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1999 RQ36是個鬆散空洞的小行星
http://tamweb.tam.gov.tw/v3/tw/content.asp?mtype=c2&idx=805Chesley等人選中的這顆小行星編號為1999 RQ36,意味著這顆小行星發現於1999年。因發現時間相當早,阿雷西波天文臺曾在2011年9月對它進行過精確的雷達測定;阿雷西波和金石兩處雷達觀測站之前也曾在1999年和2005年觀測過這顆小行星,以及研究過太陽系、月球、行星和其他小行星對1999 RQ36的重力影響。綜合這些觀測資料和數值模型研究,Chesley發現過去12年來,
這顆小行星的軌道已經偏移約160公里之多。
^^^^^^^^^^^^^^^^^^^^^^^^^^^^^
對此軌道變遷現象, 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小行星本身所產生的一種稱為雅可夫斯基效應(Yarkovsky effect)的微小推力。
雅可夫斯基效應由19世紀俄羅斯工程師雅可夫斯基首度提出,故以之命名的。此效應指小行星長期受到陽光照射,在吸收陽光熱能、然後再輻射出來的過程中,會對軌道運行產生輕微的推擠作用;但由於這種作用力非常微小,因此很難測量。
但即使如此,1999 RQ36最接近太陽時,雅可夫斯基效應作用在小行星表面的推力也僅有半盎司而已,約相當於3顆葡萄的重量壓在數百萬噸重的小行星上
雅可夫斯基效應 WIKI
h.wikipedia.org/wiki/亚尔科夫斯基效应
亞爾科夫斯基效果在從1991年起2003年的12年中被測出。小行星6489(葛耒夫卡)的軌道在1991年,1995年和1999年以雷達被精密地測出
=>所以對撞擊地球可能 潛在威脅 小行星來說可以用此法
但反過來說
目前對小行星軌道應該沒考慮到 雅可夫斯基效應造成偏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