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旅者
|
|
« 於: 2008-08-10 16:32:08 » |
|
雖然離日全食結束只過了一個星期,不過年紀大了記憶力衰退,有些細節已經開始兜不起來了,所以趁還有印象寫下這篇,一方面給自己留一個記錄,一方面在往後如果還要再去看日全食(明年一定),也好有個參考,同樣的毛病不會再犯。寫的落落長,要看要有點耐心。 也感謝嘉義天文協會提供了這次機會,還有aa兄、wyk兄、廖大慷慨的借我器材。 ******************************************************************* 一、事前規劃 第一次看日全食,機會難得也想說多照一些,所以出發之前參考了一些資料,看了好幾次游大立老師、楊昌熾老師還有立群兄在嘉義天文協會第一次行前說明會的演講錄影,擬定了一些拍攝計劃,其中當然接望遠鏡拍是一定要的,日全食攝影主要的項目是色球層、日珥、日冕、貝利珠及鑽石環,還有偏食階段缺角的太陽,這些項目用直焦足矣,不同的快門拍日冕有不同的效果,之前看到APOD有一張( http://www.bjp.org.cn/apod/2006-04/07/content_6369.htm),覺得真是了不起,所以就打算隔一檔拍一張,由快拍到慢。 另外日全食過程的連續攝影也是不可少的(大陸叫「葫蘆串」),傳統都是利用可重覆曝光的底片機,這樣是一張底片定生死,後來我翻了翻香港出版的「數碼天文攝影」,裡頭有介紹疊星跡的方法,我拿來先試了試月亮,後來在我家陽台試試拍太陽,效果都還不錯,因此決定用DSLR來拍。
|
|
« 最後編輯時間: 2008-08-10 21:31:17 由 星空旅者 »
|
已記錄
|
|
|
|
星空旅者
|
|
« 回覆文章 #1 於: 2008-08-10 16:37:08 » |
|
全食時的星野以及過程中天空的光影變化也是一項拍攝的重點,有次上網搜尋,有看到2003年的南極日全食的時候有紀錄一連串全食時月影錐移動的鏡頭,另外在看到2002年澳洲日全食以及在YouTube上有一個老外在日全食時玩高空跳傘的影片,裡面也有明顯的月影錐,而這些全食發生時的角度都很低,剛好這次新疆日全食發生時的仰角也沒高到那,因為也計劃用廣角鏡頭搭配定時快門來拍攝,星野的話事後再疊疊看。 還有在AstroArt中看到2002年澳洲日全食的照片( http://www.astroarts.jp/gallery/solar_eclipse/20021204/image/miyata2.jpg),不知怎的覺得這樣的題材很吸引我,因為也打算也來這樣拍一張,所以也計劃在我背後放台DC有空按一下,拍個一兩張就夠了。 在參加嘉義天文協會的日全食直播記者會的時候,游大立老師有播放他在2006年利比亞全食時的錄影,我覺得有趣極了,所以也仿傚他在我前面擺台DC,錄看看我全食階段時做了些什麼。 在YouTube上看了很多日全食的影片,所以也想來錄一段日全食全記錄影片回來慢慢欣賞。 * 拍日全食的器材和自己特製的太陽眼鏡,戴上去除太陽外什麼都看不到了。另外注意看背景天空的顏色
|
|
« 最後編輯時間: 2008-08-10 21:34:53 由 星空旅者 »
|
已記錄
|
|
|
|
星空旅者
|
|
« 回覆文章 #2 於: 2008-08-10 16:45:25 » |
|
二、器材
這次要拍攝的項目不少,所以用赤道儀載是少不了的,赤道儀沒什麼選擇,我只有這麼一台GPD而已;而望遠鏡也沒什麼選擇,也就那麼一隻kenko罷了,拍前為了焦距問題傷腦筋,kenko的焦距是640mm,接上DSLR換算成135相機的焦距是1024mm,太陽直徑約佔整畫面的1/4多,減焦後是819.2mm,太陽直徑約佔整畫面的1/5,焦距短固然會表現出較多的日冕範圍,但是太陽表面的細節如日珥、色球等就少了;後來靈光一閃,再加隻短焦的不就得了?本來想向wyk兄借他的小白腸,再想想用我原本300mm俄頭就好了。 連續過程和月影錐移動攝影(曠時攝影?)因為是定時拍攝,所以打算用自動快門線來效勞,最早是買了萬菱出品的,這個比較小且功能較多,但是按鈕實在不太好按,後來在露天拍賣看到Phottix的,做的很像canon原廠的,而且價格便宜所以又買了一隻,功能是比萬菱要少一點不過好按的多,不過作工質感………..最怪的是居然沒有電源開關。 DV是跟aa兄借的,出發前實際試拍了一下,發現10倍光學變焦的太陽有點小,所以又買了個加倍鏡裝上去,因為都沒用過DV所以只打算從頭錄到尾就好。
* 游老師的機絲頭
|
|
« 最後編輯時間: 2008-08-10 21:39:40 由 星空旅者 »
|
已記錄
|
|
|
|
星空旅者
|
|
« 回覆文章 #3 於: 2008-08-10 16:47:14 » |
|
要搞定上面的那些計劃最少要有3台DSLR,我已經有一台400D,後來wyk兄將他的20D借我,從wyk那接到20D真是嚇了一跳,拿慣了400D輕便的機身就覺得20D很重,本來的打算是20D接我的A16拍連續攝影,就給它掛在重鎚桿上改拍月影錐移動,鏡頭先是轉接zenit 16mm魚眼,後來廖大慷慨的借我他的寶貝sigma 10-20/F4,所以就替換上去了。 本來想跟大貓借他的300D,不過想想算了另外買了一台450D,和400D相比按鈕的質感和畫面有點像是玩具,不過功能是強大了不少,其中live view功能一開始覺得很新奇,不過再想一想除了拍星外好像就沒什麼用了。 帶器材出國這是第二次,所以沒什麼困難,這次帶了個大皮箱,光箱子就重了,為了減輕重量所以一改一般裝箱的方式,把望遠鏡仔細包起來放皮箱裡,赤道儀包一包放到背包中,不過以後也不會再這樣做了因為赤道儀重死了背的肩膀好酸,還有過台灣海關時只是被要求拿出來看一下是什麼,不過在過深圳海關(?)時被要求要托運,因為我塞在背包裡的重鎚桿算是凶器。在烏魯木齊機場領行李時從行李出口掉到輸送帶上發出「ㄎㄡ」的一聲真讓人心痛。
|
|
« 最後編輯時間: 2008-08-10 21:43:01 由 星空旅者 »
|
已記錄
|
|
|
|
星空旅者
|
|
« 回覆文章 #4 於: 2008-08-10 16:49:16 » |
|
三、計劃
綜觀上面的構想,第一個念頭是我犯了貪多的大忌,但是想想也許事前演練熟了可以面面俱到,不過事與願違,後來工作較忙就沒管這事,等到快出發了才想說都沒練,能做的就是盡量減少要操作的項目,第一個就先把要帶去拍外圍日冕的300mm俄頭取消,再減少一些要分神操作的東西,經過一番取捨後做了以下規劃:
********************************************************************
6:04:08 -65:00 食甚前65分鐘,開始連續攝影,M模式、F11、快門1/400;自動快門5分鐘一張拍13張。 6:08:24 -61:00 初虧前1分鐘,拍攝缺角過程,M模式、快門1/400;自動快門1分鐘一張拍61張。 7:04:08 -5:00 食甚前5分鐘,停止連續攝影,拿下濾鏡、重設450D,F5.6、光圈先決、自動包圍曝光+/- 2EV;重設自動快門、延遲3分鐘、3秒一張拍80張。 7:07:08 -2:00 食既前1分鐘,快門線對換,打開20D、F5.6、光圈先決、自動包圍曝光+/- 2EV,權衡式測光;重設自動快門、3秒一張拍80張;開始錄影。 7:07:50 -1:20 食既前20秒,拿掉濾鏡、設自動包圍曝光+/- 2EV、快門調至1/1000,一秒按一下。 7:08:15 -0:55 對日冕包圍曝光,向左轉2 – 2 – 14 – 2 –2 –9 –2 –2,最後會有較長的曝光時間,記得拿雙筒看一下太陽,還有後面的那台DC 7:09:05 -0:03 拿起前面那台DC轉一圈 7:09:30 +0:22 調整DV的曝光,還有zoom out一下,把400D快門調回1/1000 7:09:55 +0:48 生光前10秒,一秒按一下拍攝生光過程 7:10:20 +1:12 生光後15秒,停止拍攝,裝回kenko和DV的濾鏡,停止DC的錄影、關閉20D和450D;快門線對換,設1分鐘一張,拍61張。 7:13:08 +4:00 重設450D,裝回濾鏡,改M模式、F11、快門1/320;重設自動快門、5分鐘一張拍13張。 8:09:08 +60:00 全部關閉,收工。
*************************************************************************
這是日食前一晚所做的計劃,僅供參考,因為連我自己都沒有完全實行~~~~
|
|
« 最後編輯時間: 2008-08-10 21:45:19 由 星空旅者 »
|
已記錄
|
|
|
|
星空旅者
|
|
« 回覆文章 #5 於: 2008-08-10 16:55:33 » |
|
四、偏食階段
這階段就只是等待全食的到來,先前看到游老師做的連續動畫也想來照樣弄一個,設定一分鐘拍一張,不過從初虧開始有段時間太陽被雲遮住了,後來雖然散了但是陸續還是有點雲經過,使得偏食過程拍攝不是很順利,而雲的影響讓快門也要跟著調整,不然太陽有亮有暗,不過調了也是有亮有暗。 此外,曝光參數是參照NASA的曝光表,我用的也是ND.5的thousand oaks太陽濾紙,照那參數拍出來的太陽頗暗,NASA應該是假設正午無雲透明度高的時候吧。
* 就太陽缺角,沒什麼啦~~~(640/F8,曝光1/320~1/200,thousand oaks太陽濾紙)
|
|
« 最後編輯時間: 2008-08-10 21:47:43 由 星空旅者 »
|
已記錄
|
|
|
|
星空旅者
|
|
« 回覆文章 #6 於: 2008-08-10 17:01:20 » |
|
五、食既
原本拍攝這項目的應該是400D,會這樣做是著眼於這項是手動操作而已是所有相機裡要拍最多張的,所以用我熟悉的相機來擔綱,不過新疆的風景很美所以照了很多照片,因為擔心記憶卡會不夠所以陣前換將改由450D來拍 快接近食既時因為在調整20D的自動快門設定,突然聽到底下廣場的驚呼聲以為全食開始了,趕快丟下去按快門,還好來得及記錄下食既前後的影像。 比對這一連續照片,按照太陽完全被遮住的時間(第三張),raw檔上顯示的時間是19點08分11秒,跟先前在天之文論壇上看到的預報時間19點08分10秒幾乎相同(我相機和手表出發前有打過117對時),第一張的貝利珠與第二張間隔1秒,但第二張的貝利珠到第三張的貝利珠消失間隔4秒(19點08分07秒),那時候我在找相機上的menu鍵在那裡,因為原先的打算是用自動包圍曝光+/- 2ev來拍的,所以這一系列只有用1/1000的快門拍攝,這個速度拍鑽石環不理想(太快),拍貝利珠也不理想(慢了點)。 比對NASA的貝利珠預報,那一層厚厚的光似乎是預報中的三個位置,上方還有兩顆,應該是預報圖中上面那兩個凹陷的地方造成的。 貝利珠消失,全食開始,但是還是可以看到厚厚一層色球層。 而出發前看到Aray用PST拍的照片,太陽乾乾淨淨的,本以為應該看不到日珥,不過當天拍完檢視的時候發現靠近太陽北極的地方有一道明顯的日珥,而回來再仔細看又發現在貝利珠出現的地方也有一大叢較小的。
|
|
« 最後編輯時間: 2008-08-10 21:50:18 由 星空旅者 »
|
已記錄
|
|
|
|
星空旅者
|
|
« 回覆文章 #7 於: 2008-08-10 17:09:12 » |
|
六、日冕
日冕是這次日全食的重頭戲,大約浪費了十多秒終於找到menu鍵了,快快的設定自動包圍曝光,然後從最快的1/4000秒到最慢的6秒,總共拍了26張,不過後來檢視一下照片,覺得1/1250以下可以免了,因為幾乎看不到什麼東西。 用wyk兄傳授的日冕加強術處理,仔細看到內日冕的根部,一絲一絲的日冕流向外衝出,不過在那一叢日珥的地方,日冕流有被扭曲,似乎被拉回來的樣子,應該是受到日珥的影響。 仔細看月球的邊緣不是平整的。
* 日珥及日冕根部,1/250單張,wyk流日冕加強術~~~ 可以看出一絲絲的日冕流向外擴散,但是在那一叢日珥的地方彎成拱形,另外靠近太陽北極的地方也有這現象, 但是另外一端的大日珥卻沒有。
|
|
« 最後編輯時間: 2008-08-10 21:54:00 由 星空旅者 »
|
已記錄
|
|
|
|
星空旅者
|
|
« 回覆文章 #8 於: 2008-08-10 17:21:34 » |
|
日冕很漂亮,而且內冕和外冕的各自有不同的特色。
* 內日冕,1/500+1/200+1/80,wyk配方~~日冕流中規中矩的直直往外衝 * 外日冕,1/30+1/13+1/5,wyk配方~~日冕流開始糾在一起了
|
|
|
已記錄
|
|
|
|
星空旅者
|
|
« 回覆文章 #9 於: 2008-08-10 17:28:27 » |
|
在拍攝的過程中,抽點空用我那個pentax 10x21小雙筒觀察了一下,日冕大致呈圓型,不過從東西向各拉出一條呈剪刀狀長長的日冕流,延伸了大約2個太陽半徑的範圍;日冕很難形容,可以看出一道道的噴流,但是又不若經過影像處理的照片顯示的那麼明顯,有點像薄紗窗簾那樣。有人說可以感受到日冕流在飄動,不過可能是看的時間短所以沒感覺到。 很慶幸有用望遠鏡瞄了一眼。
* 由內到外 1/125+1/20+1/5+0.4秒,有爽到~~ 我日冕從內到外共拍了22張,如果全部疊起來不知會怎樣。
|
|
« 最後編輯時間: 2008-08-10 21:57:02 由 星空旅者 »
|
已記錄
|
|
|
|
星空旅者
|
|
« 回覆文章 #10 於: 2008-08-10 17:30:21 » |
|
七、月球影 月球影其實算好拍了,不過要拍的好很不容易,ISO100,曝光1.6秒已經可以感覺出月表的影子了,4秒鐘時可以看出兔子的樣子,但是到6秒就過亮了,不過始終都是不清不楚的,兩者的反差實在相距過大,後來看了別人拍的在猜想說也許用高ISO值拍會有較大的動態範圍,留待明年驗證。
|
|
« 最後編輯時間: 2008-08-10 21:58:42 由 星空旅者 »
|
已記錄
|
|
|
|
星空旅者
|
|
« 回覆文章 #11 於: 2008-08-10 17:35:08 » |
|
八、全食星野及月影錐移動
來不及設定所以失敗,而那天低空都是雲,還有西北到北方有一大片山壁組擋所以不適合做這個,這是自我安慰。
九、連續攝影
抓歪了也失敗,下次要拍應該先用「那片天」模擬,用本地的太陽模擬沒有效。
十、日食過程錄影
承蒙aa兄大方的借我DV,不過最高光學變焦是10倍太陽看起來小小的所以另外買了個加倍鏡裝上去,後來用用還是覺得2x加倍鏡不太夠,不過既然買了也沒辦法,就稍稍用了點數位變焦,如果有人有興趣用DV錄,我覺得要20倍光學變焦以上的才夠用,最好是裝2.5x或是3x的加倍鏡,太陽太大還可以zoom out回來。 另外加倍鏡這東西也是一分錢一分貨,貪便宜的結果就是畫面有明顯的色差,畫質也不怎麼清析。
|
|
« 最後編輯時間: 2008-08-10 22:00:30 由 星空旅者 »
|
已記錄
|
|
|
|
星空旅者
|
|
« 回覆文章 #12 於: 2008-08-10 17:41:01 » |
|
十一、全食時的環境
在日全食過程中觀察四週環境也是件有趣的事。因為拍攝太陽缺角階段都交給自動快門代勞所以還有辦法東張西望看一看四週環境順便寫下來,在6:50太陽從一片雲後冒出來,但是卻沒有跟著變亮,可以明顯的感覺天變暗了,稍後往天空一看,天還是藍的,但是藍的很奇怪,說不出來的詭異,好像被什麼東西罩住一樣。然後開始有小鳥三三兩兩的飛回來了。 全食開始那一瞬間因為低頭拍照所以沒看到,全食時天空並不算太黑因為我還可以看到450D上面的按鍵字,抽個空抬頭看,第一眼望去我腦袋中突然閃出千字文開頭的四句:「天地玄黃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張」,整個天空說黑不黑說藍不藍,有點像是光害中的夜空,靠近地平則還是明亮的黃白色,抬頭看的時間不長倒是沒注意看到多少星星,只注意到金星一顆。而應該是日冕的關係覺得全食時的太陽比平常大很多,黑黑的圓套著一圈光環。
* 全食發生前的天空,天空藍的很奇怪,但是相機拍不出那種感覺 * 全食的太陽,實際看的時候日冕向那樣一個圈圈沒很大,但是背後天空沒那麼暗
|
|
« 最後編輯時間: 2008-08-11 08:39:53 由 星空旅者 »
|
已記錄
|
|
|
|
星空旅者
|
|
« 回覆文章 #13 於: 2008-08-10 17:49:13 » |
|
四週一片寂靜,旁邊拍攝的同好專注於拍攝沒講什麼話,除了按快門的聲音以及底下廣場人們驚呼的聲音還有日食直播主持人解說的聲音外,就沒有其他聲音了。 看過文章形容說日全食發生會產生日食風,不過觀測地一直有風的關係所以沒什麼感覺,也不覺得風向有改變。 另外變化最多的除了天空外應該就是溫度了,這次還帶了個溫度計,濕度一直維持在20%左右(真乾),而溫度從初虧之前最高可到38∘C(熱死了),初虧開始因為有雲遮擋所以降到34∘C,後來雲散了也沒變低,就一路降到食既前的26.9∘C,食甚時一直忙著拍照所以沒空看,生光之後瞄了一眼是26.4∘C,之後逐漸回升,不過也近傍晚了所以只回升到30∘C,至於有人講會涼到讓人穿毛衣,我倒是不覺得,頂多是從很熱變成有點熱而已。 生光之後隨著月影的遠離,天空顏色開始恢復我們所熟知的樣子,也有小鳥一整群的飛出來,廣場的人們也漸漸散去,一同拍攝的同好有的站起來活動活動,有的分享剛剛拍攝的成果,有的討論剛才日全食的情況,有的則在哀號剛才什麼什麼沒有拍到(就是我 )~~~~~ * 全食時的天空 * 在月曆紙上用原子筆撮的,注意看太陽缺角的方向
|
|
« 最後編輯時間: 2008-08-10 22:11:37 由 星空旅者 »
|
已記錄
|
|
|
|
星空旅者
|
|
« 回覆文章 #14 於: 2008-08-10 17:59:33 » |
|
寫完了,借個版面給自己留個記錄,想想自己做了那些蠢事, 以後要去追日食的時候不會再犯~~~
再貼一些別的
* 立群兄 * 洪大哥 * 游大立老師 * 忘了他是誰 * 嘉義天文協會日全食直播的器材,戴帽子穿黃衣是楊育寬老師 * 全食結束,底下廣場的人開始散去了
|
|
|
已記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