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FB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899469542202841&set=gm.2907318862757500&idorvanity=387657394723672..中國版星鏈(Starlink)衛星寬頻服務「千帆星座」,首批18顆衛星於月前成功送上低軌道(LEO),但距離2030年前發射部署全部13,904顆衛星的目標,仍有很大差距。
千帆星座又稱Spacesail或G60,是上海航太通訊衛星技術有限公司(SSST)主導的衛星寬頻專案,於2023年在上海市政府支持上籌集人民幣67億元(約9.5億美元)資金,旨在提供全球行動連接、支援偏鄉地區寬頻服務、保障中國數據安全等。
根據IEEE Spectrum報導,SSST計劃到2024年底時,至少發射部署108顆衛星,也就是說到2030年時還需要部署13,796顆,則6年平均每年發射近2,300顆、相當於每個月超過190顆。
以Starlink規模相近的1.2萬顆衛星做比較,自2019年5月首次發射以來,SpaceX透過旗下獵鷹9號(Falcon 9)火箭已部署超過6,900顆衛星,以5年估算,每年約發射1,380顆左右;這也意謂著,SSST每年發射規模還要多出約1,000顆以上。
就連中國車廠浙江吉利控股集團都加入衛星發射行列,於日前完成第三次發射,將旗下Geespace開發製造的10顆衛星送入LEO,累計共部署30顆衛星。第一階段計畫,是到2025年部署72顆衛星,以提供中低速衛星通訊;第二階段將進一步提供衛星行動通訊服務;第三階段則是提供高覆蓋率的衛星寬頻通訊服務。
為此,中國必須大幅增強其火箭發射和衛星部署能力,如本次千帆星座衛星由長征六號運載火箭負責發射。但問題在於,目前中國的運載火箭都不可重複回收使用,且中國目前4個國家航天發射基地也都接近排程滿載。
因此,要達成千帆星座預設衛星群部署目標,中國必須在新火箭開發、新發射基礎設施建造等加快腳步。且這還只是針對千帆星座這個專案而已,若加上其他發射和衛星項目,中國既有基礎設施恐應接不暇。
中國運載火箭製造和發射能力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中國也有不少家新創劍指SpaceX,旨在搶入航太火箭發射和衛星部署領域,如天兵科技、藍箭航天、深藍航天等公司,都已著手開發中型運載火箭或可重複使用火箭。如藍箭航天開發的朱雀3號可重複使用火箭,據稱有效負載能力與Falcon 9相似。
但安全世界基金會(Secure World Foundation)總監Ian Christensen認為,製造火箭和頻繁、可靠地飛行,是兩個不同等級的問題;為提高發射吞吐量,必須在發射供應鏈中開發額外能力。因此,他認為中國運載火箭製造能力能否擴大規模,且符合安全規範、可頻繁重複使用,以滿足前述發射部署需求,是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發射基地短缺 恐難負荷中國發射任務
中國太空產業發展的另一大挑戰,則是火箭發射基地嚴重不足。
據悉,中國已在南海海南島建造1座商業航太發射基地,將建有2座發射台,已即將投入運作,距離既有中國國家文昌航太發射站不遠;據悉2座新發射台,一座將用於發射改良版長征八號火箭,另一座則將承接商用火箭發射業務。
但為滿足上述所有發射任務,中國預計還需要至少10座發射台。Christensen指出,儘管中國目前已有多個發射基礎設施規畫和建設中,能否全數落實,仍很難說。
這與整產業供應鏈的韌性和品質也都有關,從火箭、衛星製造到終端設備都是,所有環節能否維持穩定生產以實現所有部署進程,都面臨著挑戰。中國千帆星座的衛星製造公司成立於2022年、於2023年才生產首顆衛星,其衛星適航性和耐用性都尚待驗證,特別是在太空環境中。
另長征六號火箭在完成任務後,於太空中解體成700多塊碎片,也引發中國自製火箭的可靠性疑慮,儘管SpaceX的Falcon 9近期也發生多起事故。
總而言之,千帆星座的衛星群部署,不僅意謂著中國將與Starlink競爭衛星通訊服務市場,也代表著中國在火箭發射和衛星部署能力的進步。不過,中國仍有許多挑戰尚待解決,特別是可重複使用火箭製造能力,以及可滿足發射頻率的國家級發射基地數量,方有可能達成該專案預設目標。
與此同時,中國也應改善其火箭和衛星設備,以避免製造更多太空垃圾;同時也必須與國際社會協調配合,避免對天文觀察的影響、潛在碰撞、軌道擁擠等問題。..." - 文自電子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