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tam.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EF86D8AF23B9A85B&sms=F32C4FF0AC5C2801&s=B0FA4F0CEFDE3AF9&fbclid=IwAR22kenZ4ygQKYkzMmrulMln2bfobPPSBgQ9bW9stHxyH1DXA7grhrE0i04 這個Ia 型超新星的年輕殘骸名為SNR 0519-69.0也被稱為CAL 26、RASS 183和RBS 638,位於劍魚座和山案座間,距離我們約164,000光年,是白矮星爆炸產生的碎片。當達到臨界質量後,無論是從伴星中獲取物質還是與另一顆白矮星合併,這顆恆星都會發生熱核爆炸並被摧毀,Ia型超新星因具有極大且固定的爆發強度,可當作標準燭光來反推宿主星系的距離。為了確定SNR 0519-69.0中的恆星在多久前爆炸,以及了解超新星發生的環境,研究團隊分析了錢卓拉X射線天文臺(Chandra X-ray Observatory)、哈伯太空望遠鏡和史匹哲太空望遠鏡(Spitzer Space Telescope)的資料。他們比較了2010年、2011年和2020年的哈伯影像,測量爆炸衝擊波中物質的速度,其範圍約為每小時610萬至890萬公里。如果這接近估計速度的上限,那麼因爆炸產生的光將確定約在670年前到達地球,或在英法百年戰爭及明朝鼎盛時期。然而,自最初的爆炸以來,物質的速度很可能已經減緩,這將使爆炸發生的時間比670年更近。
SNR 0519-69.0的影像合成圖。影像中包含來自錢卓拉X射線天文臺的資料,綠色、藍色和紫色分別對應低、中和高能量X射線;和來自哈伯的光學資料,紅色為殘骸的周邊,白色為殘骸周邊的星點。圖片來源:NASA / CXC / GSFC / Williams et al. / STS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