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體目標精細繪圖真的需要暗的無光環境,高亮度廣角目鏡和舒服的觀測角度...其實還好,繪好圖後,再將繪圖數位化,再轉成左右反轉的正像做記錄即可. 我曾嘗試要將某些亮的雲氣顏色繪出(因為年輕時代,在家裡的木窗上,看過有顏色的雲氣),特別去買了一盒彩色鉛筆組合...但已經50歲的老眼,錐狀細胞已經退化...在都市光害環境中,始終沒有解析出顏色...這種視覺享受看來只能在高山上實現了.
*TS兄,偶而看看一些較亮的M型脈衝變星(多是老叩叩的紅巨星),這些變星的色溫都在5000度K以下,都呈黃橘或紅色...這些亮紅的變星在黑暗的夜空視野內,顯得對比極搶眼! 非常漂亮! 在夜深人靜的夜空下,唯有目視派才有的獨有視覺享受...此時我都會帶上一杯好茶,真是養眼延壽...
*.圖為天琴座的 R變星 (R LYR) 手繪筆記本
很多行星狀星雲都相當容易看到 “顏色”, 夏天的 M57, 貓眼睛 NGC 6543, 秋天的藍雪球 NGC 7662, 冬天的愛斯基摩 NGC 2392, 冬春季的木星鬼魂 NGC 3242… 都是我認為夠亮而且容易看到顏色的目標.
這些目標可以試試一個行星觀測同好們常用的簡單手法 -- 適時用燈光破壞掉眼睛的適黑, 喚醒少數的錐細胞 -- 然後再看一次這些目標, 會幫助你接收到顏色的訊號喔. 當然前提是這幾個目標都要相對夠亮.
圖一, 錐狀細胞 (Cone) 有色素受體, 桿狀細胞 (Rod) 沒有, 因此原則上想要感受到 “顏色” 就非得靠錐狀細胞不可.
圖二, 錐狀細胞集中在中央(灰點線), 桿狀細胞分佈在外圍比較多(灰虛線); 而錐狀細胞分解力敏銳(黃點線), 桿狀細胞分解力遲鈍(紫點線)
由於桿狀細胞比錐狀細胞多很多 (特別是在眼睛的外圍), 因此觀察微光的天體目標時, 桿狀細胞接收到的訊號遠大於錐狀細胞, 所以看見黑白(無色素受體的桿狀細胞) 的可能也遠超過彩色(有色素受體的錐狀細胞)… 這也是為何用視野邊緣辨識微光目標會比視野中央容易的原因.
圖三, 人眼在夜視模式下, 對顏色的敏銳度會像藍紫色方向偏, 而且提高很多; 對紅色敏感度降低… 這也是為什麼建議用紅光手電筒的原因, 比較不會破壞掉敏銳區的視感. 因此, “通常” 像496nm, 501nm 的 O-III 譜線 (藍色, 深綠色) 很強的行星狀星雲, 是相對容易看到顏色, 而且看到的也通常是藍紫色.
圖四, 怕文不對題還是要貼張 SXP 的器材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