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tam.gov.tw/cgi-bin/SM_theme?page=49e832a0 巨眼問蒼穹簡要本事
「巨眼問蒼穹」-望遠鏡四百年探索之旅:2009天文年影片
巨眼問蒼穹是一部探索望遠鏡諸多層面的影片—包含其發展史、科學重要性、技術的突破,還有這項開創性發明幕後的相關人士-其功績與失敗。本片是由歐南天文臺的專業天文學者J, aka博士與Joe Liske博士擔綱製作與演出(他們也是哈柏太空望遠鏡線上影音廣播影片節目『Hubblecast』的主持人)。本中文發音正體字幕版是由2009全球天文年台灣總籌孫維新教授擔任中文旁白與配音。
1. 宇宙新見
望遠鏡把我們的視野擴展至前人無法想像的層次,更開啟了一扇門,使我們對大自然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更完美的認知。單靠肉眼作為觀測工具,我們根本無法在其他恆星中尋找行星系,也無法得知有無生命存在於宇宙中的角落中。現在很多的謎團正等著我們去解開,因為我們正處於天文發現最盛況空前的時代。
影片一 字幕一 (共約 690Mb)
2. 愈大愈好
望遠鏡像漏斗,鏡片或透鏡用來收集星光送進你的眼中。愈大的鏡片能讓你能看到愈暗的天體,因此大小主宰一切。俄國的「巨型經緯臺式望遠鏡」,曾炫耀地使用6米口徑的主鏡;但太大、太昂貴也太複雜-難道望遠鏡建造者就要從此放棄了嗎?望遠鏡的歷史就要提早結束了嗎?當然不!現在我們有10米級的望遠鏡在運作中,還有更大的在籌劃中….
影片二 字幕二 (共約 490Mb)
3. 新的技術
大型望遠鏡捨赤道儀改採經緯儀,精簡短小,操作時只要選好方位、仰角即可追蹤天體運動。而提升影像質素的「主動光學」,是扺消糾正由重力、風力以及溫差所造成的主鏡變形。「干涉測量」是把來自兩台獨立鏡筒的光束合而為一,但保有光波間的相位差,就像兩具鏡筒形成單一而龐大的反射鏡,其口徑相當於兩鏡之間的距離。這些技術都讓我們遠離伽俐略的年代。
影片三 字幕三 (共約 470Mb)
4. 由銀到矽
天文學家為避免過度詮釋,需要更客觀的方法來記錄自己所收集到的星光,照相術的出現解救了他們! 底片的好處是能長時間曝光,把光子收集並累積起來,曝光愈久愈能顯現更暗的星光。照相術把觀測天文學轉化成更客觀、可測量與可再生的真正科學。雖然銀鹽的反應較慢,然而數位革命改變了現況,由矽接替了銀、圖元取代了感光粒,打開了一扇直通宇宙的窗口,完成了天文學家的夢想。
影片四 字幕四 (共約 375Mb)
5. 見所不見
肉眼只能感應可見光,看不到其他波段的電磁波;但很多天體都輻射其他譜段的電磁波;因此我們需要電波望遠鏡。這類碟形天線只接收較長的波段,如同光學望遠鏡的主鏡。不但建造較容易,而且在電波波段進行干涉觀測也更容易-把來自多具不同天線的訊號合併,使其形同一具龐大的天線,提升了觀測的細節。仰賴它們,天文學家開啟了全波段的電磁波觀測並向前奮進探索。
影片五 字幕五 (共約 505Mb)
6. 衝出地球
哈柏太空望遠鏡在多重領域的天文學上掀起革命。它攝得異常清晰的宇宙景觀,並能觀測紫外線和近紅外線譜段,這是地面望遠鏡作不到的。哈柏也與時並進不斷升級,已成為觀測天文學的龍頭,也改變了我們對宇宙的理解。哈柏、史匹哲、錢德拉、XMM-牛頓與GLAST等望遠鏡都是偉大多工的軌道儀器,它們不斷開拓太空中的新領域,這是望遠鏡史上最令人振奮的成就!
影片六 字幕六 (共約 495Mb)
7. 逐鹿未來
人類渴求認識宇宙,進行探索雖已400年,但太空中尚有很多未開發的領域。今天我們雖仍以望遠鏡觀測天體,但已不再侷限在地球上-而是闖進了無窮盡的太空中。我們已在銀河系中找到了300顆以上的行星、也探測到繞著遙遠恆星公轉的行星上存在著有機分子-這些發現都是探索史上的頂峰。但最佳的部份尚未來臨-你也可以加入發現的行列:只消舉目仰望,就能感受到那奇妙的境界!
影片七 字幕七 (共約 470Mb)
若無法順利播放影片,
可下載免費之影片瀏覽器:
http://www.softking.com.tw/soft/clickcount.asp?fid3=23516或下載安裝解碼器:
http://www.codecguide.com/download_kl.htm「巨眼問蒼穹」中文版影片於本館立體劇場影片結束後之天象節目時段中播放。
本影片限於教育使用,不得作為商業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