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r.png, 0 kB
首頁 arrow 會員專區 arrow 星際大廳、哈拉區 arrow 天文新知 arrow ARRC HTTP-3A第2節火箭成功發射
ARRC HTTP-3A第2節火箭成功發射
2024-11-08 00:35:03 *
歡迎光臨, 訪客. 請先 登入註冊一個帳號.
您忘了 啟用您的帳號嗎?

請輸入帳號, 密碼以及預計登入時間
新聞:
 
   首頁   說明 登入 註冊  
頁: [1] 2
  列印  
作者 主題: ARRC HTTP-3A第2節火箭成功發射  (閱讀 13884 次)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203



« 於: 2014-04-03 09:28:48 »


ARRC  HTTP-3A第2節火箭成功發射
==
台灣首枚科研火箭成功了

台灣首支類衛星載具火箭發射 民眾擠滿旭海海邊等待
==
陽明交大預計在2022年 3 月、4 月發射火箭 HTTP3A

==

國際航太與太空探索研討會「iCASE2020」暨航太學會學術研討會11/14 交大舉行

==
是什麼原因讓ARRC堅持使用混合式火箭推進技術呢?

==
 交大師生要募千萬送火箭升空 arrc

http://www.cool3c.com/article/78085
在國家儀器的協助下 屬於台灣學界的探空火箭順利升空
太空探索一直以來都是熱門的研究議題,尤其在冷戰時期,各國無不以太空探索的成果作為國力的展示。去年在國家儀器年度活動 NI Day 發表主題演說的交大吳宗信老師與他帶領的火箭團隊,在 3 月 24 日的凌晨成功於台灣東岸旭海再度成功發射,且此次發射的火箭規模與尺寸也突破國內紀錄。

該火箭由 2012 年以私人與企業捐款,在交通大學成立的前瞻火箭研究中心之 HTTP 前瞻火箭團隊開發,包括新竹、台北、台南與屏東四個地方包括 30 位以上的教授、研究人員與碩博士生組成。此 HTTP-3S 火箭達 6.35 公尺,直徑 0.4m ,以 NI 的嵌入式系統作為導航電腦搭配地上站系統,並利用 Google Earth 進行火箭軌跡的呈現。

NI 也協助此團隊進行火箭的發射,在火箭升空時將資料傳遞到地面的五個地面站,並透過 NI 的 LabVIEW 與 sbRIO 進行即時資訊的蒐集與導航。這次的火箭由行政院科技部、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與交通大學資助,並且在國家實驗室研究院台灣颱風洪水研究中心提供氣象預測資訊,在將近中級颱風的風力下成功升空。

« 最後編輯時間: 2022-07-11 12:58:47 由 peter »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203



« 回覆文章 #1 於: 2015-04-15 09:51:56 »

ARRC前瞻火箭: HTTP3 - 前進宇宙募資計劃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50414/492437.htm

交大師生要募千萬送火箭升空


交通大學ARRC為了要讓自製火箭升空,在網站上發起募款。(圖/ARRC, ARRC.tw, Scimu.tw授權提供 ,下同

原文網址: 千人捐款還需要你! 交大師生要募千萬送火箭升空 | ETtoday生活新聞 

交通大學ARRC前瞻火箭計畫團隊的夢想,就是要讓自製的混合式火箭升空,卻因為科技部補助經費用盡了,他們索性自己在網站募款「一千萬」,才短短1個月就有近千人參與,已經籌款280多萬元!

►►► (圖集:交大ARRC火箭升空照)

ARRC表示,他們是一群自稱已經是大叔年紀,卻喜歡說自己是潮男的研究生,「我們真的只缺錢!」不想讓7年的升空計畫白白浪費,也提到,計畫剛成立時所有人都不看好他們,從克難的在養雞、養鴨的海埔新生地當發射地,到現在已經有日本的研究單位固定交流,也有美國企業做技術拜訪。

「前瞻火箭研究中心」成員、也是交大機械所教授的吳宗信表示,火箭的研發、設計都全來自台灣,他們所製作的混合式火箭,採用笑氣為氧化劑,熱塑性或熱固性塑膠為燃料,優點是高安全性、低成本又環保,他也提到,台灣過去都是個代工社會,但台灣必須要從代工走向設計,才能提升價值,混合性火箭就是一個好的機會。

「前瞻火箭研究中心」(Advanced Rocket Research Center,ARRC)由交通大學、成功大學、屏東科技大學、台北科技大學、海洋大學、銘傳大學共同組織而成,目標是要自製運載火箭,並且能夠運送衛星上軌道。

台灣過去就曾有過自製火箭升空的經驗,2014年3月國家太空中心的「探空九號」在屏東九鵬基地升空,504秒後落入海中;而交大ARRC的「HTTP-3S」也在同時期試射成功。

▼交通大學ARRC表示,所有的設計製造都來自台灣,只是苦缺經費。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203



« 回覆文章 #2 於: 2015-04-15 09:52:50 »

火箭-一群瘋狂科學家讓台灣在太空留名

http://wushu.net.tw/bbs/viewthread.php?tid=3210


國立交通大學前瞻火箭研究中心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C%8B%E7%AB%8B%E4%BA%A4%E9%80%9A%E5%A4%A7%E5%AD%B8%E5%89%8D%E7%9E%BB%E7%81%AB%E7%AE%AD%E7%A0%94%E7%A9%B6%E4%B8%AD%E5%BF%83

成立宗旨意在促進台灣太空科技的發展。

目標發展由台灣自主研發、製造的運載火箭,並達成運送衛星上軌道的能力。

主要參與成員包括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吳宗信教授 陳宗麟教授(NCTU)、­成功大學工程科學系何明字教授(NCKU)、屏科大車輛工程系胡惠文教授(NPUST)、台北科技大學電子系林信標教授(NTUT)`,還有後來加入的銘傳大學資訊管理系余仁朋助理教授(MCU)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商船學系黃俊誠副教授(NTOU)。現由交大機械系吳宗信教授擔任中心主任。


APPL系列主要採用固態糖燃料火箭推進器,
其火箭分類上英文稱Sugar rocket或Rocket candy,是固態火箭的一種,其推進燃料為糖類及氧化劑的混和物。由於有安全與好製作的優點,且符合團隊低汙染的理念,遂成為ARRC成立前研發初期的第一支實驗火箭。 APPL為國立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的「氣動熱與電漿實驗室(Aerothermal & Plasma Physics Laboratory)」,成立於2007年,其後在吳宗信教授的帶領下開始研發製造小型火箭,並以實驗室名稱命名。ARRC於2012年正式成立後,APPL系列火箭遂用於測試大型火箭的各種次系統以便將該系統用於HTTP系列混合式探空火箭


於新竹香山濕地舉行ARRC第十八次火箭試射試驗
所以可以去看發射嗎 ??

HTTP系列為採用混合式火箭推進器的探空火箭


3000 kgf推力的混合式火箭推進測試
http://youtu.be/Tk67Z_mai_k

http://pansci.tw/archives/75093

混合式火箭」是什麼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a_ecoj1Qhe8

大約四年前,團隊開始作混合式燃料的大火箭,命名為「HTTP」,名字由來為參與學校所在地的新竹(Hsinchu)、台北(Taipei)、台南(Tainan)、屏東(Pingtung)英文縮寫,同時隱含著,想像與可能性如網際網路般無遠弗屆!團隊正在研發雙節火箭,預計2015年四五月發射,理想情況下,火箭會在高度十二三公里處脫節,在最高點一百公里處將鼻錐的酬載彈出作電漿量測,再隨降落傘落下。

如何知道火箭厲不厲害

火箭推進技術可分為液態燃料、固態燃料、混合燃料、電式與核能推進器。要評估任何類型的火箭推力性能,就要看火箭效率比較參數「比衝」(Specific Impulse, ISP),其為推力除以每秒推進器消耗的質量流率(mass flow,包含燃料與氧化劑)。

吳宗信解釋:「假設一秒鐘燒三公斤,產生推力為750公斤,750除以3,比衝為250秒。」ISP值越高,表示火箭要達到同樣高度,需要攜帶的燃料就越少,火箭的燃料利用效率越好。

基於時間有限,吳宗信解釋前三種推進器,液態燃料火箭的性能最好(350~400秒),可控制其燃料流量,連帶可控制推力大小,利於控制火箭飛行、入射軌道,NASA阿波羅計畫的農神五號火箭即為一例。液態火箭常以液態氧為氧化劑,但液態氧的低溫可能導致流動困難或管路結冰,必須加上升溫設計等,需要複雜且高品質的燃燒腔體與管路設計工程,「台灣也還沒有這個技術。」而固態燃料火箭設計最簡單:「沒有什麼管路,就像小時候玩的沖天炮一樣。」優點為可長時間存放、穩定性高、製作成本低(但較危險,要花許多人事管制與安全測試費用)。缺點是點火後無法控制推力、推力性能差(240~280秒),部分燃料配方燃燒後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鹽酸氣,飛彈與太空梭助推器多為固態燃料。

ARRC團隊的火箭採用混合式燃料,推進效率約250~300秒,它具有液態式的優點而設計較簡單。ARRC以俗稱「笑氣」的一氧化二氮作為氧化劑,燃料則是汽車輪胎的原料「人造橡膠HTPB」或PE,氧化劑通過控制閥注入燃燒室,與燃料混合後燃燒產生高溫與高壓,作為火箭動力來源,而控制閥門的大小就連帶控制了流量與推力。固態與液態燃料推進技術已相當成熟,近十年混合式燃料漸受關注,維珍銀河(Virgin Galactic)公司的太空飛機便運用混合式燃料;丹麥專職研發火箭的非營利組織「哥本哈根亞軌道(Copenhagen Suborbital)」有個更大膽的計畫,打算以簡易型的火箭載人上天,亦採用混合式燃料。

「我們有個祕密武器正在申請美國專利!」團隊研發的「雙渦旋混合式火箭引擎」不僅縮短推進器長度,也讓平均推進效率達到280秒。


sine.ni.com/cs/app/doc/p/id/cs-16498/lang/zh/pdf/yes/pdf
« 最後編輯時間: 2015-04-15 10:08:09 由 peter »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TT
行星
***
文章: 224


« 回覆文章 #3 於: 2015-04-15 11:15:27 »

在這裡留一下,免得不懂的人看一半誤會

比衝 ISP 代表「推進效益」,不代表「推力」

Launch Vehicle 發射載具 的主要任務是把酬載推上軌道,所以第一優先一定是推力,推力/重量比 不達 1 (或是說 推力/質量比 不達 9.8m/s2) 是不能垂直升空的
另外,在大氣層內飛行的時間越久,受大氣阻力影響越嚴重,所以推重比也不能夠太低讓大氣內飛行時間過長

Orbital Vehicle 軌道載具 的主要任務是太空中的軌道運動,因為已經上太空了,推力唯一影響的就只剩下要花多少推進時間把酬載推到目標軌道 (加速度 * 時間 = 速度變化量)
如果推進時間不是問題,那比衝ISP就是第一優先,因為推進效益越好、需要的燃料就越輕,輕... 就是好!
如果推進時間是問題,那還是要顧慮推力


液態/固態火箭的推力都超大,但是比衝都小小的 (太空梭主發動機 SSME 海平面的比衝只有 366s,推力有 1860KN)
電力推進則是反過來,推力很小,但是比衝都上千 (探測船 Dawn 上的離子引擎比衝有 3100s,推力只有 90mN)


所以完全要看用途,不是說推力大或是比衝大就好
兩個同時都很大最好啦,但是... 那是外星人科技...  Grin
已記錄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203



« 回覆文章 #4 於: 2015-04-15 12:09:18 »

 
http://familystar.org.tw/index.php?option=com_smf&Itemid=35&topic=4144.0
點漿火箭或離子類比衝都很高

但推力超小的有的可能 只有一張紙推力

但是 續航力長慢慢加速

不過要離開地球前面一定要快速的火箭才能脫離地球吧 . 


有夢想最美

還須要努力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203



« 回覆文章 #5 於: 2016-10-10 17:48:05 »


FB 看到

矽谷現在沒有那麼多新創的網路公司了,反倒是研究火箭的團隊,有100多家。"


台灣就已經有4個團隊在做火箭了。一個是ARRC ,一個是成大航太,一個是中科院,
  還有一個我不能說

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61008004100-262104


好多公司

http://familystar.org.tw/index.php?option=com_smf&Itemid=35&topic=26276.0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203



« 回覆文章 #6 於: 2020-05-14 22:02:52 »

https://vocus.cc/@ARRC/5ebc0e86fd897800014e8d2f



探空火箭與入軌火箭的能量等級差異,探空火箭的任務目的通常是只要往上飛高就好了,並不管引擎可控性或效率高低,就算引擎在可能70公里熄火,靠著速度慣性飛到100公里以上仍是可以的,端看任務目的。
  入軌火箭就不是這樣看了,除了高度,還必須要有可以進入軌道運行的速度,也就是需要可以繞地球轉的水平速度。可以想像,要精準達到該速度,整個火箭引擎必須運作到抵達軌道的那一刻。

傳統探空火箭因為目的只要飛高就好,基本上並無飛行姿態控制,靠的是火箭尾翼的氣動力穩定(如旋轉穩定或類似射弓箭的概念)。也因此主要都是透過發射前的飛行軌道計算,並使用發射架來達到升空前極高初始速度進行發射。這也是目前台灣過去發射探空火箭或一般飛彈的模式。HTTP-3S當時設計就是有尾翼,並利用發射架使火箭加速至高速才離架來進行發射。

現在我們更進一步,調整成可垂直起飛且不需要發射架與尾翼的HTTP-3A,而A就是Advanced的意思。
  撇開使用全固態入軌火箭那種較不精準的飛行控制方式。入軌火箭因為有進入軌道的需求,通常一定會有推力向量控制系統(thrust vector control, TVC)與推力大小控制系統(throttle control) ,甚至重新點火能力(re-ignition),為的就是可以控制火箭的飛行方向與速度。用比較生活化的方式比較兩者,大概就是迴力車與自動駕駛車的差異。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去定義『類衛星載具』,因為技術難易度天差地遠。開發火箭的過程難以一步到位,我們必須進行技術的前期驗證,而這也是我們進行中的HTTP-3A計畫。當這個技術得到嚴格的飛試驗證,火箭入軌就自然會水到渠成!
類衛星載具定義:

    有能力依規劃軌跡與姿態飛行至次軌道,進行科學或工程實驗;
    火箭引擎技術性能至少真空比衝值超過300秒且具推力向量控制、推力大小控制與重新點火能力;
    火箭具類似衛星載具導引導控(Guidance, Navigation & Control; GNC)能力;
    具Hard RTOS (即時作業)航電軟、硬體系統;
    採用輕量化結構,如碳纖維複材技術與其他相關材料

過去火箭的開發一般皆是由政府主導,研發人員當然會希望自己做的是最好的設計,所以追求的是火箭運載效率。常見的指標是酬載比 (payload ratio),定義為酬載重量/火箭的總重量。越大表示同樣的火箭重量可以攜帶越重的衛星。基本上就是火箭運載性能的一個比較數值。而影響酬載比的主要因素包含火箭結構重量比、引擎推進效率 (Isp)等等。依據公開資料,Rocket lab的electron火箭酬載比大約是1.8%,SpaceX酬載比也是大約1~2%。也就是說100公斤的火箭僅能攜帶1公斤的衛星進入軌道而已。
  由於過去火箭不管是運載太空人或運載衛星,酬載的體積與重量都相當的龐大。”大型運載火箭”一般不會使用加壓供流系統傳輸燃料或氧化劑,因為儲存槽將因需耐高壓而使結構變重。幫浦供流系統則避免了這個問題,結構相對輕了很多,但缺點就是設計與實作變得太複雜。
  另一個重點是引擎運作時間。過去材料科技相對較不發達,使用”再生冷卻循環”的液態火箭可以較容易達到推進時間300秒以上,而固態火箭引擎與混合式火箭引擎由於無燃燒室冷卻系統設計,很少有推進時間超過120秒的。而在相同的總推進能量下,較長的引擎運作時間,也就代表著較小的引擎推力,這使火箭引擎的供流系統管路甚至燃燒室結構可以更輕巧。
  其實,混合式火箭從1933年附近開始有紀錄的使用,因此並非新的技術。混合式火箭同樣可以使用幫浦供流系統,但因為是將燃料放在引擎燃燒室,其體積勢必會比液態火箭的引擎燃燒室大。若混合式引擎無特別設計,結構重量很難減輕。另外,使用固態燃料的混合式火箭,安全性是優點卻也成了他的主要缺點。固態燃料導致了氧化劑與燃料不容易混合,使得引擎燃燒效率偏低。固態燃料放在燃燒室中燃燒,難做任何額外的流量控制設計,這樣又要怎麼去設計穩定且高效率的火箭引擎呢?
  也因此,混合式火箭引擎在過去因為材料科技的限制,就出現了要比結構重量比不過液態火箭引擎,要比構造簡易性和推進系統體積也比不過固態火箭引擎的狀態。測試與分析軟硬體受限的情況下,開發混合式火箭引擎也並不容易,效益也不高。間接導致過去的火箭開發主要皆針對液態火箭引擎與固態火箭引擎,也產生了後續的資源排擠效應。事實上,使用LOx (液態氧)的混合式火箭引擎理論Isp性能其實並不會比目前主流的LOx/RP-1液態火箭引擎差,甚至在燃料配方動點手腳還可以比液態引擎好。適當的氧化劑與燃料選擇甚至可以有比固態火箭還要好的單位體積推進性能。
那為什麼要使用混合式火箭?
  隨著材料與電腦科學的進步,混合式火箭的開發出現了轉機。例如提升混合式火箭的燃燒效率甚至使用碳纖維複合材的結構輕量化。衛星的微型化也讓小型衛星的運載需求出現,小型運載火箭的發展開始有了出路。
  混合式火箭應用的其中一項經典案例是美國維珍銀河使用於太空船二號的火箭引擎就是混合式火箭引擎。雖然使用的是N2O (笑氣)為氧化劑,效率可能較低所以一直沒公開。但仍是混合式火箭在實際應用上的里程碑。該款引擎的推力有32,000公斤,使用了碳纖維纏繞結構體與工作時間60秒,是目前現役規格最大且實用化的混合式火箭引擎。
關於維珍銀河的混合式火箭引擎介紹的參考資料
  混合式火箭的主要亮點就是安全與低成本。固態的燃料避免了了火箭產生大爆炸的可能。低成本小型運載火箭的開發需求,讓混合式火箭有了發揮的空間。火箭縮小不但可使用更為簡單的加壓供流系統,碳纖複合材料的結構輕量化、適當的火箭引擎推力需求皆給了混合式火箭一個適合的舞台。
  安全性的經典案例是1990年代,美國AMROC超大型混合式火箭發射失敗時的紀錄影片,雖然整支火箭燒了起來,但並沒有爆炸。(9分08秒開始)
  對小型衛星運載火箭有興趣的也可以看看下面網站整理的資料,可以發現從2014年開始小型衛星載具的民營公司各種出現。其中也有好幾個是打算使用混合式火箭推進技術的。當然想發射衛星也不是短短6年就可以成功,真正有成功發射衛星上去的目前也不多就是。
NewSpace Index
可是國外都使用液態火箭,為什麼不研發液態火箭引擎技術?
  我們相信,只要再精進混合式火箭引擎的系統,可以有不輸液態火箭的性能甚至可能再超越。除了使用幫浦供流、碳纖維複合材料輕量化、長燃燒時間等其他火箭引擎已使用的方式,混合式火箭的深推力節流控制 (deep throttle)、簡單且可不限次數重複點火的特性,甚至是可善用混合式燃燒的物理化學特性,設計新型且系統簡單的吸氣式推進系統 (air-breathing propulsion)都是潛在可超越液態火箭引擎的能力,可大幅提高酬載比例,而且最重要的是成本更低更安全!
所以到底混合式火箭能不能發射衛星?
當然是可以的!
  雖然目前混合式火箭因為先天結構重量相對於液態火箭比較重,氧化劑的選擇造成可能較低的推進Isp表現,造成了衛星載具設計上會有比液態火箭低的火箭酬載比性能。但只要火箭能量充足,仍可攜帶衛星進入軌道。如前述,混合式火箭的亮點是在火箭的安全性與成本。
  ARRC針對混合式火箭的衛星載具構型也是提出了不少方式,採用雙氧水的混合式火箭引擎燃燒效率達到了接近97%以上,理論真空Isp達到300 s以上。引擎推力的控制 (throttling control)、再點火 (re-ignition)甚至推力向量控制 (thrust vector control)皆進行了不少驗證。而這更是近期HTTP-3AT空中懸浮飛行測試的主要測試目的。 而美國SpaceX使用液態火箭引擎來達成火箭回收的技術,理論上只要控制技術夠好,混合式火箭也可以做到。
  尤其針對入軌段火箭 (upper-stage),為了要能精準進入軌道,目前世界各國設計皆以可控性較好但成本高昂的液態火箭為主。但因為該段火箭已經進入軌道,火箭飛行速度過快,且高度過高,即使是SpaceX的入軌段火箭仍是單次使用而無法回收。如果我們使用的是低成本的混合式火箭引擎系統作為入軌段火箭,將有更強大的成本優勢。
此測試的成功將證明我們在控制混合式火箭的能力是世界第一。
未來我們一定而且很快就會證明混合式火箭是可以攜帶衛星進入軌道。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203



« 回覆文章 #7 於: 2020-05-14 22:09:04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7%B7%E5%90%88%E5%BC%8F%E7%81%AB%E7%AE%AD

混合式火箭 ,是一種火箭推進器,其推進劑包含固態的燃料以及液態的氧化劑。和固態火箭、液態火箭同樣屬於化學火箭,具備能夠控制推力大小、成本相對低等特性,同時具備更高的安全性。許多公司及團隊都相繼投入相關研究,不過其比衝值仍待突破。

台灣晉陞太空科技公司成功開發改良混合式火箭,探空試射型飛鼠一號將在2020年三月中進行試射
,兩節式火箭長10公尺,直徑1.5公尺,以「笑氣」(一氧化二氮)當氧化劑,搭配固體燃料(合成橡膠)組成混合式火箭引擎,產生推力可達8噸,最快速度每秒2公里,很快能抵達外太空,
可飛達250公里,甚至可飛達270公里,目前混合火箭飛行高度的世界紀錄是120公里,如果能飛到200公里高就會創下世界新紀錄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203



« 回覆文章 #8 於: 2020-05-14 22:10:26 »

https://youtu.be/2oAS2JRKx5w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203



« 回覆文章 #9 於: 2020-11-14 08:25:20 »

國際航太與太空探索研討會「iCASE2020」暨航太學會學術研討會將在交大舉行,身為地頭蛇,我們當然不缺席!​
​https://www.facebook.com/ARRCRocket/?__tn__=kCH-R&eid=ARDJ2xqFBPur_mbtISh3Fr181wqgyVq3TDPcEzWu4aMxP7klFHdWTstRtR-9LzXLoCNbc3t-nT85ARcP&hc_ref=ARQggfZzenqnd0to7OJOTkG3oCt3bt6JwKqTyH_B1-sqJ3LOmnCYqHajDoGZvjfqGlY&fref=nf&__xts__[0]=68.ARDmafQtS1K3ltDpIQ_Dy8U-Ey4iPTxBg-lWfYkiNnm-P25z_zX0SDQpYBP6XKv69zpF5Cq2fsRR34ICCs3fuYa8n-LtPyTll53KPCJt0SK_eQdEDHKGSYsuMwGTr7_zhxxRXa84mbWAdxt-sGrofyuPuKvff9jVZBYmmSfBlEcvzIG0VT1QIvXqWs_hpiWMruV4Cwb6JeIvrQLBLMYV0wc-sgSjVqVdb5ZA1UaXL2zBM6NtRcDIgxFlXL8xdhUTlOSxOK9F9c_vCqmD29HQHTlSl2rlNkcBXhGXsdin1FA2RDOpwq-8BAQR5ez9K0I9jo5WoNUakLeAdiR-WlASAEJksZvO77unRz0GpnjwURt1GQHX


研討會外圍的展覽免費開放參觀,我們HTTP-3AT火箭攤位全程都有專人導覽解說!歡迎大家來找我們玩,分享火箭研發的感動!​

iCASE2020暨航太學會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0/11/14 ​(六)
地點: 國立交通大學工程五館​
官網: https://mae.ccit.ndu.edu.tw/p/404-1008-4768.php?Lang=zh-tw
« 最後編輯時間: 2020-11-14 08:27:57 由 peter »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203



« 回覆文章 #10 於: 2022-01-04 13:05:26 »


陽明交大預計在3 月、4 月發射火箭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203



« 回覆文章 #11 於: 2022-01-04 13:07:37 »

ARRC  2019


HTTP-3A 火箭

https://vocus.cc/article/5dd9342cfd89780001f42c56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203



« 回覆文章 #12 於: 2022-07-09 07:29:41 »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986459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203



« 回覆文章 #13 於: 2022-07-09 07:51:51 »

7/9  今天無法發射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peter
正式會員
星系團
******
文章: 49203



« 回覆文章 #14 於: 2022-07-10 14:25:35 »

發射成功飛3 km
已記錄

請連署支持翠峰天文科技觀星園區

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3019034900
頁: [1] 2
  列印  
 
前往: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會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觀星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Powered by MySQL Powered by PHP Powered by SMF 1.1.17 | SMF © 2011, Simple Machines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spacer.png, 0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