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r.png, 0 kB
首頁 arrow 觀星論壇 arrow 星際大廳、哈拉區 arrow 天文新知 arrow 生命不仅限于宇宙宜居区
生命不仅限于宇宙宜居区
2024-06-22 18:20:28 *
歡迎光臨, 訪客. 請先 登入註冊一個帳號.
您忘了 啟用您的帳號嗎?

請輸入帳號, 密碼以及預計登入時間
新聞:
 
   首頁   說明 登入 註冊  
頁: [1]
  列印  
作者 主題: 生命不仅限于宇宙宜居区  (閱讀 1267 次)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8140



« 於: 2016-08-08 08:38:52 »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527247.htm

所谓“宜居区”是指在距离恒星一定范围的空间中,水能够以液态形式存在,温度适中的区域。然而美国莱斯大学地球科学家阿德里安莱纳蒂克(Adrian Lenardic)指出,这种理论,仅仅是以我们所生存的太阳系为基础,局限性太大。

莱纳蒂克以及其同事认为,在太阳系外的星系中,适合居住的行星可能存在于宜居区之外。相比于太阳到地球的距离,行星与恒星距离更远或更近都有可能具备生命存在所需的基本条件。莱纳蒂克指出,“长期以来,我们都生活在太阳系中。我们的很多体验也是基于此。但它仅仅是一个个例。”

“虽然论文中所提及的新理论是关于宜居行星,但在某些方面这也是一个长期困扰科学家的老问题:偶然性与必然性、规则与无序、确定论与概率论之间的平衡。”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如果太阳系得以再次生成,它是否仍会演变成如今的太阳系?长期以来这都是哲学问题的范畴。现在通过对太阳系以及其他恒星周围行星进行观测,我们可以说这也是一个科学问题。如果我们在其他星系中发现行星处于金星的位置上却存在生命迹象,那么我们就会知道我们在太阳系中所看到的‘宜居区’并不是普遍现象。”

在扩大可居住区概念的基础上,研究人员能够确定地球生命存在的基础并不在于宜居区理论。地球早期的环境并不适于生命存在。换而言之,一个细微的变化就会改变金星的命运,将其从一个大气有毒的荒漠星球变为一个充满生机的绿色星球。

研究还对地球特定的板块构造是生命得以存在的关键因素产生了质疑。莱纳蒂克指出,“对于板块构造因素尚无定论。譬如在20亿到30亿年前的早期地球时期,那时这个星球和没有生命的外星球没有什么两样,和现在的地球完全不同,甚至连氧气都没有。现在有一个疑问,板块构造在生命进化中或许根本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然而随后生命就在地球上诞生了。事实上,可能是地球在进化过程中改变了自身状态。因此从早期地球与现在地球的巨大差异角度讲,我们在观测其他星球时不应当拘泥于有无氧气或地质构造。”

莱纳蒂克表示,“宜居区是一个渐进式的变化过程。如何理解生命与行星的共同进化过程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东西。”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頁: [1]
  列印  
 
前往: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會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觀星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Powered by MySQL Powered by PHP Powered by SMF 1.1.17 | SMF © 2011, Simple Machines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spacer.png, 0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