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technews.tw/2023/06/02/japan-will-try-to-beam-solar-power-from-space-by-2025/ 太陽能最大的弱點,就是只要陽光被遮住就無用武之地,不論是夜晚──被地球自己遮住陽光──或是陰天被雲層遮住,還是灰塵或霧霾,都會讓太陽能發電的經濟效益大減。最好就是有個永遠都有陽光照射的地方,哪來這樣的寶地?那就是在太空中了。
日本政府與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從過去就一直思考太空太陽能發電該如何進行,太空中固然隨時照得到太陽,但是產生新的問題就是該怎麼把發出來的電傳回到地球?畢竟要用電的產業與人們可是在地球上。
拉一條輸電線上太空不可行,要把電送回地面,目前主要設想的方式是以發的電在太空中發射微波,傳回地面,以地面的接收器接收,再把微波轉為電力,微波可穿過雲層,因此不受氣候因素影響。這個想法最早在 1968 年就有人提出,美國、中國都曾經研究過這個想法,但目前尚未有人實現。
2009 年起由京都大學筱原直樹教授領導該項計畫,2015 年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試驗成功以微波傳送 1.8 千瓦電力到 50 多公尺外,奠定了這項奇想的技術基礎,於是,日本打算將太空太陽能發電付諸實行,將嘗試發射一系列小人造衛星到太空軌道,人造衛星上的太陽能電池面板發電,嘗試將電力傳回地表的接收陣列。
不過,即使日本這次計畫的嘗試成功,也不代表太空太陽能很快會成為人類的重要能源,因為雖然太空中隨時有太陽,但是要把太陽能面板、微波發射器發射到太空中的成本實在太高了,導致換算下來發電成本相當驚人,1 吉瓦發電容量的裝置恐怕要高達 70 億美元。
若是未來有辦法降低成本並且規模化,那就得考慮安全性問題,畢竟高能量的微波從太空射向地球,飛機若經過會如何?也恐怕會危害生態,例如鳥兒飛過去會不會被烤熟呢?不過,目前大概只能用小規模的發電容量來實驗,還不需擔心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