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嘛.......這樣說吧,有買「課本」嗎?
裡面有提到一些攝影時會遇到的光源的波段。
我們一般主要遇到的光害有天光、鈉燈和汞燈,還有會額外感光的紅外線、紫外線等,這些的波長大約在5000Å~6000Å左右
這是造成我們困擾,LPS-P2就是把這一波段隔絕掉讓其他的光通過。
但是時代進步,一些照明燈所發出來的光不只這些波段,這樣也會讓我們的照片多額外的光,
但是那些是LPS-P2隔不掉的。所以就統計一般天體我們常拍的目標(嚴格來講是星雲,星系和星團的光比較複雜),
主要發出的光大多屬於H-α(6563Å,紅色)、H-β(4861Å,藍綠色)、OIII(4959~5007,藍綠色)、NII(6548~6583,紅色)等等
既然我們拍的天體發出的光大多屬於這一類的,所以就嚴格一點只允許這些波長的光通過,其他的就全部隔絕,
這就是LPS-V3的功能。
那要再極端一點,如果想要強調發射星雲週遭廣大的雲氣,或是行星狀星雲的環系......
因為這些目標發出的光只極中在某一波段,那就要用窄頻濾鏡(就像是H-alpha、OⅢ、Hβ)
針對那個波段做曝光。
LPS-P2和LPS-V3算是寬頻濾鏡,可以容許不同的光進入,所以比較適合一般的天文攝影。
而特殊的窄頻濾鏡像Hα之類的因為只能容量特定波段的光進入,用DSLR的效率會很差,
所以一般都是配合單色的冷卻CCD來拍。
不過不管是那一種濾鏡,因為擋掉了一部份的光,所以進光量會減少,
也就是說曝光時間得加長才行,越窄頻的要加越長~~~~~
希望我臨時湊出來的說明可以幫你瞭解想要買那一種濾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