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71128003451-260412福衛五號計畫主持人張和本說,目前已採取溫度調控,以及「回溯修正」的作法,將福衛五號的焦距清晰度,調整到極限,即便回傳的照片已較為清晰,卻仍無法回復到最初的要求,但團隊依舊會盡力調整,讓衛星監測狀況呈現最佳狀態。
針對福衛五號回傳影像仍呈模糊狀態,正式運轉時間是否將延後,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副主任余憲政表示,光斑與光影的調整,確實需要一段時間,原本計畫明年中期可正式商轉,但依照現況來看,可能需要再多兩個月的時間。
而至於焦距偏移的問題,國研院強調,太空中心人員經由不同溫度的衛星影像分析研判,取像儀焦點向後偏移(即CMOS感測器位置較實際成像面近)約1毫米,至於發生此現象之可能原因,目前正進行實驗確認中;對此,余憲政也強調,團隊從組裝與檢測下手來檢查,但衛星應用於救災、農林漁牧業等方面,成果相信都會比福衛二號更好、更全面。
藉由取像儀的溫度調控還有回溯修正(deconvolution),大幅改善影像品質,目前影像品質解析度達黑白 3 公尺、彩色 5 公尺,正努力朝原訂取像標準,黑白 2 公尺、彩色 4 公尺的解析度。而專案小組也將在年底提報告。
http://technews.tw/2017/11/28/formosat-v-image-impove-has-process/9 月 19 日太空中心提出 3 項改善方案,第一個是改變衛星內部的溫度,用熱漲冷縮的的原理改變遙測取像儀的焦距。
第二個是用數值方式,找出福衛五號影像中,光斑的點擴散涵數(Point Spread Function,PSF),輔以舊影像,
再對該影像進回溯修正(deconvolution)運算,將失真的影像還原。
第三個方法是改變衛星高度。
太空中心邀集台灣的影像、光學等領域的 9 位專家學者,組成專案小組要改善福衛五號光學酬載的影像解析度。
經專案小組調查發現,經由調整不同溫度的衛星影像分析研判,取像儀焦點個後偏移位置較實際成像面近約 1 公厘 。
福衛五號正常的操作溫度是攝式 20 度,原先提出的調低溫度的低溫取像方案無法改善影像品質,
因此試驗高溫取像方案。
採溫度調控的方式,主鏡的結構體從原先 20 度升至 35 度,而次鏡則從 20 度升至 30 度,可將光斑的直徑縮小約 15%。
而「回溯修正」則是以數值方法找出代表福衛五號影像光斑之點擴散函數(Point Spread Function, PSF),
再對該影像進行回溯修正(deconvolution)運算,將失真的影像還原。
9 月時太空中心提出改善方案,就表示改變衛星高度會影像原先衛星的設計軌道,是萬不得已最不建議的方式。太空中心今日表示,
改變衛星高度來調整取像儀焦距的方案,經模擬後,焦距只略為改善 0.018 公厘,專案小組研判改衛星高度對影像解析度改善不大,因此不建議上述方法。
目前福衛五號已經累積超過 1,000 組黑白/彩色影像,經過溫度調控和回溯修正兩種方式改善之後,
解析度已經可以達到黑白影像 3 公尺,彩色影像 5 公尺的程度。原先福衛五號影像中的光斑初期用人工處理,
後來改用自動化處理需時 2 小時。太空中心明年將購置 GPU 增快影像處理時間,預計運用平行運算的技術,能加快處理時間到花費 1 小時的時間。
專長是影像辨識的清華大學電機系黃朝宗助理教授表示,在影像處理時,回溯修正是相當常見的技術。從 NASA 的新視野號一開始拍攝的冥王星影像是糊的,經過回溯修正後才得到清晰影像。手機鏡頭晃動下要拍出好的照片也是靠回溯修正。
黃教授表示,兩個月內福衛五號的團隊用最新論文的方式修正,動作很快了。而與傳統攝影鏡頭拍不清楚時會出現波羅麵包的形狀,福衛五號的取像儀不大一樣,福衛五號對不到焦會甜甜圈形狀,因此經過調整後能救回的影像相當多。黃教授說明調整影像的原則,要把不清楚的地方調整清楚,但是不該在其他地方調出不應該有的東西,像是影像中反倒憑空新出現的建築物。
http://pansci.asia/archives/flash/130774採溫度調控的方式,主鏡的結構體從原先 20 度升至 35 度,而次鏡則從 20 度升至 30 度,可將光斑的直徑縮小約 15%。
而「回溯修正」則是以數值方法找出代表福衛五號影像光斑之點擴散函數(Point Spread Function, PSF),
再對該影像進行回溯修正(deconvolution)運算,將失真的影像還原。
福衛五號影像經溫度調控、回溯修正後,解析度已有大幅改善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7-11-28/105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