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n.wikipedia.org/wiki/Strange_starhttps://www.universetoday.com/171006/did-astronomers-just-witness-the-formation-of-a-strange-star/奇異恆星是一種(目前理論上的)緻密恆星,其密度極高,能夠將原子的常規部分(如中子)分解為其組成夸克。此外,甚至那些夸克(組成中子的上夸克和下夸克)也會被壓縮成一種更為罕見的夸克,稱為奇異夸克,因此得名奇異星。
從技術角度來說,奇異恆星所含的「奇異」物質是上夸克、下夸克和奇異夸克的組合。但至少在理論上,這種亞強子粒子的混合物甚至可能比傳統的中子星更穩定,後者類似於奇異星,但沒有足夠的引力來分解中子
從技術角度來說,奇異恆星所含的「奇異」物質是上夸克、下夸克和奇異夸克的組合。但至少在理論上,這種亞強子粒子混合物甚至可能比傳統的中子星更穩定,中子星類似於奇異恆星,但沒有足夠的引力來分解中子。
奇異恆星雖然在理論上是存在,但卻極為罕見。從來沒有人證明過它的存在。但肖天和他的合著者認為他們可能已經找到了證據。
他們的論文描述了最近的一次伽馬射線爆發,被稱為 GRB 240529A,他們認為這為尋找一顆奇怪的恆星提供了線索。伽瑪射線暴是一種由黑洞形成而產生的巨大內爆,也可能有其他原因──或是文獻中稱之為「中心引擎」。磁星的產生就是其中一個中心引擎。
磁星是另一種較極端的中子星。它們的磁場可能達到典型中子星的 1,000 倍,使其成為已知宇宙中最大的磁場。在它們之中,電子和質子被迫結合在一起產生中子,因此得名中子星。
弗雷澤討論了磁星,從理論上講,這種恆星會坍縮成奇異恆星。
然而,它們也可能自行坍縮,因為宇宙學理論的一部分允許磁星坍縮成更緻密的形式,這種形式類似於具有必要夸克混合物的奇異恆星。這樣做無疑會產生伽馬射線爆發,田博士和他的合著者認為他們在 GRB 240529A 中發現了這種爆發。
該特定 GRB 的細節包含著線索。有三個不同的“發射事件”,代表了坍縮為磁星、坍縮為奇異恆星以及隨後奇異恆星旋轉減速的不同階段。不同的伽馬射線光譜代表了爆發的每個部分,每次爆發之間都間隔幾百秒的相對平靜時間,考慮到物體坍縮的質量,這似乎是一段極短的時間。
此外,在X射線光譜中,光變曲線的另一部分可以被描述為包含「高原」。據作者稱,每個高原都可能代表這顆奇異恆星誕生的一個階段,第一個高原代表它的冷卻階段,第二個高原代表它的「固定」階段。
根據他們的計算,如果 GRB 代表一顆奇異恆星的誕生,那麼觀測到的數據與理論值最為吻合。因此,天文學家似乎首次獲得了一些證據來支持 20 世紀 80 年代提出的理論。但是,與往常一樣,還需要進行更多的測試,其他研究人員也應該證實作者的計算。但如果他們真的做到了,這將是實驗天文物理學的重大飛躍——並且可能預示著更多奇怪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