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多月,不管在聚會或網路上,都剛好碰到一些數位相機討論,很訝異有些天文同好並不太清楚細節,想來是近朱者赤,跟著高手太久,即使不會六脈神劍,隨隨便便亂使一陽指也還ok
在底片時代個人是用Nikon系統,所以當DSLR興起時,也試著要用Nikon(D70/D50/D80..), 不過當時Canon進程比較快(10D/300D/20D/350D/40D/400D..), 最重要的是,當時Nikon DSLR會將星星當雜訊處理掉~俗稱吃星星(star eater), 只能靠非常不人道俗稱mode 3(選擇NR=on, 在相機進行NR時強制power off)的方法解決,但這樣根本無法自動排程拍攝。當時Nikon中低階的DSLR(D70/D70s/D50/D40/D80)更慘,不僅會吃星星,NEF格式還只有9.5bit紀錄檔(高階才有12bit),因資料損失嚴重,很多時候無法進行理想地平場(除法)處理。反觀C就沒這些惱人的問題,當時只能夠放棄N投向C
Nikon D700出現時,本以為出現一些曙光,不過隨後的測試顯示,吃星星問題依舊,只是影響性降低不少,但還是不太適合天文深空攝影
直到Expeed3 Nikon D800出現後,吃星星的問題終於解決了,但新地問題卻浮現,主要是它將offset設成0 ADU, 對於一般攝影可能有增加動態紀錄範圍的好處,但對於天文攝影必須的平場(除法)處理,暗部資訊可能會因雜訊(有正有負)因素,導致平場(除法)處理時無法完全還原;這時改善方式只能夠靠增加單張曝光時間/適當拉高ISO方式,減少暗部數據來降低其影響,但遇到週邊減光嚴重情形時,通常只能靠其他非正規方式處理
好在經過大帥等人地協助催生後,2014年?已有其他方式解決
1. 每次開機都透過電腦連接相機,執行DarkCurrentEnableTool.exe, 這個方法應該適用Expeed3所有機種(D600/D610/D800/D800E/D7100..). 不過它的offset設成600 ADU, 隨然對於一些週邊減光很嚴重系統會有助益,但應該會犧牲一些動態範圍,另外相機每次開機都要透過電腦重設,有時實在有點不便
2. 直接修改Firmware, 比較早期的版本只支援D800與D7000兩款,現在多了D5100(ps. 作者目前好像正在研究D600), offset設成128 ADU, 多數情形下已經夠用了(據說C的設定多為128 or 256)。當然,修改Firmware等同昇版,覆寫ROM有一定風險(很低)。早期版本加裝多國語言完全是正常的,現在新版本又增加了一些原廠沒有提供的有額外功能,這部分多國語言顯示功能或許會有問題。現在的Firmware甚至能改善部分舊機種(如D7000, D300s..)吃星星的問題。
當然如果$$不是問題,Expeed4 D810改IR應該也行;能直接上D810A更好,少了片(消除摩爾紋)濾鏡解析度更好,sensor聽說篩選過,雜訊更低(主要是dark rate)
至於個人兩年多前決定出佳(能)為尼(康),除了Nikon D800 36M比Canon 6D 20M畫素/解析能力高很多、D800上述bug已經確定解決、Nikon DSLR自動對焦可靠度比C同級品高,還有一項重要因素是色彩層次表現,D800比6D/5D3/5D2強,有興趣可以参考一下以下兩張比較(雖然攝影條件不完全相同)
http://photo.xuite.net/tsaibill5838/19769651/2.jpg/sizes/o/http://photo.xuite.net/tsaibill5838/490677/1.jpg/sizes/o/至於為何如此,因只有間接證據,請讓我賣個關子 XD
依照個人使用經驗,Canon 6D大概在價格/C擁有較多使用者(比較容易借鏡頭或配件)/超高ISO(3200, 6400)仍有一些優勢
至於Sony,擁有自製sensor的優勢,近幾年在中高階產品發展與市場反應都很好,可惜幾乎所有機種長時間曝光目前仍然是star eater, 早期機種要<=30sec ok(例如A7r, A7s, NEX-3..), 聽說目前比較新的機款甚至要<=3sec才行(2017/6左右已有firmware改善),雖然Sony抹黑星點的方式好像不同,但目前還沒聽到解決方法,單張曝光不超過3sec或30sec, 在我來看幾乎不是solution,只能夠期待Sony提供Firmware更新解決
Pentax, 目前聽到的都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