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536年的飢荒是哈雷彗星引起的
http://tamweb.tam.gov.tw/v3/tw/content.asp?mtype=c2&idx=1160根據在格陵蘭島取得冰核分析結果,在西元533年至540年的這段時間,有大量塵埃落入地球大氣。Abbott等人相信:這些塵埃來自寶瓶座Eta流星雨,而寶瓶座Eta流星雨的母彗星則是哈雷彗星。這些塵埃落入地球大氣後,可能在西元533年時致使大氣稍微溫度下降,但是同樣現象卻無法解釋西元536~537年全球大氣溫度降了約攝氏3度之多的情況。
Abbott表示:其中一種解釋方式是有某個大東西撞擊到地球海洋,並宣稱她已經找到相關證據能支持她的說法:格陵蘭冰核中含有微小熱帶海洋生物的化石。若有來自如哈雷彗星等地外天體的撞擊,有可能將這些低緯度海洋中的生物衝擊到格陵蘭這樣的高緯度地區去。
做為天字第一號短週期彗星的哈雷彗星,繞太陽公轉一周約需75年,上一次回歸是在1986年,下一次則在2061年。英國天文學家愛得蒙‧哈雷(Edmond Halley)檢視彗星記錄時,發現西元1531年、1607年和1682年的彗星似乎是同一顆,後精確認為真,成為第一顆確認有週期性、會定時回來拜訪地球和太陽的彗星,後人於是將這顆彗星稱為「哈雷彗星」。
類似的理論,在今年八月時,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研究學者就曾提出:12900年前一場天體撞擊事件,可能間接導致北美地區Clovis文化滅絕。在他們研究的格陵蘭冰核中,因撞擊留下的鉑元素層,剛好就處在全球氣候驟然下降許多的「大寒時期(Big Freeze)」,因此被視為天體撞擊影響地球氣候變遷的證據之一。
所以,說不定西元536年的大飢荒,真的是哈雷彗星不小心搞出來的呢!