物大滅絕。一般認為該次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當時地球四分之三的植物及動物死亡,其中當然包含了我們熟知的恐龍滅絕事件。但科學家對小行星撞擊與生物滅絕之間的細節一直眾說紛紜沒有定論,究竟讓恐龍滅絕的是撞擊爆炸所造成的衝擊、撞擊所引發的海嘯還是其他原因?現在科學家提出新的研究證據,對當時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全球氣候劇變,有了更具體的了解。


英國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地球物理學者 Joanna Morgan 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最新研究提出證據,進一步解釋造成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Cretaceous-Paleogene extinction event)的原因。他們認為導致當時包含恐龍等大量生物滅絕,主要原因應該是因為大氣層的組成改變。充滿硫化物的大氣層讓氣溫下降造成全球性寒冬,導致大多數動、植物死亡滅絕。這項研究已於日前發表於科學期刊《地球物理研究通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Morgan 教授表示,許多科學家一直都認為當時地球歷經了很長一段全球性的寒冬,但是現在最新的研究內容,可讓我們更確切了解當時發生了什麼事。

Morgan 教授從 2016 年開始參與這項研究計畫,希望透過更精確的數據與計算方式,重新了解當時的情形。研究團隊開始探索位於墨西哥灣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Chicxulub crater)下殘留的物質。花了幾個星期的時間,找到能讓他們精確還原重建當時地球受到如此高速的撞擊之後,發生改變的岩石樣本。

最早,古生物學家發現過去某個時間點,地球三分之二的物種至此消失於化石紀錄中,便將這個原因仍不清楚的生物大滅絕現象稱為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直到 1978 年發現希克蘇魯伯隕石坑之後,才推斷小行星撞地球可能就是滅絕事件的原因。

希克蘇魯伯隕石坑是由 12 公里寬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後,撞擊處出現一個寬約 80 至 100 公里、深約 30 公里的凹陷。撞擊形成最初的凹陷後,周圍的岩石也因地心引力的拉扯開始崩塌陷落,讓隕石坑寬度增加至 200 公里左右,深度則變淺至數公里。隕石坑中央的岩石在撞擊時反彈至比喜馬拉雅山還高,重新落下後形成隕石坑內環。雖然這樣劇烈的地殼變動在幾分鐘內就結束,但後續的影響就造成了地球第五次生物大滅絕。

現在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大部分位於海洋範圍,被 600 公尺深的沉積物覆蓋。隕石坑在陸地的部分則是被石灰岩覆蓋,但邊緣部分能從附近的沉洞接觸。
關鍵在於小行星撞上的岩石種類

這項探索希克蘇魯伯隕石坑的研究計畫是由綜合大洋鑽探計畫(Integrated Ocean Drilling Program,IODP)的歐洲海洋鑽探研究聯盟(European Consortium for Ocean Research Drilling,ECORD)主導。研究團隊分析岩石碎片和海床礦物後,推斷出當時小行星撞擊的路徑方位以及速度。當時直徑約 12 公里的小行星以秒速 18 公里逼近,從東北方以約 60 度斜角撞上當時為淺海的地點,撞擊位置的幾十億噸岩石及物質隨即被撞擊甩入或因高熱蒸發至大氣層,其中包含大量石膏、硬石膏等含硫礦物,以及會產生二氧化碳的碳酸鹽類物質。

當時的撞擊威力大約是後來廣島原子彈威力的 10 倍,但這項研究提出新的證據指出,當時的衝擊可能不是生物滅絕的主要原因,真正的關鍵在於當時小行星撞上的岩石種類。墨西哥灣一帶布滿含有石膏的岩石,這種物質在高溫下會釋出硫。研究團隊認為,大量的硫化煙塵遮蔽了陽光,導致氣溫下降、食物鏈失衡。

研究人員認為小行星撞擊時讓超過 3 千億噸的硫進入大氣層,造就了地球環境陷入灰暗寒冷,全球氣溫下降至零度以下長達數年,可能也影響了海洋的溫度長達數百年。這樣劇烈的氣溫變化就解釋了為什麼當時有如此大量物種陷入生存危機而滅絕。

經過計算之後,研究團隊估計當時有 3,250 ± 1,300 億噸的硫及 4,250 ± 1,600 億噸的二氧化碳(人類每年排放至大氣層的二氧化碳總量大約是 400 億噸),高速向上噴出進入高層大氣。雖然二氧化碳後來影響的時間更長,造成地球氣溫暖化,但是當下大量硫化物和煙塵造成更直接的影響,讓氣溫迅速下降至非常低溫。

美國埃默里大學(Emory University)環境科學教授 Anthony Martin 解釋,雖然大量二氧化碳會造成溫室效應讓氣候暖化,但大量的硫會更劇烈直接的讓太陽輻射無法穿透大氣層,就像在溫室上方加上一塊掩蔽光線的黑幕。

在先前,德國波茨坦大學(University of Potsdam) Julia Brugger 的研究團隊已在今年更早時,模擬了當 1,000 億噸硫化物和 14,000 億噸的二氧化碳噴發對全球氣候環境的影響。他們發現在這樣的情況下,地球每年的表面空氣溫度至少較一般低 26 度,更有大約 3 至 16 年間溫度在零度以下,而且至少需 30 年才慢慢回復。

Morgan 教授解釋,先前 Julia Brugger 研究團隊的結果對硫化物的影響估計較保守,但現在他們已能修正硫化物的含量讓數據更精確。加上當時小行星撞擊的角度及方向等參數,研究團隊可確切知道哪塊岩石受到撞擊,校正當時產生的氣體數據。如果 Brugger 團隊先前是以 1,000 億噸硫化物計算,那麼實際情形應該會比模擬時還要嚴重。

Martin 教授表示,大滅絕時消失的動植物數量可能比我們先前認為的更多,雖然這僅是模擬當時的狀況所做的估算,沒有任何模擬能和事實完全相同,但仍然是非常有意義及參考價值的研究結果。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210



« 回覆文章 #5 於: 2017-11-27 12:26:51 »


 恐龍大滅絕
http://familystar.org.tw/index.php?option=com_smf&Itemid=45&topic=28287.0

==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7-11-26/105077



近期有科學家為了更清楚了解整個恐龍滅絕過程,深入研究各方資訊,並於近日在《地球物理研究通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發表,指出除了隕石撞擊外,造成恐龍滅絕的最大原因,來自於撞擊地點的岩石種類。

根據英國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地球物理學者 Joanna Morgan 的研究團隊指出,當時造成恐龍滅絕的隕石直徑12公里寬,並在撞擊處造成寬約 80 至 100 公里、深約30公里的凹陷,也就是位於墨西哥灣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Chicxulub crater)。

但是,該團隊表示,若單單只是隕石撞擊,其威力並不會造成物種滅絕,真正的原因在於撞擊地點的岩石構造,在撞擊後,大量的物質甩入或因高熱蒸發至大氣層,造成地球長達數年之間維持在低溫的狀態下。

他們指出,在墨西哥灣一帶布滿含有石膏的岩石,在高溫的情況下,這些物質會釋出硫,因此撞擊後,大量的硫化煙塵遮蔽了陽光,導致氣溫下降、食物鏈失衡,最終導致滅絕,並且在經過計算後,研究團隊估計當時有3,250 ± 1,300 億噸的硫及 4,250 ± 1,600 億噸(現代人類每年排放約400億噸)的二氧化碳高速噴向大氣層,造成氣溫迅速下降。

事實上,在先前德國波茨坦大學(University of Potsdam)Julia Brugger的研究團隊已在今年稍早,模擬了1,000億噸硫化物和14,000億噸的二氧化碳噴發,對全球氣候所造成的影響,並發現在這樣的情況下,地球每年溫度比一般溫度降低至少26度,並在數年間將會進入零度以下的狀態。

根據外媒指出,在過去3年間,全球碳排放保持平穩,但今年將有可能上升至410億噸,其中,化石燃料以及工業活動所產生的碳排放,佔全球總量90%。

« 最後編輯時間: 2021-12-01 21:14:45 由 peter »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210



« 回覆文章 #6 於: 2021-12-01 21:14:06 »

http://www.tam.museum/astronomy/astronomy_detail.php?lang=tw&id=1436

EPME是地球上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滅絕事件。之前的研究已經確定了一系列大型火山爆發是這一事件的主因,火山灰導致溫度升高、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及海洋酸化。

雖然很明顯西伯利亞的一系列火山爆發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中國南方的一組完全不同的火山的新研究顯示,增加了另一個潛在的原因。

研究人員在中國南方發現了銅、汞和其他礦藏,它們的年齡與EPME相匹配。這些礦床的化學和同位素組成表明,這些礦物暴露在富含硫的排放物中。 Michael Rampino解釋說,在二疊紀末大滅絕期間出現的嚴重變暖之前,火山爆發產生的硫酸氣溶膠可能是導致全球快速降溫了幾度的原因,這些硫酸顆粒雲會阻擋陽光,冷卻地球表面。Michael Rampino是紐約大學生物系的教授,也是這篇論文的作者之一,該研究已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

研究發現表明,西伯利亞火山噴發並不是二疊紀末大滅絕的唯一原因,中國南方和其他地方火山噴發對環境的影響可能在幾十種物種的消失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210



« 回覆文章 #7 於: 2022-04-15 10:42:38 »

研究称37.5亿年前已进化出多样化的生命形式 对传统观点提出挑战  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cience/1258487.htm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頁: [1]
  列印  
 
前往: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會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觀星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Powered by MySQL Powered by PHP Powered by SMF 1.1.17 | SMF © 2011, Simple Machines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spacer.png, 0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