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r.png, 0 kB
首頁 arrow 會員專區 arrow 星際大廳、哈拉區 arrow 天文新知 arrow 第九行星可能根本不存在
第九行星可能根本不存在
2024-11-01 07:22:41 *
歡迎光臨, 訪客. 請先 登入註冊一個帳號.
您忘了 啟用您的帳號嗎?

請輸入帳號, 密碼以及預計登入時間
新聞:
 
   首頁   說明 登入 註冊  
頁: 1 [2] 3 4 ... 12
  列印  
作者 主題: 第九行星可能根本不存在  (閱讀 151767 次)
吳柏賢
正式會員
星團
******
文章: 1332



« 回覆文章 #15 於: 2016-01-22 16:45:25 »

不過 facebook 有人算過亮度可能 會是 21~23 等左右

如果現在科技 照說應該可以發現 如此暗天體阿 .


//=====我的看法是這樣====

目前的大型望遠鏡確實可以拍到比23等還暗的天體, 但是要知道 大型望遠鏡的視野一般都很小的,不太可能全天掃描的 ,(要等到2020年代的LSST上線後才有可能)

目前可以全天掃描  ,並且發現最多近地小行星 的計畫是 Catalina Sky Survey , 他的1.5米望遠鏡 在正常情況下約只能拍到21.5等的天體而已 ,如果是22~23等 當然沒辦法了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atalina_Sky_Survey

These 4096×4096 pixel cameras provide a field of view of 1 degree square on with the 1.5-m telescope and nearly 9 square degrees with the Catalina Schmidt(口徑只有68公分). Nominal exposures are 30 seconds and the 1.5-m can reach objects fainter than 21.5 V in that time

//===
而且就算有拍到該天體 , 也不一定能夠辨認出他是一顆行星, 而不是一般背景恆星

鬩神星 就是最好的例子, 早在2003年10月21日就被 Mike Brown的望遠鏡發現了, 由於鬩神星移動緩慢,小組的圖像自動分析軟體沒有發現該星體。當時為了降低假陽性的比例,軟體把移動低於1.5弧秒/小時的物體排除在外。賽德娜發現的時候其移動是1.75弧秒/小時。受此啟發,研究小組用更低一點的角度移動限制,再次分析了以前的數據,並人工排查。2005年1月,再次分析的數據才揭示了鬩神星在背景星空下的緩慢移動。

From wiki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8%8B%E7%A5%9E%E6%98%9F

鬩神星 距離只有96AU左右, 就被電腦誤認為背景恆星了
如果有一個天體在600AU , 那他的移動速度還會遠遠慢於鬩神星的

已記錄

If a million computers run SETI@home
We are bound to determine that we're not alone!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144



« 回覆文章 #16 於: 2016-01-22 18:41:28 »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1581544

這個「第九行星說」遭NASA打臉。NASA行星科學主任葛林(Jim Green)表示,目前未有足夠的證據證明這顆行星的存在,確認X星球(Planet X)的存在還言之過早。葛林也說,布朗的論述還只是發現新行星的起步。NASA首席科學家史托芬(Ellen Stofan)也表示:「一顆行星花200萬年環繞太陽一周,這有可能嗎?」

NASA也遭人質疑,根本是在掩蓋發現新行星的事實。陰謀論者則宣稱,這個行星的發現,就是尼布魯星(Nibiru)存在的證據。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吳柏賢
正式會員
星團
******
文章: 1332



« 回覆文章 #17 於: 2016-01-22 20:41:25 »

NASA首席科學家史托芬(Ellen Stofan)也表示:「一顆行星花200萬年環繞太陽一周,這有可能嗎?」<== 是1~2萬年吧 , 不是200萬年
已記錄

If a million computers run SETI@home
We are bound to determine that we're not alone!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144



« 回覆文章 #18 於: 2016-01-22 20:59:19 »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news/speaking-of-science/wp/2016/01/21/planet-nine-isnt-the-mythical-nibiru-it-may-not-even-exist/

沒找到原文提多久

不過 彗星 可能 遠到  2000~3000 AU ..可能還有 破萬AU

比鄰星好像 離太陽  27萬 AU .
但是 到底 伴星可以離多遠?  先前系外行星好像有找到  > 1000 AU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4%AA%E9%99%BD%E7%B3%BB%E5%A4%96%E8%A1%8C%E6%98%9F%E4%B9%8B%E6%9C%80%E5%88%97%E8%A1%A8#.E8.A1.8C.E6.98.9F.E8.BB.8C.E9.81.93.E4.B9.8B.E6.9C.80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144



« 回覆文章 #19 於: 2016-01-23 10:00:45 »

http://technews.tw/2016/01/22/9th-planet-may-lurk-in-the-outer-solar-system/
天文學家們還給它取了個「小胖」(Phattie)的暱稱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469415.htm

2016年1月20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迈克·布朗和康斯坦丁·巴特金在《天文物理期刊》发表他们的研究成果,宣布发现太阳系柯伊伯带中6颗天体的运行轨道异常,这6颗天体虽然以不同速率运转,但其运行轨道却拥有相同的倾角,且朝向太阳的角度相近,而自然条件下碰巧出现这一情况的几率只有1/14000(0.007%)。在排除其他可能性后,这两位天文学家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一颗未知行星在背后默默地发挥引力影响。

据推测,这颗可能的“太阳系第九大行星”的质量约为冥王星的4500倍,地球质量的10倍,因此其引力将显著影响位于柯依伯带几颗“矮行星”的运行轨道。

这颗未知行星沿“奇特的楕圆轨道”绕太阳运行,与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20亿千米,远日点约为1600亿千米,而冥王星和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59亿千米,远日点约为74亿千米。

这颗未知行星环绕太阳一周需时1至2万年,而冥王星环绕太阳一周需要248年,海王星需要164.8年。这颗未知行星可能为一颗巨型气态行星。

根据2006年国际天文联合会通过的决议,要成为太阳系的行星,需满足三个条件:一是绕太阳运行;二是质量足够大,才能以自身重力克服刚体力,呈现流体静力平衡状态的圆球体;三是能将邻近轨道上的天体清除。

但是,这两位天文学家也承认,目前还无法通过望远镜观测到这颗未知行星,因为这颗未知行星距离太阳十分遥远,行星表面反射的太阳光极其微弱,所以看起来就像黑屋子中的一颗煤球,极难发现。科学家们寄希望于2021年世界最大光学望远镜——大麦哲伦望远镜建成时,或许有可能观测到这颗未知行星。

当然,这颗未知行星还只是一个预测,并没有任何观测证据的证实,科学家圈子里也还存在很多不一样的声音。虽然法国轨道动力学家亚历桑德罗·摩比德利(Alessandro Morbidelli)表示“完全相信”存在这颗未知行星,美国宇航局首席科学家艾伦·斯托芬(Ellen Stofan)在接受BBC采访时却对这所谓的“第九大行星”表示怀疑,因为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在太阳系外的恒星系统中找到了几千颗类似超级地球的行星,但没有一颗系外行星的大小介于地球和海王星之间。美国西南研究院的行星科学家Hal Levison认为:“在我的职业生涯看到过很多类似研究和说法,但事实证明都是错误的。”

由于未知行星的引力会影响柯依伯带天体的运行轨道发生倾斜,如果未来观测到该区域更多天体的运行轨道发生异常,存在这颗未知行星的结论会更有说服力 
太阳系内可能的未知行星(Planet Nine)

柯伊伯带的天体

柯伊伯带(Kuiper belt)在海王星轨道之外,位于距离太阳约40~50个天文单位的黄道面附近,是一个小天体密集的圆盘状中空区域。柯伊伯带中最著名的天体是直径约2300千米、现已被降级为矮行星的冥王星。在观测到的柯伊柏带天体中,直径数百公里以上的至少有十几颗,且这一数字仍在继续增加。



柯伊伯带区域中一些矮行星的运行轨道

柯伊伯带的天体主要包括冰冻的小行星、彗星和矮行星。其中:

彗星主要由甲烷、氨和水等冰冻物质组成,也有石块和尘埃。柯伊柏带是短周期彗星的老家,著名的哈雷彗星就产于该带;

柯依伯带的小行星主要由岩石和金属组成,其成分可能非常不同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小行星带中的小行星,有些小行星可能是彗星中的挥发物逃逸后形成的;

矮行星是直径上千公里、成球体的行星,由于没有足够的小天体供其碰撞、吸积,成为一颗长不大的侏儒行星。在5颗矮行星(冥王星、阋神星、谷神星、鸟神星、妊神星)中,冥王星仍然是柯伊伯带最大的天体。

除此之外,一些巨行星的卫星,如海王星的卫星海卫一、土星的卫星土卫九,可能最早也起源于柯伊柏带,后来受引力摄动才进入巨行星附近。柯伊伯带的天体是太阳系演化的遗迹,记录着太阳系形成之初的信息。

1992年,人类才艰难地首次观测到除冥王星和冥卫一(卡戎,Charon)外的第一个柯伊伯带天体——距离太阳46个天文单位、直径250千米、轨道周期为289年的“1992 QB1”(小行星编号15760),开启了发现柯伊柏带系列天体的序幕。

实际上,“1992 QB1”是当年8月下旬观测到的第27个柯伊柏带天体。如今在柯伊柏带观测到的天体已经超过1000个。那时我们还不知道是否存在柯伊伯带。而现在,深空探测器新视野号已经飞抵那里亲临探测。

柯伊伯带并非太阳系的边界,从太阳向外延伸两光年之远的奥尔特云才是太阳系的边界,奥尔特云是长周期彗星的主要聚集地。除了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柯伊柏带和奥尔特云外,靠近柯伊柏带、且偏离黄道面的一个区域,也离散分布着一些小天体,这些天体被称为“离散柯伊伯带天体”(scattered Kuiper belt object,SKBO)或黄道离散天体(scattered disc objects),这一区域被称为离散盘,其中最知名的是距离地球90个天文单位的阋神星(编号136199 Eris),直径约为2300–2400公里,比冥王星还要大。

未知行星将导致柯依伯带天体的轨道异常

2012年,位于里约热内卢的巴西国家天文台罗德尼·葛姆斯(Rodney Gomes)教授在美国天文学会议上报道了关于未知行星的研究结果。葛姆斯发现,柯伊柏带约有6—7颗天体的轨道都显得非常奇怪,其中包括非常有名的赛德娜(Sedna),与现有的太阳系模型预测的正常轨道情况不同。虽然导致这些天体运行轨道异常可以有不同的原因,但最简单、最直接的解释就是太阳系中还存在一颗尚未被发现的未知行星。这颗行星的质量足够大,其引力足以影响柯伊伯带天体的运行轨道。

不管如何,如果真的存在这样一颗未知行星,由于距离太阳非常遥远,这颗天体可能非常暗弱。因此很难被望远镜发现,要想找到它将是一项挑战。由于未知行星会对柯伊伯带天体施加引力摄动影响,因此科学家们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

由于不同距离的天体之间都会存在相互作用,因此需要考察尽可能多的天体,才能使得轨道计算更为精确。葛姆斯对92颗柯伊伯带天体的轨道进行了分析,发现如果没有一颗未知行星的扰动,这六颗天体的轨道将运行在一个近乎圆形的绕太阳公转轨道;当假设有一颗未知行星扰动,这六颗天体才有可能运行在如此高偏心率的轨道上,即计算的轨道与实际观测到的轨道吻合。

根据假设,这颗未知行星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大小与海王星相当,直径大约为地球的4倍,距离太阳约2250亿千米(1500个天文单位)。另一种可能是:大小与火星相当,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但运行轨道是极高偏心率的椭圆轨道,周期性地运行至距太阳约80亿千米(53个天文单位),这同样也可以影响柯伊柏带天体的运行轨道。

葛姆斯猜测这颗未知的行星可能是被其原先所在的行星系踢出后,成为一颗流浪行星,又在随后被太阳的引力俘获而留下的外来者。或者,也有可能这颗想象中的行星形成于更加靠近太阳的位置,只是后来在与其它太阳系大行星的引力作用下被抛出到了现在的外缘位置。

由于未知行星的一切都是未知的,这颗行星在什么位置,它的运行轨道是圆形还是椭圆形的?轨道偏心率是多少?质量和体积是多大?这些都是假设的,所以这种轨道计算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葛姆斯的计算结果并未能为天文学家搜寻这颗未知行星提供任何位置信息,他说:“它可能在任何位置上。”

未知行星严重缺乏证据

尽管对太阳系未知行星的说法感到很有意思,但大多数天文学家都对此想法持有谨慎态度,他们认为需要更多证据,才会接受太阳系中再次出现第九颗大行星的想法。

罗尼·巴内斯(Rory Barnes)是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天文学家,他说:“很显然,在太阳系中找到另一颗大行星是一件大事,但是我并不认为他已经给出了任何可以证明真的存在这样一颗天体的证据。”相反,他指出,葛姆斯是“给出了一种方法来确定这样一颗行星究竟将如何对我们太阳系外缘区域产生影响。因此目前缺乏证据。我想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他为我们指出了一条道路去发现这样的证据。”

道格拉斯·汉密尔顿(Douglas Hamilton)来自美国马里兰大学,他也同意这样的看法,那就是葛姆斯的计算结果还远远不能算是确定性的。他说:“他所做的概率性计算结果只能是说明这一情形存在的可能性稍大一些。他并没有给出确凿的证据。”

还有海尔·列维森(Hal Levison),他是美国宇航局西南研究所的研究员,他说他不知道该如何理解葛姆斯的发现。列维森说:“我感到很惊讶,我不能理解一颗像海王星那样大小的天体如何会造成像他(葛姆斯)所观察到的那种影响。”不过他也表示:“我认识罗德尼,我确信他一定是经过了精心计算的。”

未知行星不是一颗,而是至少两颗?
在冥王星以远的太阳系空间,可能至少隐藏着两颗未知行星,其引力影响了海王星外已知天体的轨道。冥王星以远的冰冻天体的艺术图

在冥王星以远的太阳系空间,可能至少隐藏着两颗未知行星,其引力影响了海王星外已知天体的轨道。这一结论是西班牙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的科学家,通过数学计算而得出的。如果得到证实,这个假说可能会颠覆太阳系的模型。

在过去数十年内,天文学家一直对太阳系中是否存在未被发现的未知行星争议不断。按照最近所作的计算,想要解释已知的那些极端海王星外天体(ETNO)的轨道,太阳系里就必须存在不止一颗、至少两颗未知行星。

目前被广泛接受的太阳系理论认为,海王星轨道以外穿行的这些天体,轨道分布应该是随机的。再加上某种观测偏差,它们的轨道必须满足一系列特征:轨道半长轴接近150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相当于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轨道倾角几乎为0°,近日点辐角也要接近0°或者180°。

但已发现的十多颗极端海外天体的实际情况却很不相同:它们的轨道半长轴相差极大(介于150天文单位和525天文单位之间),轨道倾角的平均值约为20°,近日点辐角则是–31°,没有任何一个天体接近180°。

这项研究的合作者、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的科学家卡洛斯·德拉富恩特·马科斯(Carlos de la Fuente Marcos)解释说,“这些天体的轨道参数出人意料,让我们相信有某种不可见的力量在改变这些ETNO天体的轨道参数。最有可能的解释是在海王星和冥王星以外还有其他未知的行星。”

马科斯认为:“考虑到我们掌握的数据非常有限,未知行星的具体数目现在还未知,但我们的计算暗示,在太阳系疆域内至少还有两颗未发现的行星,甚至更多。”

为了从事这项研究,科学家分析了一种被称为“古在机制”(Kozai mechanism)的效应,即一个较大天体施加的引力扰动,会对另一个小得多的遥远天体的轨道施加影响。作为参考,他们以96P彗星梅克贺兹一号(96P/Machholz1)为例,分析了木星的引力如何通过古在机制影响它的轨道。

尽管这些科学家得出的结论让人吃惊,研究者也意味到,他们的数据要面对两个问题。一方面,他们的结论与当前太阳系形成模型的预言相悖。太阳系形成模型宣称,在海王星轨道以外没有任何其他行星沿圆形轨道环绕太阳旋转。

然而,最近阿塔卡马大型毫米/亚毫米波阵(ALMA)射电望远镜已经在金牛座HL星周围超过100天文单位的地方发现了有行星正在其中形成的物质盘。这颗恒星比太阳更年轻,质量也更大。这一发现暗示,行星可以在距离恒星系统的中心上百天文单位以外的地方形成。

另一方面,研究团队承认,他们的分析所依据的样本天体数量太少(确切地说,只有13个),但他们指出,未来数月,会有更多结果陆续发表,样本数量也会更多。德拉富恩特·马科斯说,“如果得到证据,我们的结果可能会是天文学中一场真正的革命。”

2015年,美国双子星天文台和卡内基学会的研究人员在太阳系内发现了一颗“塞德娜式”的天体——2012 VP113。据估算,这颗天体的直径约为450千米,与太阳的最近距离约为80个天文单位。两位发现者推测,这颗天体的轨道可能受到一颗又黑又冷的超级地球的影响,其大小约为地球的10倍。

不管怎样,在天文望远镜观测证实之前,太阳系存在未知行星一切还只能是推测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吳柏賢
正式會員
星團
******
文章: 1332



« 回覆文章 #20 於: 2016-01-23 16:25:56 »

美國宇航局首席科學家艾倫•斯托芬(Ellen Stofan)在接受BBC採訪時卻對這所謂的“第九大行星”表示懷疑,因為開普勒太空望遠鏡在太陽系外的恆星系統中找到了幾千顆類似超級地球的行星,但沒有一顆系外行星的大小介於地球和海王星之間。<==明明就有一堆exoplanets 大小介於地球 和 海王星中間吧

實際上,“1992 QB1”是當年8月下旬觀測到的第27個柯伊柏帶天體<==是1992年8月下旬發現的第27顆小行星
已記錄

If a million computers run SETI@home
We are bound to determine that we're not alone!
大瘋起嘻
星系團
*******
文章: 16638



個人網站
« 回覆文章 #21 於: 2016-01-24 22:08:54 »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1581544

這個「第九行星說」遭NASA打臉。NASA行星科學主任葛林(Jim Green)表示,目前未有足夠的證據證明這顆行星的存在,確認X星球(Planet X)的存在還言之過早。葛林也說,布朗的論述還只是發現新行星的起步。NASA首席科學家史托芬(Ellen Stofan)也表示:「一顆行星花200萬年環繞太陽一周,這有可能嗎?」

NASA也遭人質疑,根本是在掩蓋發現新行星的事實。陰謀論者則宣稱,這個行星的發現,就是尼布魯星(Nibiru)存在的證據。

現在新聞很喜歡用「打臉」這兩個字

我覺得很不妥,我想大概是用「質疑」這兩個字比較不夠力吧

科學的研究過中,質疑及接受質疑是很重要的歷程

不該用「打臉」這種新造,比較激進的動詞

已記錄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144



« 回覆文章 #22 於: 2016-01-24 22:18:29 »

新聞不如此 

如何吸引民眾 ?  不過 這次第9 行星
也沒真找到 , 或許2 顆非一顆

沒有發現前都不知道真假 , 也可能算錯 .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Buffett
流星
*
文章: 44


« 回覆文章 #23 於: 2016-01-24 23:50:03 »

以前打臉這是用在有明確證據證明對方錯誤才用的詞,現在新聞明顯濫用
現在想起"柔腸寸斷"這詞也被亂用了
« 最後編輯時間: 2016-01-24 23:52:49 由 Buffett » 已記錄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144



« 回覆文章 #24 於: 2016-02-26 17:00:28 »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478321.htm

就在上个月,美国天文学家曾经宣称他们可能发现了太阳系中的第九颗大行星,但同时他们也承认目前并不清楚这颗“理论上存在”的隐藏大行星究竟在它周期为1万~2万年的轨道上的哪个位置。不过,就在上周四,一个法国4人研究小组表示他们已经将搜寻的范围缩小。这张艺术示意图显示的是从隐藏的第九颗大行星上眺望太阳方向可能看到的景象。基于数学模型,近日一个法国天文学家小组缩小了针对这颗潜在大行星的搜索范围




太阳系中6颗已知运行轨道最遥远的天体对比,可以明显发现这些天体的轨道都偏向一侧,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并非偶然,而是由于一颗目前尚未发现的大质量行星的引力作用导致的。图中标出了这颗未知行星的可能轨道

该法国研究组上周在《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文章,称他们通过对正在围绕土星轨道上运行的美国宇航局“卡西尼”号探测器发回数据进行的分析, 已经能够明确排除两片区域的可能性。

相关论文的合著者,巴黎天文台的正如贾克斯·拉斯卡(Jacques Laskar)表示,他们的工作确认了在太阳系的遥远边界区域可能潜伏着第九颗大行星,但“它的位置并非完全不能限定”。

基于数学模型,法国天文学家们计算了这颗设想中应当存在的第九大行星沿着其轨道运行,在经过其他大行星附近时可能对后者产生的引力摄动影响。

随后他们观察了这些大行星实际的轨道运行情况。根据原先设想,这颗隐藏的行星可能沿着一个高偏心率,偏向一侧的“长扁”轨道运行。在它距离太阳最远的位置,这颗行星的引力作用对其他行星产生的影响太过微弱,无法被探测到。这就将天文学家们能够据此展开搜寻的区域限制在了其轨道范围的一半,对于另外一半轨道区域则基本无能为力。

不过现在,拉斯卡和他的同事们已经在这一基础上排除了两片天区存在这颗行星的可能性,从而将目标搜索区域缩小了50%。根据他们的模型计算结果,如果这颗行星真的存在,那么它不应该位于这两块区域内。

拉斯卡对法新社表示:“我们将工作量削减了一半。”

就在上个月,天文学家康斯坦丁·巴特金(Konstantin Batygin)和迈克·布朗(Mike Brown)预言太阳系中存在着第九颗大行星,并且计算出其质量约为地球的10倍左右。这一结论是借助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得到的,根据布朗等人的说法,假设这一行星的存在将能够完美解释柯伊伯带内一系列小天体的轨道行为。柯伊伯带是位于海王星轨道外侧的一个散布大量小天体和矮行星的环状区域。

拉斯卡和他的研究组表示,如果计划将于明年结束使命的美国卡西尼号土星探测器能够继续工作到2020年,那么针对这一未知行星的搜索区域应该还能够被进一步缩小范围。

天文学家们预计人类最终将需要花费2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最终找到这颗隐藏的大行星——如果它真的存在的话。

为此,我们将需要口径巨大的望远镜,以便从宇宙中捕获这颗遥远行星发出的微弱光芒,并且我们目前甚至还根本不知道它具体所处的位置。

在此之前,很多天体都是先根据数学模型推断其存在,随后在天文观测中被实际发现的。其中最有名的一个案例当属人类对海王星的发现。数学家们基于当时已知的天王星运行轨道的异常扰动并开展数学计算,判断在其外侧还有另外一颗大行星并计算出了它的位置,最终得到了观测证实。因此,海王星也被认为是一颗“在笔尖上被发现的”行星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144



« 回覆文章 #25 於: 2016-02-26 17:17:42 »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6/02/160225085653.htm



那一國科學家 會先找到 ??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144



« 回覆文章 #26 於: 2016-02-26 20:46:33 »

http://www.universetoday.com/127570/search-narrows-for-planet-nine/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144



« 回覆文章 #27 於: 2016-02-29 09:49:12 »

http://astronomynow.com/2016/02/27/researchers-home-in-on-likely-whereabouts-of-planetnine/


Fig.1. Analysis of the radio data from NASA’s Cassini spacecraft that provide a very accurate measurement of the distance from Earth to Saturn, with a 75-metre residue. If we add the ninth planet in the model,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alculation and observation seriously deteriorate (in blue). After adjustment of all parameters of the Solar System, these differences are greatly reduced (in red). Excess residues of more than 10 percent after adjustment are evidence of the non-existence of the planet (gray area) (see Fig.2). Image credit: CNRS.


Fig.2



http://news.china.com.cn/world/2016-02/26/content_37876027.htm
4名法国科学家23日宣布,他们对可能存在的太阳系第九大行星的观测取得进展,利用排除法进一步缩小了有效观测区域。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研究人员迈克·布朗和康斯坦丁·巴特金上月20日宣布,有“充分证据”显示,在太阳系边缘可能“潜藏”着遥远而巨大的第九大行星。这两名科学家认为,这颗昵称为“行星九”的星体质量大约是冥王星的5000倍、地球的10倍,在太阳系遥远之处沿着一个不对称、拉伸得很长的椭圆轨道运行。

顺着这一思路,来自巴黎天文台的雅克·拉斯卡尔和其他3名法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天文和天体物理学》周刊发表文章说,他们通过分析“卡西尼”号飞船回传的数据排除了第九大行星不可能“潜藏”的两大区域,从而进一步缩小了有效观测范围。

“卡西尼”号飞船是美欧联合打造的第一艘探测土星的人造飞船,1997年10月15日在美国发射升空,2004年7月1日进入土星轨道。

拉斯卡尔说,他们的研究支持第九大行星可能存在于太阳系边缘的观点,但这颗星体一定有其具体位置。

以数学建模为依据,以美国同行推测出的运行轨道为设定,这4名法国科学家就这颗神秘星体运行时对太阳系其他行星所产生的影响做了计算和分析。他们发现,当这颗星体沿自身轨道运行至远日点时,由于距离太过遥远,它对其他行星的影响几乎难以察觉。因此,这也把科学家的有效研究区域限制在其靠近近日点的一半轨道上。

拉斯卡尔和他的同伴说,由于建模结果与现实不符,他们已经排除了第九大行星不可能“潜藏”的两大区域,从而把有效研究范围缩小了一半。

“我们让工作少了一半,”拉斯卡尔说。按布朗和巴特金的说法,计算机模拟显示,如果“行星九”果真存在,它的运行轨道与太阳的距离约为地球运行轨道与太阳距离的50多倍,绕太阳运行一周需要1万至2万年的时间。

拉斯卡尔和他的同事认为,如果原定明年结束任务的“卡西尼”号飞船延期至2020年,那么有关“行星九”的有效研究范围有望进一步缩小。

目前,许多天文望远镜已被用来观测“行星九”。如果进展顺利,或许在今后5年内科学家们便可一睹其“真容”。
« 最後編輯時間: 2016-02-29 09:52:22 由 peter »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144



« 回覆文章 #28 於: 2016-03-01 11:50:23 »

第九大行星呼之欲出:1万年绕太阳一圈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479371.htm

一个法国4人研究小组表示,他们进一步缩小了太阳系的第九颗大行星的范围。天文学家康斯坦丁·巴特金和迈克·布朗预言太阳系中新的存在星,并且计算出其质量约为地球的10倍左右。这一结论是借助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得到的。根据布朗等人的说法,假设这一行星的存在将能够完美解释柯伊伯带内一系列小天体的轨道行为。


這好像是  卡西尼得到資料
因為 土星位置 跟實際算有些出入


个月,美国天文学家曾经宣称他们可能有所发现,但也承认目前并不清楚这颗“理论上存在”的隐藏大行星究竟在它周期为1万~2万年轨道上的哪个位置。

160多年前,35岁的法国天文学教师奥本·勒维耶,孤独地计算了若干年,终于推导出太阳系中那颗影响天王星运动的第八颗大行星确实存在,并确定了位置。

在此前的观测中,连伽利略都误会它为一颗恒星。海王星的正式发现在它被数学预测之后,与勒维耶计算出的位置相差无几。历史重演,如今我们通过力和质量的复杂关系得到证明,几乎确信有一颗大行星在某处,沿着看不见的轨道庄严运行在群星中,只不过我们不认识它。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144



« 回覆文章 #29 於: 2016-03-01 11:57:33 »

http://www.findplanetnine.com/p/blog-page.html





http://arxiv.org/abs/1501.00941

http://www.findplanetnine.com/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頁: 1 [2] 3 4 ... 12
  列印  
 
前往: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會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觀星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Powered by MySQL Powered by PHP Powered by SMF 1.1.17 | SMF © 2011, Simple Machines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spacer.png, 0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