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r.png, 0 kB
首頁 arrow 會員專區 arrow 星際大廳、哈拉區 arrow 天文新知 arrow 系外行星分類出現分枝+ 富爾頓差距Fulton gap+泡芙氦行星也許可以解釋系外行星大小的謎團
系外行星分類出現分枝+ 富爾頓差距Fulton gap+泡芙氦行星也許可以解釋系外行星大小的謎團
2024-11-06 15:28:52 *
歡迎光臨, 訪客. 請先 登入註冊一個帳號.
您忘了 啟用您的帳號嗎?

請輸入帳號, 密碼以及預計登入時間
新聞:
 
   首頁   說明 登入 註冊  
頁: [1]
  列印  
作者 主題: 系外行星分類出現分枝+ 富爾頓差距Fulton gap+泡芙氦行星也許可以解釋系外行星大小的謎團  (閱讀 5539 次)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191



« 於: 2017-06-20 18:58:52 »


泡芙氦行星也許可以解釋系外行星大小的謎團
==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7/06/170619120238.htm



系外行星分類
1. 氣體類木星
2.類地球  但是類地球形又分超級地球跟迷你海王星類

 

« 最後編輯時間: 2023-02-13 09:48:59 由 peter »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191



« 回覆文章 #1 於: 2017-06-21 13:46:30 »

http://www.storm.mg/article/286129

研究人員也發現,絕大多數太陽系外行星可歸為兩類:
一種是類似地球的岩石行星,直徑可達地球的1.75倍,科學家暱稱為「大地球」(super-Earths);
另一種是氣態行星,直徑是地球的2到3.5倍,比海王星略小一些,因此被叫做「小海王星」(mini-Neptunes)。

負責分析克卜勒計畫數據的科學家富爾頓(Benjamin Fulton)表示,這項發現就像是生物學家以為是相同品種的動物,
實際上卻是兩個不同的品種。富爾頓還說,「大地球」和「小海王星」這兩類在太陽系外最常見的行星卻沒有出現在太陽系中,
這點也相當特別。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191



« 回覆文章 #2 於: 2017-06-23 11:32:24 »

http://science.howstuffworks.com/small-alien-worlds-two-flavors-super-earths-and-mini-neptunes.htm

最後研究



Researchers have found that most planets discovered by Kepler so far fall into two distinct size classes:
 the rocky Earths and super-Earths, and the mini-Neptunes.
This histogram shows the number of planets per 100 stars as a function of planet size relative to Earth.

橘色是統計完資料 , 發現 地球大小  1.5~2 有間隔 , 可分為 super Earth 跟 mini-Neptune
  白色是還沒統計完  目前看來地球大小 1~1.2 還有間隔 , 但還沒統一完還不確定是否真有這間隔 .




* 圖片 1.jpg (60.46 KB, 522x399 - 已被閱讀 144 次.)
« 最後編輯時間: 2020-02-15 16:05:51 由 peter »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吳柏賢
正式會員
星團
******
文章: 1332



« 回覆文章 #3 於: 2017-06-23 15:31:57 »

說實話 我還不知道確切的分界線 在哪裡

目前已知 最大的類地行星是Kepler-10c
直徑是地球的2.34倍 
質量17.2倍(比天王星 海王星 還大)
密度 7.1  (也比地球還大)
https://en.wikipedia.org/wiki/Kepler-10c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ega-Earth

目前已知 最小的mini 海王星是  Kepler-11f ?
直徑是地球的 2.61倍
質量只有地球的 2.3倍
密度 0.7 (跟土星差不多)
https://en.wikipedia.org/wiki/Kepler-11f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ini-Neptune
已記錄

If a million computers run SETI@home
We are bound to determine that we're not alone!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191



« 回覆文章 #4 於: 2018-06-21 09:27:41 »

科學家發現 1~3 掉下來叫  Fulton gap

=> http://familystar.org.tw/index.php?option=com_smf&Itemid=45&topic=30502.new#new
 發現 2倍 Wolf 503b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191



« 回覆文章 #5 於: 2018-07-10 18:44:29 »

HD 209458b(非正式名稱:Osiris,埃及神話中的冥王歐西里斯),科學家強烈懷疑它其實是氣態巨行星蒸發殆盡後的核心,
還特別為這種行星建立了新類別,稱為冥府行星(chthonian planet)。
  =>  http://familystar.org.tw/index.php?option=com_smf&Itemid=45&topic=30585.0

柯洛7b可能是被發現的第一顆冥府行星




熔岩行星是表面全部或大部分被熔化的岩漿所覆蓋的一種假設的類地行星。存在這種行星的可能情況是最近遭受巨大撞擊;或非常靠近其母恆星的年輕類地行星,因為巨大的潮汐力或輻照量而使表面熔化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86%94%E5%B2%A9%E8%A1%8C%E6%98%9F

冥府行星(Chthonian,發音為/ˈkθoʊniən/,有時會拼錯為Cthonian),是一種假設中的天體類型,成因是外圍數層的氫和氦被剝離之後的氣體巨星。這些大氣層被剝離是行星過度接近恆星的結果,殘餘的岩石或金屬核心在許多方面將類似於類地行星

WIKI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6%A5%E5%BA%9C%E8%A1%8C%E6%98%9F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191



« 回覆文章 #6 於: 2019-08-07 13:36:08 »

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cience/875927.htm


自2018年4月发射以来,天文学家已经利用TESS在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周围发现了数百颗可能存在的行星,其中包括目前已确认的24颗行星。银河系似乎存在很多较小的行星,尤其是那些体积是地球(或地球附近的其他行星)2到4倍大的行星。然而,由于某些原因,半径为地球半径1.5到2倍之间的行星非常罕见。

这一范围内行星如此稀少的现象被称为“富尔顿缺口”(Fulton gap),以指出该现象的论文的第一作者本杰明·富尔顿命名。富尔顿缺口首次出现在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的观测结果中。虽然TESS的统计数据中还没有足够的行星来证实或反驳富尔顿缺口,但这一趋势仍在继续。天文学家表示,富尔顿缺口很可能不会消失。

一个研究团队报告称,他们发现了一个恒星系统,该系统在富尔顿缺口的两侧各有一颗行星。一颗是所谓的“迷你海王星”,半径大约是地球的2.6倍;另一颗略小于地球,大小约为地球的90%。后者是TESS所记录的第一颗近似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

行星半径的富尔顿缺口可能源于行星形成的某种规律,以及它们早期的情况。由于行星的大气层可以构成其半径的很大一部分,因此许多推测都围绕大气层可能发生的情况。一种可能性是反向的“金发姑娘原则”,即具有大气层的中型岩质行星无法持续存在,要么行星的体积足够大,可以留住大气层。如果行星的体积适中,那就可能不够大,很快就会失去大气层,这就像一场拔河比赛;要保持中间状态真的很难。

虽然某种程度的大气层损失是合理的猜测,但这只是三个普遍观点之一。另一种理论认为,富尔顿缺口直接源于行星的形成,可能是恒星诞生时所遗留气体和尘埃的位置或组成所致。或者,正如第三种理论所提出的,行星自身的冷却过程可能会导致大气层蒸发,这一效应被称为“核心驱动的质量损失”(core-powered mass loss),当特定体积的行星从内部向太空辐射热量时,它们的大气层会被吹走,这可能会使它们落入半径缺口的另一侧。

富尔顿缺口为正在出现的统计模式增添了细节。在许多系外行星系统中,就像在我们所处的太阳系一样,天文学家发现,较小的行星往往靠近主恒星运行,而较大的行星则离主恒星更远。前者与恒星之间的距离可能是它们体积较小的原因之一,最初,它们可以像遥远的大型行星一样体积很大,但是在恒星的灼热气息和紫外线辐射冲击下,它们失去了大气层,因此失去了大量的质量。

科学家认为火星很可能经历过类似的事情。一开始,火星的大气层比较厚,但是一旦失去了磁场的保护,太阳会将它的大气层慢慢“吹”走,甚至地球大气层也在失去一部分氢,这些行星系统中,有一部分可能经历了更严重的早期历史,在未来,科学家希望看看它们的大气层,或许这会给我们一些启发。

至于这些系外行星的种类构成,天文学家目前还不能确定其中大部分行星的内部是什么样子。最具争议的是大小为地球2到4倍的行星,它们被称为“超级地球”,有时也称为“迷你海王星”。一些天文学家认为它们是包裹在厚厚的氢气大气层中的岩石星球,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它们被水包裹着,可能是固态的冰,也可能是液态水或水蒸气
不久前,由哈佛大学天文学家曾理领导的团队报告了计算机模拟的结果,表明这些常见的系外行星很可能是水世界。有些行星的体积可能有高达50%由水组成,而这些水会以各种奇异的形式出现。曾理表示,这些水可能一直是液态的,或者存在于表面以下数千公里处,被压缩成高压的冰形态,类似于新发现的“超离子冰”(superionic ice)。

这些高压冰本质上就像地球深层地幔中的硅酸盐岩石,又热又硬,“些海洋深不可测。与我们的地球相比,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世界。

这些超级地球或迷你海王星可能比太阳系的行星更加常见,而且,宇宙中很可能确实没有另一颗行星能像地球一样。不过,开普勒太空望远镜花了近十年的时间才在所探测到的大量行星中找到规律,而TESS才刚刚开始。开普勒望远镜研究的是天鹅座的一小块天空,而TESS将研究整个天空,其面积是开普勒视野的400倍。TESS将专注于距离我们较近的明亮恒星,这将有可能通过地面望远镜进行后续观测。

TESS对远距离环绕恒星运行的行星进行长期观测的结果令人期待。这些星球更难看到,TESS通过研究恒星亮度中的变化光点来探测行星的存在,距离主恒星很远的行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经过其前方,形成一个更能捕捉到的延长光点,而且它们使星光变暗的程度更低。毫无疑问,想从这个光点中得出任何关于行星的确定结论,都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191



« 回覆文章 #7 於: 2020-02-15 16:07:57 »

https://arxiv.org/abs/1703.10375

在所謂的「超級地球(super-Earth)」處有個沒填滿的間隙。超級地球指半徑約地球1.5~2倍,質量約地球5~10倍的系外行星。為什麼超級地球數量少了?為什麼天文學家只看得到小型岩質行星和巨大的氣體行星?


http://familystar.org.tw/index.php?option=com_smf&Itemid=35&topic=4336.0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191



« 回覆文章 #8 於: 2020-02-15 16:12:51 »

富爾頓缺口:爲什麼比地球稍大一點的行星那麼罕見 

http://finance.sina.com/bg/tech/discovery/sinacn/2019-08-06/doc-ifzmsucz7145905.shtml

自2018年4月發射以來,天文學家已經利用TESS在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周圍發現了數百顆可能存在的行星,其中包括目前已確認的24顆行星。銀河系似乎存在很多較小的行星,尤其是那些體積是地球(或地球附近的其他行星)2到4倍大的行星。然而,由於某些原因,半徑爲地球半徑1.5到2倍之間的行星非常罕見。

  這一範圍內行星如此稀少的現象被稱爲“富爾頓缺口”(Fulton gap),以指出該現象的論文的第一作者本傑明·富爾頓命名。富爾頓缺口首次出現在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的觀測結果中。雖然TESS的統計數據中還沒有足夠的行星來證實或反駁富爾頓缺口,但這一趨勢仍在繼續。天文學家表示,富爾頓缺口很可能不會消失。

  一個研究團隊報告稱,他們發現了一個恆星系統,該系統在富爾頓缺口的兩側各有一顆行星。一顆是所謂的“迷你海王星”,半徑大約是地球的2.6倍;另一顆略小於地球,大小約爲地球的90%。後者是TESS所記錄的第一顆近似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

  行星半徑的富爾頓缺口可能源於行星形成的某種規律,以及它們早期的情況。由於行星的大氣層可以構成其半徑的很大一部分,因此許多推測都圍繞大氣層可能發生的情況。一種可能性是反向的“金髮姑娘原則”,即具有大氣層的中型巖質行星無法持續存在,要麼行星的體積足夠大,可以留住大氣層。如果行星的體積適中,那就可能不夠大,很快就會失去大氣層,這就像一場拔河比賽;要保持中間狀態真的很難。

  雖然某種程度的大氣層損失是合理的猜測,但這只是三個普遍觀點之一。另一種理論認爲,富爾頓缺口直接源於行星的形成,可能是恆星誕生時所遺留氣體和塵埃的位置或組成所致。或者,正如第三種理論所提出的,行星自身的冷卻過程可能會導致大氣層蒸發,這一效應被稱爲“核心驅動的質量損失”(core-powered mass loss),當特定體積的行星從內部向太空輻射熱量時,它們的大氣層會被吹走,這可能會使它們落入半徑缺口的另一側。

  富爾頓缺口爲正在出現的統計模式增添了細節。在許多系外行星系統中,就像在我們所處的太陽系一樣,天文學家發現,較小的行星往往靠近主恆星運行,而較大的行星則離主恆星更遠。前者與恆星之間的距離可能是它們體積較小的原因之一,最初,它們可以像遙遠的大型行星一樣體積很大,但是在恆星的灼熱氣息和紫外線輻射衝擊下,它們失去了大氣層,因此失去了大量的質量。

  科學家認爲火星很可能經歷過類似的事情。一開始,火星的大氣層比較厚,但是一旦失去了磁場的保護,太陽會將它的大氣層慢慢“吹”走,甚至地球大氣層也在失去一部分氫,這些行星系統中,有一部分可能經歷了更嚴重的早期歷史,在未來,科學家希望看看它們的大氣層,或許這會給我們一些啓發。

  至於這些系外行星的種類構成,天文學家目前還不能確定其中大部分行星的內部是什麼樣子。最具爭議的是大小爲地球2到4倍的行星,它們被稱爲“超級地球”,有時也稱爲“迷你海王星”。一些天文學家認爲它們是包裹在厚厚的氫氣大氣層中的岩石星球,而另一些人則認爲它們被水包裹着,可能是固態的冰,也可能是液態水或水蒸氣   不久前,由哈佛大學天文學家曾理領導的團隊報告了計算機模擬的結果,表明這些常見的系外行星很可能是水世界。有些行星的體積可能有高達50%由水組成,而這些水會以各種奇異的形式出現。曾理表示,這些水可能一直是液態的,或者存在於表面以下數千公里處,被壓縮成高壓的冰形態,類似於新發現的“超離子冰”(superionic ice)。

  這些高壓冰本質上就像地球深層地幔中的硅酸鹽岩石,又熱又硬,“些海洋深不可測。與我們的地球相比,它們是完全不同的世界。

  這些超級地球或迷你海王星可能比太陽系的行星更加常見,而且,宇宙中很可能確實沒有另一顆行星能像地球一樣。不過,開普勒太空望遠鏡花了近十年的時間才在所探測到的大量行星中找到規律,而TESS才剛剛開始。開普勒望遠鏡研究的是天鵝座的一小塊天空,而TESS將研究整個天空,其面積是開普勒視野的400倍。TESS將專注於距離我們較近的明亮恆星,這將有可能通過地面望遠鏡進行後續觀測。

  TESS對遠距離環繞恆星運行的行星進行長期觀測的結果令人期待。這些星球更難看到,TESS通過研究恆星亮度中的變化光點來探測行星的存在,距離主恆星很遠的行星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經過其前方,形成一個更能捕捉到的延長光點,而且它們使星光變暗的程度更低。毫無疑問,想從這個光點中得出任何關於行星的確定結論,都將面臨巨大的挑戰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191



« 回覆文章 #9 於: 2023-02-13 09:49:11 »

泡芙氦行星也許可以解釋系外行星大小的謎團
https://www.tam.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EF86D8AF23B9A85B&sms=F32C4FF0AC5C2801&s=AAB956DFF093F085

目前已確認的系外行星有5,200多顆,其中許多行星的軌道非常靠近它們的母恆星,因此週期也只有幾天,但在多年的觀測中發現了一個令人費解的現象,即半徑在地球1.4至2.4倍之間的行星很少,天文學家又將其稱為「半徑谷」,儘管該現象似乎是在告訴我們關於行星的本質、形成或演變的必然結果,但科學家目前還無法知道其確切的成因。


在比地球大2.4倍以上的星球上,大氣中氦氣的含量增加,這種規模大小的行星通常被稱為迷你海王星,如果它們有一個岩石內核,它就在厚厚的大氣層下面。


在它們生命的早期,雖然仍在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原行星盤中形成,但在離恆星較遠處形成的行星可以向內遷移。它們離恆星越近,受到恆星熱量和輻射的影響就越大,恆星風及閃焰可以逐漸將行星大氣層移除,當這種情況發生時,行星甚至會長出類似彗星狀的尾巴,而在氣體被剝離後僅留下一個裸露的岩石內核。

這一類星球的原始大氣層主要由氫和氦組成,太陽系中的木星就是一個極佳的例子,它含有90%的氫及10%的氦。然而,氫比氦輕,因此更容易逃逸到太空中,研究團隊設計了一個模型,模擬七萬顆大小不同及圍繞不同恆星運行、溫度不同的系外行星,以觀察來自母恆星的熱量會對它們的大氣產生什麼影響。他們發現,氫氣確實比氦更快消散,導致氫氣的豐度相對於氦的數量下降。


在極端的情況下,他們模擬的一些行星大氣中氦質量超過了40%,這些「氦世界」行星佔據半徑谷的2.4倍地球半徑側,無論它們的大氣中是富含氫或氦,這些行星中的大氣膨脹會增加行星半徑,使得那些行星難以小於2.4倍地球半徑。而在半徑谷的另一側,將失去所有的氫和氦,甚至沒有重要的大氣層,它們的半徑將限制在岩石內核的半徑,也就是1.4倍地球半徑以下,從而形成了半徑谷。


有時候有些行星在失去了原始大氣層後會釋放出一種類似於地球的稀薄新大氣層,但若是離它們的母恆星太近,那大氣層是否留下也是一場拉据戰,這一研究更好地解釋了有關行星大小的結果。隨著JWST的升空,研究團隊希望在未來能夠使用JWST的新儀器來探測系外行星上的大氣層氣體,對這些半徑較大的熱行星進行光譜觀測來提供證據,以確定氦豐度的測定,相關的研究結果發表於《自然.天文學》。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頁: [1]
  列印  
 
前往: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會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觀星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Powered by MySQL Powered by PHP Powered by SMF 1.1.17 | SMF © 2011, Simple Machines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spacer.png, 0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