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r.png, 0 kB
首頁 arrow 星際大廳、哈拉區 arrow 天文新知 arrow 恆星和行星分界+行星大小其實有限制
恆星和行星分界+行星大小其實有限制
2024-11-24 05:56:43 *
歡迎光臨, 訪客. 請先 登入註冊一個帳號.
您忘了 啟用您的帳號嗎?

請輸入帳號, 密碼以及預計登入時間
新聞:
 
   首頁   說明 登入 註冊  
頁: [1] 2
  列印  
作者 主題: 恆星和行星分界+行星大小其實有限制  (閱讀 22038 次)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330



« 於: 2009-04-29 09:51:07 »



韋伯望遠鏡小到無法解釋的棕矮星 質量僅木星 3~4 倍
https://familystar.org.tw/index.php?option=com_smf&Itemid=33&topic=38731.msg260549#msg260549
=
行星  恆星  大小 質量 限制

棕矮星 質量的上限約是75~80倍木星質量  
棕矮星  下限大約是13倍木星質量(發生氘核融合反應的質量下限);
 棕矮星的質量為13倍至80倍木星質量,即太陽質量的0.01至0.08倍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6%9C%80%E5%B0%8F%E8%B3%AA%E9%87%8F%E6%81%86%E6%98%9F%E5%88%97%E8%A1%A8


 紅矮星(Red dwarf)是一種質量較小、溫度較低的恆星,其質量是太陽質量的0.075至0.5倍
 恆星下限 太陽質量  8%   上限  150 倍太陽  

橙矮星(Orange dwarf),是較為接近太陽質量的恆星種類,其質量是太陽質量的0.5至0.8倍

黃矮星(Yellow dwarf),是最接近太陽質量的恆星種類。這些恆星的質量大約在0.8至1.0太陽質量  

白矮星(White dwarf),是低質量恆星演化階段的最終產物。這些恆星的質量大於1太陽質量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6%81%86%E6%98%9F%E8%B3%AA%E9%87%8F
恆星能進行核融合的質量是8.3%太陽質量,或是87倍木星質量


==

FROM
發現最近的L矮星,為太陽系以外本質亮度最暗的天體
http://www.rayfme.com/bbs/thread-33430-1-1.html

小質量恆星 http://www.taipei.gov.tw/AP_Data/Message/3790000000/379040000E/379041700E/.message/200811/2/490d2461:5a0c/490d4363.pdf

棕矮星並不會進行核融合反應,因此質量的上限約是75~80倍木星質量  
下限大約是13倍木星質量(發生氘核融合反應的質量下限);
目前所觀測到系外行星的最大質量約為11~12倍木星質量,兩者之間的界線事實上已經不太明顯。

應該說 低於 木星質量 13倍可能 都算行星 .  不過也許會有特例 , 不過 不知道 類地型行星最大會多大  ??

======


智利大學發現一顆編號DEN 0255-4700的恆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L矮星(L dwarf),而且是太陽系外已知最暗的天體。離地球約16.2光年(4.97秒差距),是第48近的天體。它的本質亮度—所謂的「光度」,比我們的太陽還暗1億倍,換句話說,它是顆非常紅的天體稱為L矮星。這是第三顆在地球鄰近區域發現的L矮星,但卻是目前已知最近的;第二近的L矮星距離約為24光年。

小質量恆星 http://www.taipei.gov.tw/AP_Data/Message/3790000000/379040000E/379041700E/.message/200811/2/490d2461:5a0c/490d4363.pdf


在赫羅 HR 圖可以看到
http://www.phys.ncku.edu.tw/~astrolab/New_page/e_book/lite_secret/lite_secret.html#spectral_class

O型星  藍/藍白色  > 30,000K  伐三﹙獵戶座i 星﹚ 質量60倍太陽  
B   藍 /青白   11,000~30,000K    角宿一 ﹙室女α星)
A   白色  7,500~11,000K  天狼星 (大犬α星)
F   黃白  6000~7500   南河三 (小犬α星)
G   黃    5000~6000   太陽
K   橘黃  3500~5000   大角 (牧夫α星)
M   紅    2000~3500   參宿四 (獵戶α星)質量為太陽的15倍  

質量最小的M型星約0.4倍太陽質量 , K與M型星的質量已經相當的小,核心在進行完氫融合成氦的核融合反應之
後,無法再進一步將氦融合成更重的元素只能慢慢收縮將餘溫耗盡後,變成一顆死寂的星球。

紅矮星   M型星這類低質量恆星最大亮度不會超過太陽的十分之一,表面溫度在3,500K以下,主要發出紅光因此也被稱為「紅矮星」。

棕矮星   比紅矮星質量還要小  質量低於0.075倍太陽質量的 棕矮星的出現是因為在形成之初,原始雲氣重力塌縮的過程中,溫度不足以點燃氫的核融合反應,但核心卻達到電子簡併(類似白矮星)的狀態足以抵抗重力。

比M型星質量更小的恆星天文學家把它們分別稱為L型、T型和Y型的恆星。


L型星    比M型星質量更小的稱為溫度大約只有1,300~2,000K左右,在可見光
部分已經非常昏暗,部分較大質量的L型星可以點燃氫的核融合反應屬於溫度較低的紅矮星;質量較小的L型星常被冠以矮星的稱呼稱為L矮星。

T矮星   溫度低到只剩700~1,300K,屬於溫度較低的棕矮星。T矮星光譜峰值已經不在可見光波段而偏移到紅外線波段,並且開始出現甲烷的譜線。
=> http://web1.nsc.gov.tw/fp.aspx?ctNode=40&xItem=8469&mp=1
目前發現的最低溫棕矮星是2MASS 0415−0935 位於波江座,  19 光年,體積與木星差不多,表面溫度只有攝氏 410 度, 光譜顯示它的大氣中含有甲烷與水蒸氣,屬於最低溫天體的特性,光譜分類是T型


Y矮星   天文學家推測在T矮星之後,應該還有低於700K的超級低溫棕矮星 。雖然在2008年三月找到一顆溫度620K的棕矮星,不過Y矮星目前仍處於理論構建中尚未有完整理論與觀測證據
=>  http://www.tam.gov.tw/cgi-bin/Message/MM_msg_control?mode=viewnews&ts=480a0c60:9ba&theme=/3790000000/379040000E/379041700E/tam.message2&layout=

科學家在距離地球40光年發現最冷的褐矮星。 質量是木星的15-30倍,表面溫度為350攝氏度,與水星赤道表面溫度相近,比金星表面溫度更低。這項發現引起了科學家的極大興趣,其原因是這種星體將大行星從小型恆星中劃分出來,目前從理論領域上將其命名為新的恆星類型『Y矮星』。加拿大-法國夏威夷望遠鏡恆星研究員洛西· 艾伯特說,『這是介於恆星與行星之間最後的光譜類型。』他參與該研究小組將鑒別了這顆新發現的最冷褐矮星,將其命名為『CFBDS0059』。

« 最後編輯時間: 2023-12-17 11:04:14 由 peter »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亮晶晶
星團
*****
文章: 2829


« 回覆文章 #1 於: 2009-04-30 11:27:09 »

行星的"定義\"是什麼? Smiley
已記錄

昨夜星星問我:
          朋友!--你在想什麼?
                下定決心了嗎?
                       你將情歸何處?
星星又問我:
         朋友!你愛星星...真愛地球嗎?                                    
暗夜的燈光...真能除去內心的恐懼嗎?
只要有"愛"...

我們是一群有能力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伙伴...
不只在暗夜...也在人生的道路上!

星空復育的希望寄於.."公民思辨"!

我支持"陪審團制度"

同理心運動(empathy):欣賞不同...
Skyray
GSX-401FW STARGAZER
區域板主
銀河系
*****
文章: 8368



« 回覆文章 #2 於: 2009-04-30 12:56:34 »

行星的"定義\\"是什麼? Smiley

參考: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A1%8C%E6%98%9F&variant=zh-tw
已記錄

觀星之樂~貴在分享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330



« 回覆文章 #3 於: 2009-04-30 13:17:38 »

截至2009年2月,人類已發現339顆太陽系外的行星被確定
==> 已經發現 300多顆 了

科技進步真快 .
不過 被降為為矮行星 冥王星  好像 美國人一直想翻案 ..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Skyray
GSX-401FW STARGAZER
區域板主
銀河系
*****
文章: 8368



« 回覆文章 #4 於: 2009-04-30 13:42:39 »

截至2009年2月,人類已發現339顆太陽系外的行星被確定
==> 已經發現 300多顆 了

科技進步真快 .
不過 被降為為矮行星 冥王星  好像 美國人一直想翻案 ..


翻案新聞:http://www.tam.gov.tw/cgi-bin/Message/MM_msg_control?mode=viewnews&ts=49c1a688:3dd1&theme=/3790000000/379040000E/379041700E/tam.message2&layout=
已記錄

觀星之樂~貴在分享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330



« 回覆文章 #5 於: 2009-04-30 14:06:40 »

skyray  太強  ...

一下就找到資料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Skyray
GSX-401FW STARGAZER
區域板主
銀河系
*****
文章: 8368



« 回覆文章 #6 於: 2009-04-30 14:08:46 »

 Grin~不是我厲害~是GOOGLE大神厲害;D
已記錄

觀星之樂~貴在分享
阿民
流星
*
文章: 9


« 回覆文章 #7 於: 2009-04-30 17:14:06 »

截至2009年2月,人類已發現339顆太陽系外的行星被確定
==> 已經發現 300多顆 了

科技進步真快 .
不過 被降為為矮行星 冥王星  好像 美國人一直想翻案 ..
新的決議 似乎將與冥王星類似的海王星外矮行星統歸於一類,稱為「類冥王星」天體 (plutoid)
這樣冥王星感覺是升級了。
http://www.tam.gov.tw/cgi-bin/Message/MM_msg_control?mode=viewnews&ts=48576419:2c14&theme=/3790000000/379040000E/379041700E/tam.message2&layout=
已記錄
TIM
恆星
****
文章: 617


« 回覆文章 #8 於: 2009-05-04 10:49:13 »

一個純"名詞"定義的問題吧...!

不管是不是\"行星",它都在那繞,而且軌道平面又與其它八顆不在同一面上,不就是個天體,愛怎麼稱呼都不能改變其天體的物理等性.
有差的,只是歷史上,會變成八大行星,再也沒有美國科學家發現的第九大行星而已,那顆冥王星就變成美國科學家發現的一顆"怪怪的像行星一般繞行太陽的天體"了.

重要的是發明或發現要能真的應用或有助於後續的科學發展,名詞只是稱謂或記錄上的表現而已,中國人歷代不只發現許多,還發明那麼多科學上的種種一切,卻只因清末的鎖國,害的炎黃子孫有整整半個世紀多,在科學及工業上,落後西方工業革命後的成就不知有多少.

會心一笑來看,這個結論告訴我們,要發現就發現大顆一點的,讓世界眾多的科學家無法推翻其定義,其實以現狀不管九大或八大行星,扣除遠古五大的金木水火土,剩下四個或三個以外,有上百個國家到現在\"仍沒有發現行星",真不知美國人對這有什麼好吵的,光登陸月球現今就沒有任何國家做到,美國的科學成就不是僅靠那個只發現的"不太合群的第九顆行星"而來自我證明吧! Grin.

已記錄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330



« 回覆文章 #9 於: 2009-05-04 11:03:21 »

答案很簡單 是 "美國人\" 發現的 ...但是iau 說法 要讓其他國家 天文學家 翻案 應該難..
 但是 . 當年發現冥王星就已經覺得太不合理 ..以前認知 是 外行星 是氣體
冥王星已經不對  ..又太小 .. 對海王星的引力 應該 沒影響

不過 , 現在科學家對太陽系形成又有別看看法, 目前知道 有一說
類地型 在內  類木星的 在外, 但是以目前天文學家發現系外行星來看  .. 熱木星都離很近
後來才慢慢找到 有多行星的其他恆星係統, 但是  土星 天王  海王都離太遠 如此遠地方 沒有足夠材料可以做出 大行星 ..特別是 天王星 怎會無緣無故 躺轉 Huh?
 所以有人認為 先前一開始都離母星太陽很近 但是某天 發生意外 , 讓土星 外拋   木星內縮 .   至於天王  海王 被甩出去時 流浪一段時間後又被抓回來 , 天王星變橫躺轉  ..
也因為如此  地球 剛好在有生命地區

至於小行星帶  以前認為是某行星碎掉 ,  現在認為是  太陽 和 木星引力拉扯 , 所以無法結成 大塊 .
至於 kbo 外天體 到底還有沒有 planet X ..真的很難說
現在有找到 有些恆星 的伴星 可能離相當遠
如果太陽 真的有顆 L /T 矮星伴星,   離 太陽 很遠
現在 又在 銀河 那堆 星中 ..也是可能還沒法被發現 ..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330



« 回覆文章 #10 於: 2017-05-10 12:57:05 »

http://web.mit.edu/ajb/www/tdwarf/classification/
其中 光譜 T  類科學家還分 T0~ T8  ?? 

 

最近發現一顆接近行星質量跟棕矮星下限約 12.7 木星質量天體

 J013656.5+093347
=> http://familystar.org.tw/index.php?option=com_smf&Itemid=45&topic=28248.msg230270#msg230270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330



« 回覆文章 #11 於: 2017-05-10 13:00:02 »

http://www.stsci.edu/~inr/ldwarf1.html

L dwarf and T dwarf spectral classification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330



« 回覆文章 #12 於: 2019-04-26 12:25:16 »

L矮星   

http://familystar.org.tw/index.php?option=com_smf&Itemid=45&topic=32247.0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330



« 回覆文章 #13 於: 2020-02-15 16:01:24 »

http://www.tam.museum/astronomy/astronomy_detail.php?lang=tw&id=801

談到行星大小,尤其是質量和半徑,其實是有些限制的;而這限制,跟物理有關。美國西南研究所(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Natalie Hinkel試圖從行星和它們母恆星之間的化學關連性,以及不同大小的行星可能有的內部結構和含有的礦物等,來探討是什麼讓行星能支持生命存在。 太陽系行星分成兩大類:體積質量小、岩質且密度大的類地行星,體積質量大且為氣體的類木行星。迄今已偵測到的行星大都落在這兩類裡。但事實上,從克卜勒任務(Kepler mission)和凌日系外行星系統衛星(Transiting Exoplanet System Satellite,TESS)等系外行星搜尋任務的觀測資料來看,以行星大小排序時,在所謂的「超級地球(super-Earth)」處有個沒填滿的間隙。超級地球指半徑約地球1.5~2倍,質量約地球5~10倍的系外行星。為什麼超級地球數量少了?為什麼天文學家只看得到小型岩質行星和巨大的氣體行星?

兩類行星之間的差異,以及超級地球間隙的出現,都與行星大氣有關,特別是行星正在形成的時候。當恆星誕生,匯聚成巨大氣體球,開始旋轉、向內塌縮,最後在核心點燃核融合反應而成為一顆正式的恆星。這個過程並不完美,在恆星形成之後,還殘留著大量多餘的氣體、塵埃和岩石。這些殘餘物質繼續繞恆星旋轉,直到在恆星周圍形成一個扁平、環狀的拱星盤。盤內塵粒彼此碰撞黏合形成小石塊,小石塊也可能彼此碰撞成長為更大的礫石,過程持續直到成長為行星。當行星的體積增長時,其質量和重力也隨之增加,讓他不僅能從累積塵埃和岩石來成長,還能積聚氣體,最後形成大氣層。

拱星盤中有大量氣體,和恆星以及宇宙誕生之初一樣主要組成都是氫和氦,但是岩石物質就明顯少多了,原因在於恆星形成之際就沒有多少這樣的岩石物質。 超級地球缺失問題

如果行星維持體積偏小的狀態,即半徑小於1.5倍地球半徑時,其重力不足以掌控像木星或海王星大那樣的龐大大氣層。但是如果它再繼續長大一點,能捕獲的氣體就會愈來愈多而形成大氣層,且半徑可能增加至海王星(約4倍地球半徑),甚至超過木星(約11倍地球半徑)。因此,行星可以是小型岩質行星,也可是大型氣體行星。

按理來說也能形成介在中間的超級地球,但其實會很困難,因為一旦質量大到足以開始重力累積時,就如同雪崩一般停不下來,只有在某種特別環境中才能停止氣體持續往行星累積的動作而成為超級地球。這種狀況有時被稱為「不穩定平衡(unstable equilibrium)」,只要天體位置稍微移動,或只要多累積一點點氣體,就會打破平衡狀態,持續往氣體巨行星的狀態發展。這種狀況造成超級地球的數量不會太多,成為前述的超級地球空白的現象。

另一個要考慮的因素是一旦行星形成,並不會一直待在同樣軌道上。當行星是向母恆星的方向遷移時,其大氣被加熱,導致原子和分子移動得非常快而脫離行星重力掌控。所以有些小型岩質行星其實是大一點的行星大氣被剝奪後殘存的核心部位。所以,不會有巨型岩質行星,也不會有小型氣體行星的狀況出現。不過雖然如此,行星彼此間的大小、幾何形狀和組成成分的差異還是很大。(編譯/張桂蘭)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330



« 回覆文章 #14 於: 2020-02-15 16:06:41 »

系外行星分類出現分枝

http://familystar.org.tw/index.php?option=com_smf&Itemid=45&topic=28507.msg231105#msg231105

« 最後編輯時間: 2023-12-17 11:05:06 由 peter »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頁: [1] 2
  列印  
 
前往: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會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觀星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Powered by MySQL Powered by PHP Powered by SMF 1.1.17 | SMF © 2011, Simple Machines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spacer.png, 0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