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gushiciku.cn/dc_tw/104831 “載人軌道實驗室(Manned Orbiting Laboratory)”,簡稱MOL。
美國空軍看中了繪圖板上水星飛船的下一代——雙子星飛船,提出把它改裝成MOL間諜空間站,目的是讓宇航員長時間停留在太空中,執行在軌偵察任務。
雙子星飛船的體積非常小,只能勉強裝下兩名宇航員,連站起來伸個懶腰的空間都沒有。宇航員咬咬牙,在太空堅持個三五天沒問題,如果時間再長那非得出人命不可。
由於MOL空間站提供足夠完善的生活設施,飛行員可以持續執行任務,時間長達30天,相比水星飛船的4個多小時在軌飛行時間,這完全是天壤之別!
按照計劃,間諜空間站壽命耗盡後,宇航員可以搭乘雙子星B型飛船撤離,而空間站主體則帶著機密偵察裝置落入大氣層中燒燬。
為了這個不可能的任務, NASA在雙子星B型飛船的後方一口氣加上了五個艙段:容納偵察裝置控制面板的主控艙、提供宇航員日常居住空間的生活艙、容納新型號偵察儀器裝置的實驗艙段(可把居住艙取消改為實驗艙段),再加上後面的裝置艙和動力艙,MOL間諜空間站就大功告成了。
1966年11月3日,MOL間諜空間站進行了首次測試飛行。這次飛行代號為855號任務,定性是技術測試任務。在這次任務中,MOL空間站的模型通過大力神III型火箭從卡納維爾角的40號發射臺發射,預定停留75天。其中,雙子星B型飛船在飛船到達亞軌道時釋放,測試飛船的返回能力。此外,MOL模型要在軌道上測試連線雙子星B型飛船的艙門、試驗新型高度保持系統以及新型氫燃料電池。在所有專案測試完畢後,這個漂浮在太空的間諜空間站在次年1月7日墜入大氣層燒燬。
按照計劃,美國空軍打算為MOL太空站配備高清晰度照相機,代號變為KH-10。這個KH就是大名鼎鼎的“鎖眼(Key Hole)”系列間諜衛星的縮寫,這代表美國軍方執意把MOL太空站作為高效能間諜衛星發展。
不過,到六十年代末期,美國的無人間諜衛星進展更快,光電數字成像和實時影象傳輸技術開始趨於成熟。這意味著,衛星拍攝下的照片,可以直接轉化成數字訊號、傳輸回地面,不需要繁瑣危險的膠捲回收艙,使用更為靈活。這樣一來,MOL載人間諜空間站馬上顯露出成本過高的缺點,迅速成為過時的產物。
最終,美國空軍在1969年終止了MOL計劃,而NASA沒有放棄,把它改裝成軍事色彩沒有那麼濃重的通用的空間站計劃,也就是日後的“天空實驗室”。因為保密原因,MOL間諜空間站計劃直到二十一世紀才讓世人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