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technews.tw/2022/01/18/space-anemia-red-blood-cell-astronaut/ 太 空人紅血球破壞量比常人高 54% 由於外太空缺乏重力,因此當太空人抵達國際太空站後,過去研究指出人體約會失去 10% 流經血管的液體並堆積在上半身,這也是為什麼太空人在影片內往往看起來腫腫的;同時身體會迅速破壞 10% 紅細胞以控制均衡;自太空站返回地球後重新適應重力,太空人往往會出現貧血現象,約 3~4 個月後紅血球含量才逐漸恢復正常。
然而渥太華大學醫學院團隊最新研究針對 14 名參加 6 個月任務的太空人進行調查,由於每當 1 個血紅素分子被破壞就會產生 1 個一氧化碳分子,因此研究人員直接測量太空人呼吸樣本中一氧化碳的含量來推算多少紅血球被破壞,最終發現在執行整趟太空任務的過程中,紅血球每秒會破壞 300 萬個且一直進行著,比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們每秒替換 200 萬個紅血球還要多出 54%。此外就算太空人回到地球後過了 1 年,紅血球破壞情況仍比平時高出 30%。
該研究表明太空貧血並非短期現象,也不確定究竟會影響人體多長時間,但隨著太空任務越長,貧血症狀可能越嚴重,從而增加未來月球與火星任務的執行難度。
研究人員強調,如果我們能準確找出導致太空貧血的確切原因,除了幫太空人進行事後治療,或許還可透過調整飲食達到事前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