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r.png, 0 kB
首頁 arrow 會員專區 arrow 星際大廳、哈拉區 arrow 天文新知 arrow 太空旅行的供氧好幫手?新型反應爐直接從二氧化碳剝出氧分子
太空旅行的供氧好幫手?新型反應爐直接從二氧化碳剝出氧分子
2024-11-20 07:12:51 *
歡迎光臨, 訪客. 請先 登入註冊一個帳號.
您忘了 啟用您的帳號嗎?

請輸入帳號, 密碼以及預計登入時間
新聞:
 
   首頁   說明 登入 註冊  
頁: [1]
  列印  
作者 主題: 太空旅行的供氧好幫手?新型反應爐直接從二氧化碳剝出氧分子  (閱讀 1287 次)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296



« 於: 2019-05-30 09:48:32 »

太空旅行的供氧好幫手?新型反應爐直接從二氧化碳剝出氧分子


==
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cience/852069.htm


用二氧化碳(CO2)撞击金箔,获得了氧气。他们表示,新技术有望助力未来载人火星探索。

基亚斯使用的反应器效率非常低,每100个CO2分子仅产生一到两个氧分子。不过他表示,反应堆会进一步完善,为火星上的宇航员制造可呼吸的空气。在地球上,这个反应堆也可能有助于将大气中的CO2转化为氧气。

« 最後編輯時間: 2019-05-31 10:49:33 由 peter »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296



« 回覆文章 #1 於: 2019-05-31 10:50:02 »

https://technews.tw/2019/05/30/%e5%a4%aa%e7%a9%ba%e6%97%85%e8%a1%8c%e7%9a%84%e4%be%9b%e6%b0%a7%e5%a5%bd%e5%b9%ab%e6%89%8b%ef%bc%9f%e6%96%b0%e5%9e%8b%e5%8f%8d%e6%87%89%e7%88%90%e7%9b%b4%e6%8e%a5%e5%be%9e%e4%ba%8c%e6%b0%a7%e5%8c%96/

人體呼吸作用賴以為生的氧是「雙原子氧」,然而這種形式的氧在太空中幾乎不存在,如果我們去外太空,勢必得攜帶製氧設備。不過加州理工學院團隊受到彗星啟發,從中發現一種新的化學反應,可以讓我們直接從二氧化碳剝出氧分子,雖然離太空旅行夢還很遠,但或許有機會成為太空中生成氧氣的好幫手。


雖然氧是宇宙中豐度第三高的元素,僅居氫、氦之下,但只有剛好在標準溫度和壓力下,兩個氧原子會自然鍵合形成無色無味的雙原子氧(O2),也就是可供人體細胞呼吸作用的氧氣,太空中基本上沒有雙原子氧。即便在其他具有濃厚大氣的行星上,可能也很難尋獲 O2,至於通常出現在低地軌道高度的單原子氧,更足以對太空飛行器造成腐蝕。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要到地球之外的星球旅行甚至生存,必須自行攜帶昂貴、笨重且有期限的製氧設備才能出太空,有人談及想將火星變成第二個地球,那是非常宏觀的夢想,NASA 都坦承以如今技術不可能辦到這件事。

因此,科學家一直在尋找各式各樣產生氧氣的方法。由加州理工學院化學工程教授 Konstantinos Giapis 領導的團隊,則是從羅塞塔號探測器(Rosetta)著陸分析的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67P 彗星)得到靈感,可建立一個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分子氧和原子碳的反應爐。

羅塞塔號當初從 67P 彗星氣體中發現了分子氧的存在,讓科學界大感意外,一些解釋認為應該是氧氣被鎖在岩石中長達數十億年,直到靠近太陽後昇華釋出。但 2017 年時,加州理工學院團隊提出另一種解釋:也許是種全新的化學反應,雙原子氧可能是由高速撞擊彗星的其他化合物所產生。Konstantinos Giapis 指出,大多數化學反應都需要能量驅動產生(通常是熱量),當能量改以動能提供時,似乎可以引發一些不尋常的反應,比如當水分子像一顆極小的子彈被射到含有氧氣的表面上,比如沙子、鏽鐵時,水分子就會扯下氧並生成分子氧。

同理,當彗星釋出水分子或二氧化碳後,強烈的太陽風將它們撞回彗星,過程就有可能因此創造出分子氧,為了確認這件事,團隊設計一個讓 CO 2 分子撞擊金箔惰性表面的實驗。照理說,金箔的惰性表面不能被氧化,自然也不會形成氧分子,然而事實是,研究團隊發現 O 2 分子持續從金箔表面排出,這表明雙原子氧來自二氧化碳分子。

這也就是加州理工學院反應爐的靈感來源。團隊表示,反應爐的工作方式類似粒子加速器(只是能量沒那麼高),首先將 CO 2 分子電離,接著使用電場加速離子撞擊,就能得到分子氧,雖然目前技術的收益率可以說相當低:每 100 個 CO 2 分子只能創造出 1~2 個氧分子,但顯然科學家正在源源不絕的灌輸新想法。

新論文發表在《自然通訊》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頁: [1]
  列印  
 
前往: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會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觀星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Powered by MySQL Powered by PHP Powered by SMF 1.1.17 | SMF © 2011, Simple Machines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spacer.png, 0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