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technews.tw/2021/12/02/sun-earth-water-asteroid-meteorite/ 現有理論指出,地球水主要是 C-型小行星或碳質球粒隕石撞擊地球後,將含水礦物帶到地球,但僅靠小行星無法解釋地球所有的水來源,且還有個問題:C-型小行星和碳質隕石的氫同位素比例,與地球水的氫同位素比例不太一樣(前者重氫成分較多),代表地球水至少還有另一個下落不明的來源,然而太陽系唯一知道擁有大量氫但氘比例低於地球的就只有太陽本身。
現在據英國格拉斯哥大學、澳洲科廷大學團隊分析日本隼鳥號收集 S 型小行星 25143(又名絲川小行星)的資料,發現了問題的答案。
研究人員發現小行星最外層(40~180 奈米)富含水、氫氧根離子,以及水!一般來說,這些小行星應與骨頭一樣乾,但直接探測到水分子代表它們需要氫原子,最可能的來源就是攜帶氫離子的太陽風停留小行星表面,相互作用才能形成水。
團隊表示,太陽風產生水是以前未仔細考慮過的來源,這可能說明太陽系大量天體都富含水,為地球海洋貢獻良多──每年估計有 30,000 噸塵埃顆粒從太空墜落地球,每 1 立方公尺塵埃可能含 20 升水,數十億年來經年累月累積。
下次喝水時,想想地球有一半水可能是來自太陽喔。新論文發表在《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