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90618000694-260107?chdtv&fbclid=IwAR3HnJg9JEg_Z83jd0BIis-NuDsttezQjqUaR_ONPiePUGSEsgPn8i5KEtY從事核子物理研究60年的清大退休教授楊銀圳,發現以低能核子物理即可製造出極大且可控制的核融合,不僅是國內學界首次發現,更可利用在無汙染疑慮的發電上,其優勢是只要10個模組、約半個籃球場大小的建物,即可供應台北市1天的用電量。
新竹市清華大學物理系退休教授、台灣核子物理學權威楊銀圳,昨天發表低能核子物理理論新成果,他在清大10多坪、老舊的粒子加速器實驗室中,利用低能核子物理發現在粒子加速器導出W中間子,這與歐洲核子研究所花數億美元做出的結論相同。
楊銀圳指出,發現了W等於發現夸克,因為重氫跟重氫的對撞成氦,是夸克與夸克的結合,它可以產出1萬度的熱量,若運用此模組,只要10組約莫半個籃球場大小的建物,即可供應北市1天用電量,而且可在都市製造,完全沒有核廢料汙染。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826042助楊銀圳發現核融合新成果? 清大實驗室否認:僅借磁鐵
不過清大加速器實驗室發表聲明否定相關報導,稱實驗室僅出借磁鐵予楊教授使用,未曾出借加速器,也從未參與該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