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終於把MX系統稍微搞清楚了
http://cuteip.blogspot.com/2012/03/tpoint-pec.html大概可分成兩部份
Tpoint 及PEC
Tpoint
手動對完六顆星(或以上)後
會出現調整水平及仰角調整建議值
![](http://1.bp.blogspot.com/-8IB7ULQBjvM/T3M54eMymRI/AAAAAAAAAUA/JlPgbXHWTfQ/s1600/end.jpg)
調整完之後
應該可以出現下圖 表示應該不用再做調整
但並不表示就很完美
![](http://2.bp.blogspot.com/-Ca38napRKII/T3M55bnH70I/AAAAAAAAAUI/9f2yMlQedxY/s1600/end1.jpg)
接下來就做automated calibration
這裡就可以指定需要做的天區數量及哪一區及角度等等
下圖為選擇天頂處27個分區的路線圖
![](http://4.bp.blogspot.com/-3dc_Ey4PqKc/T3M57dDHySI/AAAAAAAAAUQ/JjHttKcvKXg/s1600/27-point.jpg)
當然還可以做得更多
下回要挑戰200個分區
這裡就有一個重點
主鏡一旦換了
這些資料就沒用了
底下是正在截取資料的畫面
還有天氣太差做起來也不會有好結果
不過如果只有天區偏離太多
倒是事後可以做移除 以免加了不正確的天區資料而影響整體的精確度
![](http://2.bp.blogspot.com/-vbmGZM3Qyt0/T3M58kFO8EI/AAAAAAAAAUY/-VlLOOELjNk/s1600/point1.jpg)
其實這個工作可一直下去
直到做到非常完整為止
當然我目前的主鏡還沒到
所以就只做了大概37個分區資料
goto大致已經很準了
目前用的Tpoint資料
![](http://3.bp.blogspot.com/-40Aw1Zg15gM/T3NGD5PnXmI/AAAAAAAAAVQ/bBa3Fj9818Y/s1600/tpoint-now.jpg)
不過追縱就有待加強
底下這一張就是M51 10min脫線的樣子
![](http://2.bp.blogspot.com/-QIL6VjeSv_Q/T3M98KiXfPI/AAAAAAAAAUg/yEJcLq3cHyQ/s1600/M51-600.jpg)
進一步就要做PE的修正
可參考MX說明書
照著做就沒問題
我是利用ST8300來充當導星
紀錄星點移動資料
底下這一張就是做完之後的圖
中間為fit完的曲線
![](http://4.bp.blogspot.com/-IE2Nd9lBx1w/T3M-eZB8jVI/AAAAAAAAAUo/gWvnsuetw6o/s1600/fit.jpg)
下面則是對應成赤道儀的修正圖
![](http://1.bp.blogspot.com/-LqF7VQP7gME/T3M-ffnxj8I/AAAAAAAAAUw/yJPH4lELcSY/s1600/final.jpg)
將這個功能啟動後
赤道儀就會根據這個表來做修正
![](http://1.bp.blogspot.com/-mmwKDzzQG8o/T3M-g2pk4EI/AAAAAAAAAU4/NDnbR3JlZn8/s1600/work.jpg)
結果出爐了
10min不導星 結果還是蠻讓人期待的
![](http://2.bp.blogspot.com/-zRvHZzUsPQY/T3M-iPQDOCI/AAAAAAAAAVA/GpJguIV6QHA/s1600/end-10min.jpg)
不過殘酷的事實又會擺在眼前
還是有小脫線
![](http://1.bp.blogspot.com/-1T3jqPmxkrI/T3M-jhIESNI/AAAAAAAAAVI/HYYjh6AITO0/s1600/end-10min-s.jpg)
PE大致上修正就到這樣
接下來還是要把Tpoint資料建全之後才能再達到更好的追蹤狀態了
包括Tpoint裡的super modle
要進行到這裡 天區的資料要有一定的數量
而且要開多CPU程序
如果只有單CPU可能要算很久
期待下次再進步了
附註一點
當拍攝天體超過Tpoint資料範圍時
誤差會差更多
結論就是Tpoint的modle影響超過PE的影響
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