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renkov Telescope Array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herenkov_Telescope_Array切倫科夫望遠鏡陣列(CTA)是一個跨國的全球性項目,旨在建造能量範圍從幾十GeV到約300 TeV的新一代地面伽馬射線儀器。它被提議作為一個開放的觀測站,將由兩套成像大氣切倫科夫望遠鏡組成,第一套在北半球,重點是研究最低能量的星系外天體,第二套在南半球
Cherenkov Telescope 契倫可夫望遠鏡
大氣契倫可夫影像望遠鏡(IACT)系統,用來研究能量從100G至1TeV,來自宇宙的γ射線。縮寫被選擇用來紀念開啟宇宙線觀測的維克托·赫斯。
http://www.universetoday.com/131943/new-prototype-telescope-proves-worthy/http://familystar.org.tw/index.php?option=com_smf&Itemid=45&topic=19957.4559F
http://familystar.org.tw/index.php?option=com_smf&Itemid=45&topic=19957.msg226988#msg226988切侖科夫望遠鏡
http://sa.ylib.com/MagCont.aspx?Unit=featurearticles&id=2766■夜晚的天空看起來或許是昏暗的,但實際上充滿了宇宙創生以來所有星系累積的光。
■觀測儀器難以偵測到河外背景光(EBL),因為宇宙膨脹會使它越來越稀疏,而鄰近我們的明亮天體也會干擾它。
■遙遠的耀類星體發出的γ射線跟EBL碰撞後會變暗,天文學家藉由觀測這種現象,終於能夠測量EBL。
■科學家依此方式研究EBL,才得以檢視這片光幕保存的宇宙過往記錄。
為什麼夜晚的天空是昏暗的?畢竟,假如宇宙裡充滿了數十億個星系,每個星系又匯聚數十億個恆星,而這些恆星已經發出光子達數十億年之久,那宇宙豈不是早就充滿了光子?德國天文學家奧伯斯(Wilhelm Olbers)在1820年代曾經仔細思索這個問題,後人稱這個問題為「奧伯斯弔詭」。在那之前的幾個世紀,天文學家與哲學家非常納悶夜空為何是昏暗的,以及昏暗代表的宇宙本質。事實證明,這些學者確實觸及了某些深奧的道理。
其實我們無法輕易看見大部份的光。即使處在深邃的太空中,遠離了從地球反射、銀河系恆星發出的所有光,星系際空間的天幕也並不完全是黑的,而是散發著所謂的河外背景光(extragalactic background light, EBL,又稱銀河系外背景光)。EBL包含宇宙從古至今、曾經存在的恆星與星系輻射出的所有光子,波長範圍從紫外光到遠紅外光。相較於發光(或曾經發光)的星系數目,河外空間(extragalactic space)的幅員廣闊,因此遙遠星系發出的EBL非常微弱。由於宇宙仍在膨脹中,遙遠星系發射的光子會分散至整個太空中而大幅稀釋,從遙遠星系來的光會發生「紅移」現象:光的波長增長,頻率落在電磁波頻譜中偏向紅光那一端的波段。
天文學家早已預期EBL存在,但是無法精準測量。2012~2013年,許多研究人員,包括本文作者多明格斯與普里馬克在內,利用費米γ射線太空望遠鏡與地面上稱為大氣切侖科夫望遠鏡(atmospheric Cherenkov telescopes)的超高能量γ射線偵測器蒐集到的γ射線數據,終於能夠明確量化EBL。有趣的是,因為EBL大多是由恆星直接發出的光或塵埃受熱升溫而發出波長較長的輻射構成,EBL其實保存了宇宙各個時期內恆星形成的「記憶」。的確,那些在130億年前形成的第一代星系,因為太過黯淡而無法使用現有的望遠鏡直接觀測。但藉由測量EBL來探索從古至今的星系演化,最終或許能夠讓我們研究那些古早的原始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